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注: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

4.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______,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__________、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的胸襟。

5.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

6.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默写古诗文。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在晏殊的《浣溪沙》中也有表达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学校开展了“了解北京中轴线,感受古都魅力”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      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      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这条中轴线如一根梁,又如同一条“龙脉”,它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域,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      的城市之一。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称(chèn)     脊梁(jǐ)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

B.对称(chèng)    脊梁(jí)    “区”字的第二笔是“𠃊”

C.对称(chèn)     脊梁(jí)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

D.对称(chèng)    脊梁(jǐ)    “区”字的第二笔是“𠃊”

(2)结合上下文,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辉煌    最杰出    最突出

B.最突出    最辉煌    最杰出

C.最杰出    最突出    最辉煌

D.最突出    最杰出    最辉煌

(3)假如你站在正阳门前,请借助材料的知识,向同学们说出示意图上一个景点的准确位置。(从天安门、故宫、景山选其一)

材料二:老北京人眼中的钟鼓楼有着前朝的余绪:“①鼓楼像是一个穿红袍、戴红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两人一前一后,形影不离,度过了700多年悠悠的岁月。”在来自乡下的杏儿眼中,钟鼓楼有着俗世的幸福:“鼓楼比她想象的还大,这让她高兴。……她看见了钟楼。她觉得钟楼真秀气。②不知为什么,她觉得可以把钟鼓楼比作一对夫妻,鼓楼是夫,钟楼就是妻。他们永远那么紧挨着,不分离。”作家刘心武眼中的钟鼓楼意味着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他在小说《钟鼓楼》中写到:“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         

(选自《文学中的北京城垣与中轴线》,有删改)

注:①[余绪]指留传给后世的部分。

(4)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句把钟楼和鼓楼比喻成穿越历史走来的旧时平民和贵族,这一比喻具有时代特征,贴切地写出了钟鼓楼是建筑和文化的遗存。

B.②句把钟鼓楼比作夫妻,符合来自乡下的杏儿身份,体现出钟鼓楼和平凡百姓的生活融到了一起。

C.①句生动写出了钟楼、鼓楼在身份、地位,以及建筑风格上的不同;②句形容钟鼓楼像夫妻,钟楼秀气,所以喜欢钟楼更多一点。

D.①②句写钟鼓楼在不同人眼中的印象。无论是把它们比成一对形影不离的历史老人,还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夫妻,都极其形象地表现出钟楼、鼓楼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5)根据语境,在材料结尾横线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蕴含在钟鼓楼身上流淌的历史感中

②不管是前朝的余绪

③还是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

④俗事的幸福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6)同学们拍摄了一些中轴线附近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放到展板上,其中有两幅是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请你判断彩画表现的故事,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图一:         

图二: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填空。

   

《自叙帖》              《玄秘塔碑》

唐代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_____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布局)______,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媚劲健。另一幅是怀素草书巨制,结构松散灵活,笔画______,书风狂放烂漫。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看了上面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

阅读《山里有座榨油坊》后,请你缩写这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也谈“到此一游”

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

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

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

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

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

1.对于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作者认为不仅要______,而且要______。(每空两个字)

2.有人认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代很多文人就有写题壁诗的习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你将从哪些方面来反驳?

3.读完此文,假如你是名胜古迹的管理者,面对游客屡禁不止的涂鸦行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请至少写出两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里有座榨油坊

周华诚

①对坞村,地处偏僻,五百岁了;海拔也高,一千多米,是个的的确确的小山村。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此外还有一座“天灯”,四百年来夜夜点亮,为小山村里樵夫耕者的夜行脚步照明。小村古风浩荡,保留了几百年来村民的生活图景。我们在村子里四处游走,老人与小孩的脸上,都是朴素天然的笑意。

②十年前,巍巍大山中动工兴建水库,这个小村的村民大多搬迁出去,住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水库蓄水,进村的道路亦被淹没,进山改走一条更为蜿蜒曲折的道路,由此村外之人愈加少至。

③黑孩很早就出去读书了,父母还在村子里生活。后来他带着女友糖糖回来结婚。那是糖糖第一次见到山中那座古老的榨油坊。黑孩的父亲余金龙是一名老榨工,从十八岁开始操持这门技艺,至今四十多年。榨油坊每年秋冬开榨,山上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在烈日下晒干爆裂,人工剥去厚蒲,炒工把茶籽炒熟,再放进碾子,轰隆隆的碾子把茶籽碾碎,榨工把它包成茶饼,再上木榨。巨大的木龙油榨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几百斤重的石块吊在梁上,榨工用力荡之,荡出优美的弧线;它在一个制高点悠然下落,经验老到的榨工又调动千钧之力,推动这个石块去撞击撞针;撞针是硬木制成的楔子——无论是多么密匝的茶饼,依然可以挤出空间。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榨工从胸腔中迸发出悠长的、高亢的、清亮的、穿云裂帛的声音。随着一声声的撞击与号子,楔子嵌进清亮的茶油,从木榨之中,汩汩地流淌下来,淌成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线。

④结婚的第二天,黑孩带着妻子在村里到处逛,惊讶地发现工人在拆榨油坊。

⑤看着伴随自己长大的榨油坊要拆了,黑孩觉得可惜。可人家说,要不拆它只能花五万五买下来。于是他跟新婚妻子商量,一咬牙,把刚收的几万元彩礼钱拿了出来,又找朋友同学借了一点,把这钱给凑齐了。

⑥榨油坊是保住了,黑孩却被一村人笑话。那榨油坊拆了一半,透风漏雨不说,一面土墙眼看就要倒了,角角落落都是蛛网,蜘蛛精都能爬出来。村民说,黑孩是念书念傻了吧。

⑦村民们一户户搬走了,留下古老民居二十来幢。青砖,黛瓦,高墙,木梁,有的还有大天井。可惜了,大多数风雨飘摇,破败不堪。按照政策,村民搬走异地安置了,住过的房子就得拆呀。黑孩念过美院,觉得这些老房子有历史价值,有文化价值;再说了,祖祖辈辈都住过,那是整个村庄的记忆。就这么一拆了之,简单是简单,多可惜呀!

⑧黑孩去找村里,找乡里。没用。于是跑到县里,找了县领导。县领导答应他暂时不拆,看看能干什么。这时候二十多幢老房子,只留下四五幢。最好的这栋房子有二百多年了,本来卖给了外地老板,老板要把这房子拆了整个儿搬走。黑孩去找屋主交涉,让他别卖了。几番交涉下来,拆是不拆了,卖也不卖了,违约金你得付吧?十五万元,最后也是黑孩掏的腰包。

⑨黑孩和妻子,本来玩玩琴棋书画,开开网店卖卖东西,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如今跟老房子较上了劲后,不仅茶饭不思,还把过日子的老本都掏空了。

⑩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他们一合计,决定做个民宿,让城里人也来乡下住住。朋友们来了,还能一起喝喝酒。于是,黑孩和糖糖两个人自己拍照片,拍视频,在溪涧的石拱桥上坐着,神仙眷侣的样子,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挂到网上,要在村里办一个民宿,就叫“村上酒舍”。有熟悉的朋友看到,委婉地说一句:“祝你成功。”不委婉的呢,就直接多(说)了:“黑孩,你太理想主义了,你要看清现实。”

⑪可黑孩说:他看到的,是困难后面,那一丝希望。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⑫他用了一年时间装修那座老房子。设计了九间客房、两个茶室和一个阳光餐厅,还有一个院子。幸好自己是学设计的,连图纸都没画,爬上爬下跟七十岁的老木匠一起搞装修。没人知道这究竟有多艰难——装修的材料,都是他蚂蚁搬家一样,一趟趟从山外运进来的。还有很多东西是网上淘来的。快递送到山脚下的邻村,他一趟趟找车去运。一年下来花了一百多万元,除了众筹来的钱,自己又贴进去不少。

⑬一年以后民宿开业,吸引不少山外人来看新鲜,也有客人住进来了。他们从没想到,这样古老的房子,怎么会一下变得这么有文艺气息。也没想到,在这犄角旮旯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闲适的生活:可以烤火、煨红薯,或者喝酒——喝的正是黑孩跟父亲学着酿的粮食酒;也可以看星星,趁着酒兴对月当歌,还可以挥毫泼墨。

⑭黑孩和糖糖连带着一家人都忙得团团转。然而尽管劳累,这样的景象却让黑孩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古老的村庄似乎变得重新有了活力。

⑮那个榨油坊已经整修过,高大的屋顶下,木榨和碾子散发着岁月的光泽。去年秋冬,每个星期黑孩都和他的父亲余金龙在这里榨一次油。父亲的手艺依然那么精湛,他抚摸着木榨的时候就仿佛重回到二三十岁。包好的茶饼,用铁箍套好,一饼一饼整齐地排列在木榨里;父亲做好了准备工作,用力荡起那块巨大的撞石。一次又一次,撞石荡得越来越高,随后,高亢的、清亮的、悠长又起伏的榨油号子从父亲的胸腔里迸发出来,洞穿屋顶,那声音震得空气也嗡嗡作响;紧接着是“砰”的一声巨大的声响,撞石击打在木制撞针上,撞针挤进木榨与茶饼之间,于是那山茶油,那清亮的液体从木榨里流淌出来,连成线,越淌越多。

所有来自山外的人,忍不住鼓起掌来,一片叫好。接下来,父亲歇一歇,该黑孩上场了……

(有删改)

1.为了保护对坞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黑孩做了哪些事情?

2.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如果对坞村去参加“江南水乡风物清嘉(清嘉:美好)的文化名县”的评选,请你为这个村写一段推荐的话,不少于100字。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认识。

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②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③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读名著有很多种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方法,由于读书方法的不同,你的阅读收获也会不同。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具体说说你读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收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②业:使之做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④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⑤彻:通“撤”。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⑥不朝:不上朝,古代女子得到封号才能上朝,这句是说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封号呢?⑦於陵子仲:於(乌)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⑧臣:用作动词。臣于王,做王的臣。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登轼望之    今不问王先问岁与民

B. 战        养父母

C. 公问其故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D. 无岁        富贵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大之狱      狱:______

(2)何以齐国    王: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的意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

 

塑造人物的方法

作为国君的特点

给你的启示(答一点即可)

《曹刿论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赵威后问齐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有人对这首元曲所配插图提出了质疑,认为与本曲内容不符。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并说明理由。

 

默写。

(1)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3)你们班准备编辑一本古诗文集,编写组请你推荐:两句写月的古诗文,两句表现积极人生态度的古诗文。(同一作品连续的两句或不同作品的两句均可)

 

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①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图就是这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      (字体)。

②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5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行文太单调了!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

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20:15战胜5班,八班以28:6战胜①4班,二班以28:22战胜②十班,三班以38:37战胜③七班,六班以40:38战胜④上届冠军九班。

A.力挫    B.轻取    C.险胜    D.击败

        ②        ③        ④     

(3)去年,小王同学因身体不好,没能参加中考。今年,随着中考临近,他精神压力很大,还写下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年年失望年年望,时时难熬时时熬。”请你保留上联,巧改下联,以达到劝勉的目的。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日更新日日新    B.天天悲伤天天伤

C.事事难成事事成    D.月月难过月月过

(4)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同学们互赠留言。请你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

亲爱的朋友,毕业是友谊的起点,愿未来彼此挂牵,互相惦念。

让我们肩并肩站成勇敢,心贴心生出温暖,         

 

作文

《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难,做起来或许并没有那么难;很多情况看起来复杂,接触以后或许觉得没有那么复杂。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去做,是否愿意去接触。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其实没有那么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 书写工整规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⑴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⑵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⑶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⑷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⑸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⑹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⑺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⑻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⑼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⑽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⑾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⑿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⒀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⒁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⒂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⒃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⒄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4.选文在⒄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

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的感悟。

链接:

惊!小区车库的“铁笼子”里竟然锁着一位老母亲

翠月东苑是扬州东区的一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这个小区为小高层,车库都是半地下式的,用铁栅栏隔开,每块面积大约在三四平米左右,像个铁笼子一般。但是今天早上,有人到车库去拿车子的时候却发现,三四个平方的铁笼子里面,居然锁了一个老太太,不停地喊着什么。据周围人说的,老太的子女就住在这个小区,新买的房子,家里条件也不差,不晓得什么原因,要把老太放在这种地方。为此记者经过探访得知,原来是张大姐家装修得很漂亮,目前张大姐和儿子媳妇住。据说老太今年已经90岁了,年纪大了,有轻微的老年痴呆,大小便屙身上都不晓得。家里贴的都是瓷砖地板,老太这个样子,少不了要把家里弄脏了,张大姐就把老母亲送到了地下的车库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第二”的价值

刘根生

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警方立即出手,而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第二”就是盲从。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那么,这个“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就是正向价值,这才是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的“第二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就是有价值的。

注: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出自《周书》。风吹草倒伏。比喻道德文教感化人,遵从教化不违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③段“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这句话的含意。

3.第③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利州。安丙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改果州南充县

(2)遂利州

(3) 咸之          

(4) 安丙奏以咸总蜀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3.联系文章,说说陈咸是如何总理蜀地赋税财政,使钱粮布帛充盈富足。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咸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诗中无论是农民修桑枝, 察看泉水通路,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满怀着对春的憧憬。

2.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中美贸易战的博弈已经进入到肉搏阶段。特朗普对中国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500亿美元的商品关税清单,随后又发出了再加1,000亿美元商品关税清单的推文。近日,美国相关机构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然而,中国的反击似乎更出乎美国人的预料:首先,对已经开出来的500亿美元美方清单,对等开出清单;对特朗普再加1,000亿美元的推文,中方表示,美方清单落地之日,就是中方的新报复清单出台之时。            

(摘自“百度搜索”)

(材料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从1985年美方开始出现6亿美元的逆差,到如今2017年美方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摘自《快资讯》)

(材料三)5月2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中方欢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美方代表团于5月3日-4日访华。届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与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交换意见。同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通过磋商解决中美分歧符合两国利益,但指望一次磋商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                       

(摘自《北京商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向中国施加贸易战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为什么要打这场贸易战。

(3)根据材料,就我国该如何应对这场贸易战提出你的建议。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018年,扬中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①据市扶贫办统计,2018年初我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有近2000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近700余户。②2017年,经确认与核查我市未能得到有效救助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有266户。③为解决这266户贫困残疾人脱贫,我市决定推广光伏扶贫工程。按照逐年推进的办法,每年对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和边缘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用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全市具备安装条件的建档立卡管理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问题。④此外,各镇(街区)将承受主体责任,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对象的筛查。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放置于___________前。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___

(4)第④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你怕外人听 得,你莫做不得!这封书,老娘牢牢地收着!若要饶你时,只依我三件事便 罢!”B道:“休说三件事,便是三十件事也依你!”A道:“只怕依不得。” B道:“当行即行。敢问那三件事?”4道:“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 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 B道:“这个依得。”A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 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B道:“这件 也依得。”A又道:“只怕你第三件依不得。”B道:“我已两件都依你, 缘何这件依不得?”婆惜道:“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 与我,我便饶你这一场“天字第一号”官司,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B道:“那两件倒都依得。这一百两金子果然送来与我,我不肯受他的,依 前教他把了回去。若端的有时,双手便送与你。”A道:“可知哩!常言道∶ “公人见钱,如蚊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 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你待瞒谁?便把这一百两金子与我,直得甚么?你怕是贼赃时,快熔过了与 我!”

①对话的两人是谁?B为什么忍气吞声?

②B没有一百两黄金,是如果解决这件事的?

 

①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阅读下面文字,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呢。

岁月有时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偶然间将其拾起,掸去_____落的埃尘,铺平泛黄的zhě ______皱,心怀素念,一字一句地念完,感动之余,便会觉得即使在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子,也能把寻常的风景看到泪流满襟,叫人不禁慨叹光阴的消逝,欢愉的短促。回眸zhù____足间,沿着来路留下的深浅印记,一路寻去,有花开鸟语,也会有雨雪风霜。冷暖如流,多少往昔掺杂着____碎的点滴,悄悄地浸润在这无声无息的岁月里。

                                                     ——《最美的遇见》

 

按要求作文。

(一)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二)请以《父亲是一个    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如选择题目(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最美的谎言

文/冯志普

她3岁时父母离异,从此,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直到她15岁那年,善良的继母进门,她才体会到什么叫作母爱。继母待她如亲生,尽管15岁的她已是大姑娘,但继母还是喜欢亲自给她扎辫子,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和她最喜欢吃的零食。自从有了继母,她的世界便变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然而,在她17岁那年,灾难再一次降临。连续几天身体出现不适的她以为自己是气候引起的小伤寒,没想到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当一纸“白血病”的诊断书赫然映入眼帘时,她感觉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

那段时日,她,心如死灰,甚至多次拒绝治疗,是继母一遍遍的开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她慢慢地走出心情低谷,并积极配合治疗。但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却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不到半年时间,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负债累累。而每当她因为承受不了病痛想放弃时,继母都会一次又一次给她继续坚持的勇气。

也许是天性使然;病中的她开始想念自己从未见过面的生母。继母见她心事重重,便问她有什么心事,于是她把自己的心愿很忐忑地说给继母听,她真怕继母听了会不高兴。没想到继母非但没生气,反而无限疼爱地抚摸着她的头说:“放心吧,明天我就帮你找妈妈,让她来见你。”然而几天后,继母告诉她,她的妈妈找到了,但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来看你,但会定期给她汇钱,用于她的治疗。妈妈不能来虽然让她很是失望,但妈妈愿意汇钱给自己治病,说明妈妈还爱着自己。这样想着,她求生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

没过几天,妈妈的汇款单如约而至,饯虽不多,但让她瞬间感受到了来自亲生母亲对自己的牵挂与疼爱。妈妈还在汇款单的附言里鼓励她早日战胜病魔,看着那些温暖的文字,想象着妈妈的样子,她的心里充满幸福与甜蜜。

不久,医院里告诉她找到了与她匹配的骨髓,并手术成功。

出院的那天,她满心欢喜地向继母索要妈妈的地址,她说她要去找妈妈,她要当面谢谢妈妈对她的爱和鼓励。而此时,继母却显得心不在焉、欲言又止。看着继母犹豫不决的样子,她有些生气,在心里怨继母太自私。这样想着,她便再也不肯说话,任继母怎么小心翼翼地哄,就是一声不吭。这时,父亲把她拉到一旁,告诉了她一个惊天秘密。

原来,那些如期而至的汇款单并非是她的妈妈寄来的,而是继母所为。当初她急切相见妈妈的心情急坏了继母,继母怕她因此而加重病情,便不顾爸爸的坚决反对,执意要帮她找妈妈。然而当继母根据获知的几个线索一步步找过去,却得知她的妈妈五年前就出了国,并从此杳无音讯。继母怕他知道了实情影响病情,才想出了冒充她妈妈给她汇款的办法……听完整件事情的缘由,再看看不远处一脸忐忑的继母,她泣不成声。

她飞奔过去扑进继母的怀抱,紧紧搂住这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至爱亲人:“妈妈,你就是我的亲妈妈,从此,我只有一个妈妈!”有一种谎言,因为承载着爱,所以才变得美丽动人。有一种亲人,尽管没有血缘,却因为缘分,而变得血脉相连!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7年第7期)

1.文章以“最美的谎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2.体会文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赫然”的表达效果。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她飞奔过去扑进继母的怀抱,紧紧搂住这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至爱亲人。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忙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觅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恒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乡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12)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3)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14)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15)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16)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7)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8)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9)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0)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请你说说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4.文中画横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5.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的,请你概括这三件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①据②两浙③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④,钱帅⑤登之,患⑥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⑦。”乃以瓦布⑧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⑨,便实钉乏,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关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因为钱谬所建。②据:统治。③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④级,层。⑤钱帅:即钱做(929-988),钱谬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⑥患:嫌,担忧,忧虑。⑦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⑧瓦布:盖瓦。布:铺设。⑨讫(qì):完毕,终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

(2)康肃笑而______

(3)两三级______

(4)匠师其言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4.(乙)文在刻画“喻皓”这个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木兰诗》中,最能体现战况激烈、伤亡惨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我与名著手牵手”读书活动,如果你来主持节目,请你设计几句文采飞扬的开场白。

 

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

例句: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