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加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和高贵的文字。朗读这些动人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寻①sù       根源,能够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放松,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低俗和粗 ②鄙        ,抵达宁静和悠远的境界。

①sù __________      ②鄙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相距不远的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海边唱,充满了勃勃生机;另一片是死水,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鸟儿的鸣啭,更没有孩子们的欢笑。注入这两片海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为什么差距如此大?原来活海接纳河水但并不保守,海里每流进一滴水就流出一滴水,接受与付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死海则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如此呢?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______

(2)小惠未______

(3)必分人______

(4)公与______

(5)公问其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____________”这个动作,让我们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2)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从而也印证了曹刿“____________”的观点。

4.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__________→遥见草色:__________

2.品读下面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3.第⑫段中画线句子“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第⑤段中“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6.请写出两句描写春的诗句。(本文中引用的除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智者无言

①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大自然中有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②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考厨师。甲一出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说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侯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说:“如果能给我三十分钟的时间,我做一道菜出来看看便是。”不用说,“讷于言”厨师被录取了。

③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瞬间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④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样说,更应该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的语言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要急着去看它春天里开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时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⑤芸芸众生,那个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不吭声以沉默示人的人,你可能不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对他有了探询的欲望--因为那不语带给女性的是典雅,带给男性的是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⑥我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两个吵嘴的人,那个声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词穷的,因为真理不在他一边,他想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心里一团正气,自然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最大的蔑视呀!”

⑦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它们都不是人类的宠物。

⑧火山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山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⑨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同此理。

⑩智者无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了大海、花朵和山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盖同此理。”这句话中“此理”说的是什么道理?请为“人也盖同此理”提供一则事实论据。

5.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某中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拟开展一次以“诵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为了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学校要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假如你是这次动员会的主持人,请拟出会议议程。

(2)在读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后,有同学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书写忧乐。现在请你对出下联。

(3)下面片段出自一位同学的习作《〈读点经典·劝学〉读后感》,请你读后回答问题。

通过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书的价值。书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要。你是否孤独过,丧失信心过,彷徨过,那么书也不失为你开的一剂良药。当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看书时,那时你就会懂得书的真正含义。你读万卷书,         

①画线句有语病,可修改为:          。(不得改变原意)

②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出读书对人生的影响。

 

名著阅读。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______集,上面文段节选自其中的一篇:《______》。文段中的“他”指:______(人物),他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______(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离世之前留给后人的一句遗训。汉代科学家张衡把“德之不崇”视作人生最大的不幸。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则把知识与美德相题并论,认为知识是人生的“第一个太阳”,而美德则是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只有两个太阳同时升起,才能就辉煌的人生。另一位哲人还说,世上惟有两样东西最能震hàn人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就    震hà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推崇”中“推”的意思是:______,“遗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4)“而美德则是人生的‘第二个太阳’”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古诗文默写。

(1)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②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

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水何澹澹,__________

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按照下面的提示,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

①《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②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佳句,请写出你熟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 而意常不           食不饱,力不

B. 终不可禁           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

C. 亦如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D. 会魏师李公蔚贡马   东买骏马

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 沈宣词    B.

C. 王公遂    D. 李公蔚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6.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阅读《马说》,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祗于奴隶人之手 

(2)死于槽枥之间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2)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3)当没有遇到伯乐时,千里马的遭遇只能是“____________”。

4.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茂名中考)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描述画面内容。

(2)揭示漫画的寓意。

 

(大庆中考)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一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不走正道,也算不上一张好弓。评判人才也是如此,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__________,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可见,____________

 

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面的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 《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 《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食不饱,力不足(吃不饱,力气不充足)

B.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 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其真/不知马也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才美不外见

C. 其真无马邪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祗辱于奴隶人

虽有千里

B. 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

C. 之不以其道

而临之

D. 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尽粟一石

(2)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

(4)食之不能尽其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死(          )   槽(         )

(        )    马者(        )    外(          )

 

命题作文。

那一步,可能是决定,可能是行为……

迈出那一步,也许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许是不断实践的必然……

迈出那一步并不容易。

请以“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请根据图示,为九(1)班同学解说“走近自然”春游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2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母授《礼记》《周易》《毛诗》

A. 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

B. 家贫,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C. 咨臣当世之事(《出师表》)

D. 然操遂能克绍,弱为强者(《隆中对》)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3.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折杨柳

唐代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图书推介,完成下列小题

图书推介

【基本信息】

书 名:群体性孤独

作 者:[美]雪莉·特克尔 著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人身上。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品目录】(节选)

引言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第1章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 :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

【书评】

1.《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全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全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阅读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 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2.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

3.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精彩片段】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

……

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面图案既指计算机中核心元件集成线路,又寓指现代人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迷失,与本书内容契合。

B. 这本书指出现代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还有待研究。

C. 这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实践研究的,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D. 这本书呈现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发展,阐明了人们内心的转变,是深度了解未来自我的著作之一。

2.【书评】中的第3则与前两则有所不同,结合材料,从内容、语言风格或效果等方面,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3.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人们购买《群体性孤独》这本书吗?请结合以上推介材料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于是他在想,也许人的天性赋予人说谎的本能,使得人甚至在精神紧张时刻,也能够像狐狸或者野鸭一样保守住自己巢穴的秘密。

——契诃夫《痛苦的人们》

⑴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⑵“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⑶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⑷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⑸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⑹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

⑺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完美、看不出任何破绽的答案。这样一来,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⑻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那里居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婆,耳朵聋,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有时他用小木片挖羊粪,为了让鸡能够啄食小虫,那时候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⑼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年迈体衰的老太婆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怀疑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此刻维洛感到幸运的是: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⑽刹那间,他外衣内兜里的闹钟响起了铃声,他颤抖了一下,慌忙站起身来,这是他应该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号,他悄悄离开小屋匆匆忙忙地回到城里。

⑾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有删改)

1.第5段说“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请概括文中主人公维洛的“白痴”行为。

2.第4段作者详细地介绍维洛的杰出发明和家庭情况,有何用意?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那时候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2)这是他应该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号,他悄悄离开小屋匆匆忙忙的回到城里。(“悄悄”“匆匆忙忙”表现了维洛此刻怎样的心理?)

4.作者引用契诃夫的《痛苦的人们》中的话作为本文的题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题记的理解。

“于是他在想,也许人的天性赋予人说谎的本能,使得人甚至在精神紧张时刻,也能够像狐狸或者野鸭一样保守住自己巢穴的秘密。”

 

在文学的长河中,中国古典名著闪烁着灿烂光辉。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人物

人物称呼

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

曹操

 

曹公

为了匡扶汉室,以献宝刀为借口刺杀董卓,“曹公”这一称呼正是其胆识过人、心怀天下的体现。

B.汉贼

_______

《水浒传》

宋江

A.②______

宋江几经生死,刚上梁山,却因心系老父,不顾个人安危,拒绝众人劝阻,独自一人回郓城县,这一称呼正是其孝顺的体现。

及时雨

_______

《西游记》

孙悟空

A.④______

孙悟空上天、入地、下海,大闹三界,常常令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神仙头痛不已。这一称呼正是他反抗权威,不羁嚣张的体现。

B.斗战胜佛

孙悟空在取经途中,炼魔降怪,全始全终,这一称呼正是其法力高强、功绩非凡、功德圆满的体现。

 

(探究发现)探究以上中国古典小说中同一人物的不同称呼后,我发现⑤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者谁             有仙则

B. 获有所闻           中往往语

C. 跨州连郡者不可数   臣不受恩感激

D.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九十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择其者而从之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__

(3)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4)长跪而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