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幅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幅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1.2.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

3.4.“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6.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何会“满足”?

7.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通篇紧扣一个“黄”字,并且反复渲染黄色的河滩、河床、山和水,目的是在歌颂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和如雷吼声的惊人力量。

B. 这篇散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为顺序组织材料,并且落笔在黄土地的魂灵上面。

C. 这篇散文是从黄河之所以在壶口形成瀑布这个角度切入,然后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过渡到主题的。

D. 这篇散文借黄河在壶口猝然凝聚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      ,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2.根据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3.4.上文主要描写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情态。请从中摘选一句描写的语句,并简析作者是怎样描述壶口瀑布的特点的。

5.6.第①段末尾写了当地一个关于黑猪的故事,作者的用意是__________

7.8.作者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时的“沉思”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B.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C. 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D. 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孤独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 王鹤同学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下列诗句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

A.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D.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视(fǔ)       涡(xuán)      推推搡(sǎng)

B. 时(shà)      雾(ǎi)        怒不可(è)

C. (jiè)      出(yà)        汩如泉(gǔ)

D. (chěng)    回(yū)        而不服(xié)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内容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⑧、⑨两段写小宋的话,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4.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阅读《小弗郎士》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第一句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中有四个感叹句,集中表现了小弗郎士的什么思想感情?

3.第二段中的“这些”各指代什么?

4.“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中的“现在”与本段中的哪个词相照应?

5.对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弗郎士是个单纯幼稚的孩子,尽管韩麦尔曾经惩罚过他,用戒尺打过他,但他并没有怀恨在心。

B. 小弗郎士是个懂事的孩子,当知道这是最后一课时,他懊悔极了,心中充满了对学习的留恋,对老师的敬意。

C. 对于韩麦尔先生的惩罚,小弗郎士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D. 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天性,使他忘了曾经受到的惩罚和挨的戒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2.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文段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今天已经演变成了______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在今天的意思是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朝代)的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 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_____   ② 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

③ 但微之        ___________   ④ 以钱其口    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的道理。(填一成语)

 

古诗鉴赏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提出了“中国梦”,他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号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说说你的“梦”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_______,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 写木兰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邓稼先》一文中准确描述邓稼先一生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于<<木兰诗>>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天山的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______①______,使湖光天影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秀美的湖上,唯一活动的就是天鹅,______②______。大地慷慨地赐予人类这宁静的自然环境。

A.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B.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C.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D.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B.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身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 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

B. 倔juè强        愧怍(zuò)       修茸      锋芒必露

C. 震悚(sǒng)    琢(zuó)磨     累赘      颠沛流离

D. 荒僻(bì)      譬(pì)如      晶莹      侮人不倦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 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 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以外)2)字数不少于6003)书写工整

 

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诗歌里的“智慧”】 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请发挥想象,描述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里的“智慧”】《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

2)这里的“这种改革”指什么?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一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

3)比如下图公益广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吾 妻 之 美 我 者

(2)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徐公何能君也________

(2)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我也________

(4)由此观之,王之甚矣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23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 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 “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3.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5.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 【1】 (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 【2】 (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簸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的,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古诗文默写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庄子》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论语〉十二章》中也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

(6)“诗圣”杜甫心系民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两句诗道出了人们心中的“安居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B.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C.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 《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题文)(2017届中考云南曲靖卷)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③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⑤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异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 ④①②⑤③    B. ②①③⑤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②①⑤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