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B.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C. 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D. 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经过30多天太空飞行,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草原平安着陆。”这个句子画线部分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语由动词“着陆”充当。

C. 课文《爱莲说》《陋室铭》《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中的“说”“铭”“记”“书”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 表扬信和倡议书的结尾都要写上“此致敬礼”等惯用语,右下方署名,标明日期。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修炼,就是修心炼身,一次次的修炼使你身体强壮、心性坚韧,使你的青春年华变得更加丰盈多彩。请以“我的青春修炼”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近日,8700万名Facebook用户信息泄漏问题引发热议。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只要在网上“掠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不知不觉都成了“信息透明人”。住址行踪、行为习惯、欲望需求、亲友交往等个人隐私的无限暴露,可能会造成个人行为被控制,社会规则被破坏。请你发挥想象,以“拯救信息透明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简单生活》,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生活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需要“慎独”。这里的“慎独”,是指在独处中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洗礼。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独自谨慎地反思省察,在纷扰中重新寻回迷惘的内心,生活的声声悠远、字字珠玑才会在茶香弥漫中浮现。【甲】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澄静思考,看清初心,返璞归真。

简单生活需要“慎友”。“慎友”就是不要错过以心相交,以情相惜的那一个遇合。【乙】知音难觅,正如伯牙与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汪伦与太白的一汪桃花潭深,可遇而不可求。而这个遇合又是如此简单,双方除了两心相知的默契别无所求,只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一枝梅花,或如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一句邀约,就能彼此会意。

简单生活需要“慎交”。【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之交是简单自然的,可缘志趣投合而随心聚首,不因利益诱惑而刻意逢迎。“慎交”是对自己朋友圈的审视、选择和重组,删繁就简,激浊扬清,活出真实的自我。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单,才是本色生活的开始。

1.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慎独”、“慎友”、“慎交”三个角度论述了怎样拥有简单生活。

B. “独处”时的“反思省察”与《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意思相近。

C. “慎友”就是以心相交,以情相惜,所以人的一生有一个知音就足够了。

D. “君子之交”,是指君子之间自然真诚的交往不会掺杂着铜臭之气。

2.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引言分别填入原文的【甲】【乙】【丙】处,依次应为: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只填写序号)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②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③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3.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必不可少。你怎样划定你的“朋友圈”?请结合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生态修复成果图示

【材料二】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万顷绿洲塞罕坝怡人的美景。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走过的是一条尊重科学、遵从规律的科学造林、护林之路。改“遮荫育苗”为“全光育苗”,改密植的造林模式为异龄、复层、混交的营林模式,改“中心靠山植苗法”为“三锹半植苗法”,塞罕坝人恪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三】

初春时节,走进赣闽交界处的江西资溪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林苍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资溪十五年的生态坚守。某企业欲投资180亿元在资溪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资溪婉拒了;外商想在资溪开发年创税收近千万元的磁铁矿,资溪还是拒绝了……近三年来,资溪这个位于鄱阳湖流域、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污染项目、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额。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据: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7.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全县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我们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守住资溪的生态红线,就是守住长江的生态红线。”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与资溪一样,中国众多县市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积累更多的生态财富,用生态红线守护发展“绿线”,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1.阅读【材料一】,依据其中一项内容,说说你对图中“斐然”一词的理解。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可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3.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网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尚在工业化中期,整体污染水平还处于高点,需要等到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治污的“拐点”才能到来,污染水平才会低于环境容量。

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解说理由。

 

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说起思乡之情,最贴切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莫过于家乡的炊烟。

②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必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尽量准时生火做饭,村里最先升起的这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③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母亲在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④炊烟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中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⑤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再熥上几个馒头,配上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⑥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⑦最美的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相继回了家,晚饭自然要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⑧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炊烟也能被沾湿么?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炊烟的确也能被沾湿,因为                            

⑨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挥毫泼墨,自由舒展,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妙境只有真正懂它的人才体会得到。并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有删改)

1.在作者眼中,家乡的炊烟三餐有别早上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________傍晚的炊烟则__________都和庄稼人的生活节奏相吻合。

2.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而“我”则把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请联系全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3.请根据文意在第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4.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庄户人家也搬进了高楼,炊烟袅袅的景象如今恐怕很难见到请你结合这一背景,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向作者提一个问题,并写下作者可能给出的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勇者不惧。”名著中有很多勇者形象,请从《水浒传》《西游记》《红岩》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面几则语录出自《论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以上四则语录,都提到了“勇”。孔子认为“勇”总是与________等美德紧密联系;如果仅逞匹夫之勇,则可能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

】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槁(gǎo),干枯。④[]靠近。⑤[]确实。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素琴      众口难    B. 自笑曰    浅尝

C. 无案牍之    好逸恶    D. 于前    出新

2.【甲】文中,刘禹锡因“①________(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乙】文中,陆游因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________

3.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怎样的启迪?

 

古诗词阅读和默写

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歌的前四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表明了他______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就体现在 “②_______”两字中。

2.诗中两处画线句是诗人田园生活的写照请任选其一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________,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而格外引人遐思。李白的“③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满溢惊喜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下列小题。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_____》一书中去,理由是_______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  )

《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

《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古诗四帖》(唐 张旭

 

 

A. 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 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扁,古雅精妙

C. “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 “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

A.(tuò)  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tà )  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印(tà )  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印(tuò)  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__”,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__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根据要求作文。

“酿”字,有这样一个解释:渐积而成。学习上,日积月累,有所收获;工作中,认真勤恳,必有回报;生活中,用心感悟,品味万千。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用心、用情,定能酿造出属于自己果实。

请以“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于“×××”代替。(3)不少于600字。

 

寂寞的稻草人

李汉荣

⑴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他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仿佛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却迟迟没有挥下去。那竹竿,就那样被费劲地举着,倾斜着悬在半空,让过路的好心人看了,都有点同情那一直举着而不能放下去的手臂,它是太辛苦、太疲惫了。人这么一想,就为自己悠闲的手感到不好意思了。

⑵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⑶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

⑷所以,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我们的父亲,他有着比稻草人还柔软、温和的心肠。

⑸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气氛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⑹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⑺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满田野都是我穿着破旧衣服的父亲。

⑻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

⑼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吗?

⑽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⑾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务农的父亲,我们忠厚的父亲。

⑿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1.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作者所说的“稻草人”的原型有什么特点?

2.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子,说说父亲的“善良”和“柔软心肠”体现在哪里。

3.理解第④段“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第⑧段中“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你可以学会侧身

面对挫折,面对磨难,面对困难,面对误解,面对想不开,我们不可能做到“你来吧,从我身上穿过”。谁也不是圣人,难有这样的修炼,难有这样的定力,但是,我们应该可以修炼到“我可以侧身,让你先过”的境界。侧侧身子,就可以发现,原本很紧张的气氛,原本很尴尬的场面,原本很窄小的道路,两个人都可以过得去。何苦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何必让自己陷于烦恼中?很多事情,侧侧身子,就不是问题,就不是事情,就不是困惑,就不是烦恼。

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要把自己融入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多一点忍耐,多一点宽容,很多紧张气氛就不再紧张,很多尴尬场面就不再尴尬,很多窄小道路就不至于再拥挤。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与人过不去,自己也会被挤住。多一些包容,原来很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变得直接,变得温馨。

有人说:“人活在世上看似很长,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不必烦恼;今天正在过,何苦烦恼;明天还没到来,犯不着烦恼。”这不是躲事哲学,而是放弃烦恼,是犯不着烦恼,是不为烦恼付出成本。这是一种睿智,是“好情商胜过高智商”。烦恼就像一把火,会烧得人浑身不自在,会烧得人易嫉妒,会烧得人总是持有小人之心。人来到世上,能碰到是缘分,谁和谁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有些利益之争,有些名利之争,有些摩擦误会,只要稍微侧侧身子,大家就都可以过得去。侧侧身子,并不是示弱:就算示弱又何妨?如果有人主动示弱,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友谊,又怎么不是一种大智慧呢?又怎么不是一种胸襟呢?又怎么不是一种高姿态呢?又怎么不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侧身总比对立、对抗要好。

要改变自己,要净化自己,要提升自己,就要学会侧身。于是,烦恼变成快乐,误会变成理解,矛盾变成祥和,复杂变成简单。简单、快乐,才是幸福的本义。

追名逐利,人就会变得复杂,就不会主动去侧身子;看淡了名利,人就会变得宽容、包容、睿智,遇事就会主动侧身子。在对抗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心思,即便胜了,也是做无用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做着自己心仪的事情,该是多么的轻松、惬意?  

侧身子,并不难做到,只需要想明白就是了。这需要有一个能放得下的好心态,需要有一个能原谅别人的好心态。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学会侧身子,使原来复杂的生活变得简单,使虚伪的人际关系变得真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侧身”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人怎样才可以做到“侧身”

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当铺。 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倾入其舟”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真无马耶    B. 必细察纹理

C. 公问    D. 如土石何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一人因欠夏翁三十金无法偿还,将粪倒入他的船中,以求死。但夏翁未与他计较,并免除了他的债务。

B. 一个邻居将衣物质押到尤翁的当铺,年底空手到当铺中来取,并辱骂店员,引起争执。

C. 尤翁可怜邻居的贫困,将其质押的衣物全部还给他,可见尤翁是一个十分宽厚的人。

D. 那个邻居因负债太多,在来之前就已经服毒,想敲诈尤翁,但未成功。后死于他人家中,引发官司。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行过市桥   舟:_______________     ②翁谕之  徐:______________

不获         既:_______________     ④人其识  服: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

 

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天平山中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名著阅读。

当日夜至三更。A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选段中A是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受重伤致死。“捉得射死我的”人是________。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清除不健康信息,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领导干部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工作中决不允许拈轻怕重

B.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级参赛。

C. 你学习才艺的意志要坚定,倘若见异思迁,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D. 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A. 圮:倒塌    B. 阅:经历    C. 棹:船桨    D. 曳:拖、拉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秀 qí______   ② bì______益   ③强ɡuō______不舍   ④ jiǒnɡ______然不同

 

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诫子书》)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  《渔家傲》)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    (茅  盾  《白杨礼赞》)

(5)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  《天净沙》)

(6)_______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韩  愈 《马说》)

(7)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8)在乌云和大海之间,_______________,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月亮和星星那么高那么亮,萤火虫的光亮微弱近乎于无。但是,夏天的夜晚,萤火虫还是点亮那盏灯笼,在草野间飞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甲)很幸运,第一次去鸡鸣寺看樱花就遇到了被刷屏的网红猫

那天,一株株山樱和吉野樱在春风中盛放。虽然不像桃花那样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白中泛绿,它们更接近于莲灰色,没有那么的明艳鲜润,但是会让你慢慢地沉浸在这淡雅的美景中,内心变得更加安静。只是来看樱花的人太多了,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被人潮带到那棵樱花树下。奇怪的是,在这棵树下,游人不停地拍照发朋友圈。定睛一看,原来树上有一只“喵星人”。啊,好可爱的猫!(乙)它居然没被这么多的游客吓得落荒而逃;而是安静地趴在树上欣赏樱花之美。微风徐徐,花瓣便悠悠飘落,好像是春天里翻飞的粉色蝴蝶。那只猫似乎也被吸引,它激动地伸出前爪去抓那一只只“粉蝴蝶”,双眼充满惬意,我特别羡慕它不为外界打扰的恬淡悠然。

(1)文中(甲)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文中(乙)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3)该片段在详略安排上存在问题,写出你的修改建议。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3000多年来,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们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以“马”字的演变为例:

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马头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马背朝右,右部的几画表示马鬃;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马尾在下部。瞧,这是一匹多么形象又生动的骏马呀。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似,只是变得更抽象一些;小篆的字形是从金文衍变而来的,已经不太像马形了;楷书的繁体字形,基本看不出马的样子;现在的简体字形,更加简单。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我向马主人坦白说,我一直隐瞒衣服的秘密是为了尽可能跟那群该死的耶胡区分开来,但是现在我没办法再隐瞒了。而且我的衣服和鞋子已经破烂不堪,很快就要穿破了,必须用耶胡皮或者其他什么野兽的皮再做一套,否则秘密就会被揭穿。我还请求它,不要让别人知道我身上有一层衣服做伪装。希望它帮我保守秘密,至少等我把这身衣服穿破再说。主人生性仁慈善良,他非常体贴地答应了我所有的要求,并承诺为我好好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我把身上的这套衣服穿破为止。

我来到这里,看到慧骃的一言一行竟然能像人类一样理性,真是大吃一惊。正如它和它的朋友们看到我这样的耶胡竟然也能如此理性,会觉得不可思议一样。说到耶胡,虽然我与它们在外表上极为相似,但却实在无法理解它们下作野蛮的本性。

如果我将来能有幸回到祖国,一定要把这里的见闻讲给那里的人们听。不过估计没人会相信我说的话,他们定会认为,这些都是我凭空捏造的。我的同胞肯定不会相信慧骃能掌管一个国家,而耶胡却成了畜生。

……

一切就绪,终于到了我离开的那一天。我再次向主人郑重道别。当我准备俯下身亲吻它的蹄子时,它轻轻地把蹄子抬高至我嘴边,这让我倍感荣幸。我很清楚,很多人会就最后这个动作指责、诋毁我。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有改动)

【材料三】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成的皱纹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节选自《马》  布封著)

1.根据材料一中“马”字的演变过程概括汉字的变化规律。

______  ____,由___  _______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来到慧骃国是由于(    

A. 海上覆舟遇险,他泅水逃生,登陆成了俘虏后被押解至此。

B. 大风暴后,船长派出长舢板去取淡水,他也上了舢板,遭丢弃后被捕。

C. 他被海盗劫走,被放在小船上随波逐流,到达此地。

D. 他被部下出卖,遭到禁闭,后被抛弃在此地。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细节常指一种细微的物件或行为表现。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深化情感主题。用心捕捉、比较文章或书籍中的典型细节,你会更加接近作品的本质。

(1)“衣服”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与契诃夫的《变色龙》中都出现的细节,结合原著,比较这个细节在作品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2)找出“材料二”“材料三”中相同的细节(“衣服”除外),并结合材料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眼神可能比明晰的语言和思想更为复杂。它往往涵盖了意识和欲辨已忘言的潜意识。我曾看过聋哑人与聋哑人之间的谈话,他们几乎能用眼神进行交流,极少辅以手势。难以言传的交流中,眼神替代了语言。

京剧中,有数不清的脸谱,每张脸谱都很生动,却无法媲美梅兰芳大师的两池春水,那善睐的明眸让人遐思,男人原来也可以风情万种。有一种悲哀和愤怒是最深刻的,凝聚在鲁迅先生的那一道横眉,可是横眉之下的深邃怒目让横眉也苍白。而绽开在海角天涯,那令人心碎的美的一瞬,是被追逐的鹿回望猎手弓箭的哀怨一瞥;鹿回头,鹿的眼神犹如一声叹息,美,制止了杀戮。断桥相会的浪漫,剪烛西窗的誓言,莫不是惊鸿一瞥、一见倾心,要说情人间有一种约定,那应该是望断春心之后,眼神的轻轻一碰。

而世俗中的眼神,却缭绕着人间的烟火,描绘出人生的种种心境,敷衍出滚滚红尘的不同面具。可以不置一词,褒贬又尽在其中。

但凡喜时,喜上眉梢;但凡怒时,豹眼环睁;但凡哀时,      ;但凡惧时,      。眼神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弱者的怯懦、强者的张扬、百姓的善良、歹徒的凶顽等等情态,何须言表,世相种种,均可在眼神中一一阅读。同事之间,友好、信赖、激励、欣赏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相反,三五成群,低低耳语,互相交换着诡秘的眼神,谎言的风暴已在酝酿,随之,另外一个人,可能会遭到空穴来风的袭击。这世间,眼神有温暖的,也有彻骨之寒的。

我国古代察人术,察人之要津全在于看人的眼睛。君子的眼神如朗星明月澄澈坦荡,小人的眼神如茔头磷火游移闪烁。一个人的眼神往往在向世人表明他的处世态度和原则,是忠诚正直,还是奸诈邪恶,去看看他的眼神,他便穷形尽相了。

无独有偶,国外有位饱经世故的哲学家,是天生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不过一只坏腿正好成了他了解别人的气压计或晴雨表。陌生人初次和他见面,如果把不怀好意的眼神停留在他坏腿的时间比停留在好腿的时间长些,他就有所疑忌;如果此人只把幸灾乐祸的眼神停留在他的坏腿上,而不去注意那条好腿,哲学家便决定不再和他进一步交往。

有时,眼神比哲学还深奥。人们从眼神中找到了通往人性幽深处最隐秘的通道。

(选自《纸上月光》,查一路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1版,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说“有时,眼神比哲学还深奥”?根据提示,用动宾短语填空。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君子的眼神如朗星明月澄澈坦荡,小人的眼神如茔头磷火游移闪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但凡喜时,喜上眉梢;但凡怒时,豹眼环睁;但凡哀时,_____;但凡惧时,______ 。(仿照句式续写)

3.结合《孔乙己》中“他的眼色,好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们从眼神中找到了通往人性幽深处最隐秘的通道。”

 

【古文阅读】

《园冶》题词

[明] 郑元勋

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所苦者,主人有丘壑矣,而意不能喻之工。工人能守不能创,拘牵绳墨,以屈主人,不得不尽贬其丘壑以徇,岂不大可惜乎?此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尤足快也。

(节选自《园冶》,计成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1版)

【注释】①异宜:指在不同条件下,建成的园林各具特色。②工师、陶氏:木工和瓦匠。③徇:迁就,妥协。④计无否:计成,明末著名造园家。

1.用“/”给下面句子画两处停顿。

是 惟 主 人 胸 有 丘 壑 则 工 丽 可 简 率 亦 可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安能日涉成趣哉 

(2)而意不能喻之工

(3)从心不从法  

(4)尤足快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

4.园林的建造要达到“日涉成趣”的效果,这需要主人“________”,并能与工匠达成共识;更需要优秀的工人遵循“_________”的原则,做到“_____”。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渔父词·题洞庭渔隐图

[元]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

(选自《题画词与词意画》,吴企明、史创新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注释】①吴镇:元代著名画家,终身不仕。②兰棹:兰舟。

十二年后词人将“草花新”改成“草衣轻”。你认为他改得好吗?说说理由。

【链接】草衣:蓑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