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国诗词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先秦的《关雎》“(1)窈窕淑女,________”流露爱慕之情;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2)采菊东篱下,________”书写闲适自得;盛唐李白的《行路难》“(3)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彰显豪迈乐观;南唐李煜的《相见欢》“(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诉说亡国之痛;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5)________________”寄寓美好祝愿;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________________”写尽羁旅之思;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7)________________”抒发报国之志。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  ①  )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yù(  ②  )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恭听教huì(  ③  )的耳朵。

(节选自雷抒雁《阳光,是一种语言》)

(1)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A.chàn  B.zhàn

(2)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B.

(3)根据拼音填写②③处相应的汉字。

______  huì______

 

请以“那些美好而善良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

 

现代文阅读

光的温度

(1)当于老师宣布女子4×100米接力赛开始报名时,我感到自己的脸有点发烫,忸怩了片刻,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笨拙地站了起来。周围的目光锐利得叫人害怕。我不该心虚的,我的身体已经好了呀。

(2)我把目光投向班长,她握在小胖手里的笔抖来抖去,一个个名字利落地出现在秋季运动会的报名单上,报完名的女孩子微笑着坐下来,小马尾辫儿黑亮亮的,闪烁着午后金灿灿的阳光。别人都坐下来了,唯独我一人还木然地站着。

(3)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班长的手,希望她快点写上我的名字。可是她却投来疑虑的目光。片刻后,她无奈地把我的名字写上了。就当我如释重负地坐下来的时候,我瞥见了于老师纠结的目光。

(4)我知道,她不想让我上场。由于名额有限,我和另一个女孩子只有一个人能报名。那个女孩是大伙儿公认的最佳人选,她跑得快,动作敏捷。而我,从入学到四年级一直体质孱弱,在运动会上总扮演一个吃着零食鼓掌的看客角色。可是偏偏今天她因病没来上学,而我就趁此机会报名了。我真的好想参加一次运动会呀,何况我也不会拖班级后腿的,暑假的时候,我经常和母亲去锻炼身体,经过整个假期的锻炼,三年前的那张沉重的化验单已经变得很轻、很轻。

(5)我在自豪中度过了几天,接着就领教了班主任的绝对权威。那天下午,我正跟伙伴们在操场上玩得高兴,突然有同学来传话说于老师决定把我换掉。我的心如同被一场冷雨浸透了。我飞快地跑回教学楼,推开门冲进教室,撞见班长正和老师调整运动员的名单。也许是我的脚步声太大了点儿,我一进门她们就猛地回过头来。我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于老师,额前的刘海儿很长,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我相信她一定能感觉到我看她的目光是多么幽怨。我转身离开了。

(6)那天下午的课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心里想着于老师那张具有“山地地貌”的大黄脸。她为了所谓的班级荣誉,剥夺了一个孩子在小学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

(7)晚上,于老师打电话过来,向我解释为什么不让我参加运动会。她细声细气地解释着,那可怜劲儿好像受委屈的人是她似的:“孩子,老师知道你很想参加运动会,但是老师以前看过那份化验单,你的身体真的恢复了吗……”我根本没听进去,觉得老师是在敷衍我,那张化验单可是三年前的旧事了。

(8)我终于还是没有参加那次运动会。

(9)毕业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毕业典礼那天,大家都在操场上聊天、散步。我在和班长的交谈中偶然得知,那次运动会前,于老师得知我要参加,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特意把我以前交给她的化验单的复印件托人带到医院去问,结果还真把她吓了一跳……我瞪着一双惊讶的眼睛。

(10)我小学时没少和于老师作对,因为一些小的摩擦,对她常带着一些敌意,所以忽略了老师的呵护中散发出来的光芒,忽略了那些光的温度,甚至只感觉到了冰冷。

(11)可在毕业那天的午后,一片古铜色的厚重的阳光层层叠叠地洒下来,光的温度均匀地敷在我的脸上,好似有无数只白色的蝴蝶,翅膀上洒满温暖的金色,向我飞来。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心情

开始报名接力赛

感到脸上有些发烫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幽怨

 

 

2.根据故事的内容,请补写出第(9)段省略号处于老师的心理活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段。

4.标题“光的温度”有什么含义?

5.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中的老师和魏巍笔下的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选段)

 

在下面空格内填入汉字,组成三个成语,将三个成语用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根据下面的两个故事,仿照上联,拟出下联。

①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急。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②扇枕温衾: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入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横批:孝德为本

上联:刘恒亲尝汤药侍母仁孝闻名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⑤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千古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某校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六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微信群的名称,表达了不在意年华老去, 依然要为理想而努力的愿望。这件事在学校一时传为美谈。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下面对《登岳阳楼(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融情入景,借写景而抒发强烈的情怀。

C. 颈联诗人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含蓄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懣。“万里”和“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D. 从本诗风格看,明显表现出老杜特点,陈与义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可谓神形兼备。但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如布控精巧、运作轻灵,情思绵邈。

2.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说》中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的关系,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B. 《爱莲说》中第一段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C.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 《爱莲说》中以“菊”“牡丹”作衬托,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徙倚湖山欲暮时   徙倚:_________        ②三年多难更凭  危:______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      ④亭亭净植  亭亭: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二)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6.贵港市又称为“荷城”,说明贵港人民对莲的喜爱。请你根据选文(三),用自己的话概括莲具有的高贵品质。

 

说明文阅读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它常

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1.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

A. 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 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汁液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 唐莒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 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 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以花叶的香气最为强烈。

C. 菖蒲备受人们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辟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 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相关知识。

B. 第⑤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⑦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 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4.下面的内容不属于文章介绍的是(     )

A. 端午节悬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B. 菖蒲的生长习性

C. 菖蒲的外形特征    D. 菖蒲的药用功能

 

下列名著回目的出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义释晁天王

B.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C.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D.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就急忙从炕上下来,拉住我们的手问这问那。

B. 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市委书记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的故事。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18届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春季期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生活中,当有人做出完全失去原则、        标准的事情,你的那句“算了,没关系”绝不是一种       ,反而是“傲慢”在作祟,当对方已犯严重的错误,你却把自己       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对方,这只会让一切原则无处容身,让标准失衡。

A. 背离   宽容   凌驾   纵容

B. 背叛   包容   凌驾   纵容

C. 背离   宽容   安放   放纵

D. 背离   包容   凌驾   放纵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iān)鱼    (zèn)害    窸(sū)    遍(jī)群藉

B. (chuō)号    腼(tiǎn)   兀(dì)    油光可(jiàn)

C. (lüè)     (pán)石    (cuō)捻   一(hònɡ)而散

D. (hànɡ)道    (xiàn)菜   (cè)隐    正(jīn)危坐

 

作文:

因为疏忽,因为不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丢失一些东西,如丢失钥匙,丢失钱包,丢失学具……甚至丢失我们的原则、自信、人格与尊严;因为努力,因为坚持,我们又会找回这些东西。请你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按要求作文。

题目:找回_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过关斩将,击败北大硕士,获得总冠军。雷海为是杭州的一位外卖员。为了工作方便,他和其他几个外卖小哥一起,租住了不足80平米的三室一厅。他每天都遵循着这样的生活轨迹:早上8点起床,烧好早饭和中饭,10点多到下午2点多在外奔波接单,快到3点回来吃中饭,顺便给电动车换个电瓶。这时候,有一小时宝贵的午休时间,他就用来看书、读诗。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十几年。

雷海为为什么能够夺冠,他带给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你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紧扣材料,观点明确,表达流畅,字数80字左右。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诗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 选自《明史•列传》 )

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克 宽 十 岁 时 父 授 以 双 峰 问 答 之 书 辄 有 悟。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     )

A. 蒙辞军中多务    B. 公亦此自矜

C. 杓酌油沥之    D. 会试答策伉直见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

【事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百家争鸣】

所谓强制,隐含的意思就是界定了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要对这些垃圾负责,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估计短时间内可能还是会将强制性手段与激励性措施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近些年,垃圾分类的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大家的认识也提高了。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时,主要还是提可回收物,现在已经细化为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基本一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

为什么(垃圾)焚烧这么盛行,分类做不起来?这由于“懒政”。烧是最省事的,只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一股脑拉过去烧了就完了。地方政府哪怕拿出垃圾焚烧10%的钱,用于垃圾分类,也会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

垃圾本身是消费行为的产物,既要从垃圾的产生源头控量,如治理过度包装,对特殊行业如快递实行包装物强制回收和综合利用,也要建立垃圾循环利用,从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提取成本,纳入到相关经济政策中调节,真正让垃圾处理变成产业。

                                                ——《武汉晚报》时评作者木须虫

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设计出比较科学的垃圾分类法则,也就无法实施高强度、高频率的国民教化。现行的小学教材里,就找不到系统规范的垃圾分类教材内容,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缺失。                                                 

   ——网友

我们的惯常思路是喜欢“运动式治理”,但垃圾分类却需要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而社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刚性的法规和监管制约。       

   ——《羊城晚报》首度评论员阅尽

【他山之石】

日本垃圾分类之严格和细致,堪称榜样。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三大类,其中资源垃圾又分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能将繁琐的规定一以贯之,关键在于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全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在日本,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扔。一般来说,每个生活小区每周有两天集中扔餐厨等可燃垃圾,一天扔纸张等资源垃圾。即使在盛夏,生活垃圾发酵发臭,不到日子也只能放置在家中。等到回收资源垃圾的当天,垃圾收集站会摆开一列收集箱,分别盛放金属、塑料、玻璃等。环卫部门装运垃圾多次往返,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日本多数生活小区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员,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

1.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根据中国国内实情,短时间内要纯粹地进行“强制”垃圾分类可能还难以实现。

B.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谓大势所趋。

C. 现在,我国已经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细化,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完全保持一致。

2.下面是“中国近些年垃圾焚烧处理量和垃圾焚烧处理率”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结合【百家争鸣】部分,说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请结合【百家争鸣】和【他山之石】,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3.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4.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文)名著阅读。

⑴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 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 大兵抢车

_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_

⑵有人说,虎妞可憎;有人说,虎妞可怜。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斜体的词的意思。

双兔傍地

②但手熟

但微

④及鲁肃浔阳

 

古诗文填空:

中华诗文,博大精深。“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韩愈观草木而生惜春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笛声而起故园之思;“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独坐竹丛,悠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东望故园,泪雨滂沱;“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征战沙场,英姿飒爽。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bó______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yù ______ 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rú_______皆知的佳话;因着语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jīn _______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言之有物,写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④用规范楷体字书写;⑤不少于600字。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第③段画线句除了讲道理以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课本中的文章,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的影响。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作简要表达。

①诸葛亮 ②藤野先生 ③托尔斯泰 ④闻一多  ⑤玛丽居里

我从________________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选文第④段的诸多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节日的美好总让人赞颂不已。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原本是写元宵节的,今天若用于春节,是否合适?请结合修辞手法极其作用加以说明。

 

(甲)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①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②,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④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注】①当阳君、蒲将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②甬道,通道。运粮草的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③王离,与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④冠(ɡuàn),居第一位。

(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④,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1.解释加点字

(1)卒二万渡河____________    (2)项王数行下____________

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

A. 楚击秦           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

B. 诸将皆从上观     项王军垓下

C. 示士卒必死       君为长者

D. 虞兮虞兮奈何     为佣耕

3.翻译句子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4.两段选文都是讲项羽的故事,请分别用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概括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结尾是“莫敢仰视”,乙文结尾是“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解释加点字词。

(1)引喻失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曰_______________

(3)故不意也_______________    (4)楚人_______________

 

(甲)“A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口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A的左脚,叫声:“下去!”那A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街心里了……”

(乙)“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揸开五指,抢入楼中。只见三五枝灯烛荧煌,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面前酒器皆不曾收。B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时快,B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

1.甲文中的A是________,乙文中的B是________。武松杀人后蘸着血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是在甲文后还是乙文后?__________

2.以下情节中不是武松事件的一项是(   )

A. 痛杀王道人    B. 义夺快活林    C. 大破连环马    D. 夜走蜈蚣岭

 

根据提示填空。

(1)《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