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章出现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命题作文

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青春的征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19日讯,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次《意见》颁布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意见》中主要公布了以下具体措施: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材料二:

2017年游学出发地15强城市                  2017年中国家庭最关注的游学产品要素

材料三:

重视全面发展游学

不再局限于枯坐课堂

去年暑期,梁小姐送8岁的儿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并发布朋友圈配文“像日本式教育、俄罗斯战斗民族靠拢!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比学习好更为重要!”并被很多家长点赞。

什么类型的游学产品最受家长青睐?以海外游学预定情况而言,全真插班、国际课堂、本土营地、名校探访、人文行走、户外挑战、慈善公益等最受家长欢迎。游学专家表示,除了课堂类的游学产品,现在海外一些名校在录取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综合素质,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成绩。也促使了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而在国内游学营地类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分别是户外挑战营、人文行走营、科学探索营、自然探究营、军事体验营、学科提升营等。让孩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在澳洲做野生动物保育员等产品都成为游学市场的新宠。

材料四:

游学市场:5%渗透率、客群规模超1000万 百万人海外游学

据估算,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在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渗透率有望达到10%以上,前景广阔。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但相比日本等国每年90%以上学生参加研学修学旅行,我国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市都在推动将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从某平台获得的2017年暑期及2018年寒假的预定情况看,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50%,人均团费29000元。而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以上,增长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

——《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

B. 《意见》规定研学旅行活动,小学应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

C. 从游学旅行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当前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D. 海外名校的录取倾向促使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

2.阅读材料一,请概括《意见》中推进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具体措施

3.阅读材料二、三,从中提取至少两条重要信息

4.材料四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内容及理解,就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游学产品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⑩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⑪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⑫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言。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若有孤行客,黑夜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研读第④段,分析其作用。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以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 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喜欢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有灯笼联想起亲人,联想到历史人物。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C.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一句写出了族姊远嫁后,家里无人照料,朱门掉漆,颜色暗淡,不再鲜艳。

D. 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5.本文大量引用描写诗词典故中的灯笼,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中学生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之  异:______________          (2)处处  志:_____________

(3)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          (4)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在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 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D.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的政治向往,也表达了他不可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恰逢春日,我们又迎来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振华中学初三(1)班以此为契机,拟开展“读清明·忆传统”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祖先在坟墓里安住,关系到子孙的繁荣,子孙的发旺又能保证祖先的安宁与香火的延续,这是一种“互惠关系”。这样,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

材料二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自然界生机一片,人们借祭墓踏青郊游。插柳或戴柳是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

【活动一】请阐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明确本次班会的活动目的。

文化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请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同学小明对此次活动嗤之以鼻,他说:“现在都流行‘微信扫墓’,淘宝‘代跪、代哭、代献花’,我们还在这里浪费时间开展主题班会,是不是傻?”听到此番言论的你会怎么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用作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再写两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届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中国民间乐器丰富多彩、性能良好、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请选择一种乐器为写作对象,仿照例句写上一个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茶馆》;他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D.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18届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深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C. 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D.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一位中学生都责无旁贷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胚  国是  贻笑大方  应接不瑕

B. 账单  取缔  眼花瞭乱  辗转反侧

C. 啜泣  眷恋  有持无恐  销声匿迹

D. 愧怍  褶皱  相形见绌  黯然失色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伸展出他如盖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lěi)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jīng)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 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 隆冬里烘烤着生命之火,凛冽里萌生着嫩绿的思想春芽,寒冰下(sāo)动着暖色的精神绮梦。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英文替代。④不得抄袭。

(1)岁月如歌,安然静美。有阳光,鲜花就好;有和风,柳絮就好;有真情,万物就好。聆听似水流年的芬芳,用心灵的墨香描写出人间最美的童话。

请以“有你,就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2)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

根据提示,请以“              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就可以听到白杨树硕大的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则没有这一份热闹。

放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翠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宜人的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儿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话,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矛盾?为什么?

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3.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文章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和《信中国》等一系列节目,吸粉无数,在真人秀节目满屏飞的当下,这几档节目异军突起,如缕缕清风拂大地,一轮明月照夜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材料一:2018年开年巨制《信中国》,集中地展现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

《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节目每季选择一个书信主题,精选“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由著名演员以及观众熟知和喜爱的各界文艺工作者等念读,由主持人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使用最新舞台科技,老照片、影像资料鲜活呈现,营造出电影化的节目效果。节目中所选读的信是主持人朱军和制作团队精心挑选出来的,从伟人、名人到重要历史时期的平凡人,通过信件让观众感受到这些人的真实存在。节目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独特空间,朱军和信使站在其间,有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恰恰符合朱军在节目中所提到的标志性的语言,“让我们穿越时空”,这也是国内综艺节目首次使用这种技术。它打造出360度环形视觉,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激光投影拼接完成。节目中涉及到的视频达3000多个,为观众营造了裸眼立体3D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书信的时空里《信中国》在拍摄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激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造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技术的应用也意味着更昂贵的投入以及录制中所有工作者和明星都要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与舞台磨合 。

材料二: 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是国家平台,复兴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义不容辞。主流媒体就应该当好传承中华文化的旗手,高举弘扬中国文化的大旗,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秀栏目,打造经典节目,毫不手软撤销那些依靠奖励奖品吸引收视率的栏目。央视精心打造的《厉害了 我的国》等多部政论片大受欢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非常成功,其中的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央视应该成为主旋律的领头羊,正能量的传播平台,既有“小家碧玉”的仪态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找到契合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并且,还要不断创新,吸收其他综艺节目的可取之处,打破综艺节目的固有模式和程序,使用高科技多媒体,诗配画、文配景达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好看好听才有生命力,不断有新鲜感和惊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主流媒体应该让英雄模范、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成为主角儿正能量“霸屏”,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被真人秀迷惑,被广告商绑架,让娱乐化大行其道,任央视平台堕落成“广告公司”,成为低俗节目的传播平台。希望把《经典咏流传》一类优秀节目办得越来越有品味,成为一道观众欲罢不能的精神大餐,也成为著名品牌、保留栏目。使复兴传统文化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长,力争节目经久不衰,百看不厌,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世世代代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1.材料一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信中国》?

2.请为材料二拟一个适当的标题。

3.乡村教师梁俊在贵州省石门坎进行了两年的支教,没有教书经验的他创新了教学方式,为几十首诗歌谱曲,教孩子们唱。其中包括了这首清代袁枚的20字小诗《苔》。梁老师不仅给这首诗谱上了曲 ,而且更充实了歌词的内容和意境: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雁声依旧在  年少时对白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请你根据诗意和歌词,谈谈你对这首歌词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歌播放后,立即引起了网络热评:

【且看人间梅花开】:声音干净得让人心疼

【小柯啊小柯】:那孩子开口就被震撼了,好久没有听过那种直击心灵的嗓音了

【拉面牛奶】:孩子的歌声是世界最纯粹的声音,梁老师是不是优秀的音乐家我不敢断言,但是一定是个优秀的教师——他进行的是心灵的教育,实在是感人至深赞

【居然是包子】:今天语文老师课上放给我们听的 回来再看 还是很想哭 2018高考加油 给自己的努力一个很好的答复

你在听完这首歌后,想对梁老师和小孩子说些什么?

5.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请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2018年4月30日

采访方式

人物访谈

采访对象

学校校长    学校语文老师    学校学生

采访问题

小记者:请问校长先生,我们学校将开展哪些活动来传承经典文化?

校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记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老师: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它让人澡雪本我灵魂,在无穷的远方和无涯的历史中感知文化,化星闪闪,使我们的内心通透。

小记者:同学,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用QQ和微信,对于以前人们用书信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方式,你怎么看?如果让你给家人、朋友联系,你会用哪种方式?

学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明灭可/渔人,乃大惊

B. 未果,病终/向所志

C. 记之而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空游无所依/仿佛有光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欣然_____

(2)而从者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

(4)便还家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

 

名句默写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

(3)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

(6)成语 “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活动中,需要你帮助准备文字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概括写出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生活”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末逛超市,妈妈为小强买了许多东西,可是塑料袋需要付费。妈妈刚想掏钱买,小强赶紧拿出事先备好的环保布袋。收银员夸奖小强懂事,妈妈却说:“不就是1角钱吗?”假如你是小强, 回家的路上,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交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_________”;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在这些书信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 、做事要______ 、礼仪要_____ 、遇困境不_____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武汉的空气更加清新。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B. 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C. 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眷    偏辟     凫水     大彻大悟

B. 静穆    燎原     携带     人情事故

C. 山麓    帷幕     弥漫     销声匿迹

D. 脑畔    褪色     争讼     草长鹰飞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掇(cuān)   斡旋(wó)     怅 (chàng)    大气磅(bó)

B. 育(yùn)      连(qiáo)  雨(choù)      天衣无(fèng)

C. 然(mò)     (xī)   狩猎(shoù)     一叶舟(piān)

D. 默(jiān)     (sù)   (xǐ)       草连天(shuāi)

 

写作。

和家人聊天,可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朋友聊天,可以感受到友情的真挚;和陌生人聊天,可以感受社会的丰富;和江河日月聊天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深邃……随着科技的更新和时代发展,聊天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我们除了促膝聊天外,我们还可以书信聊天、QQ聊天、微信聊天等等。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聊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若需要,可用”××”表示;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怎么啦,简?”他关上书房门后,身子倚在门上说。

“对不起,先生,我想请一两周假。”

“干什么?——上哪儿去?”

“去看一位生病的太太,是她派人来叫我的。”

“哪位生病的太太?——她住哪儿?”

“在盖茨黑德府。”

1.选文摘选自_____________(书名),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人名)。

2.简回去后,那位生病的太太告诉了简,她做了两件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其中一件是她违背了向丈夫许下把简当做自己孩子抚养成人的诺言,请问另一件是什么事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①父亲一直是我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平日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我不知道。

②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③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己。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激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④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⑤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⑥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⑧“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⑨“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⑩“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了起来。

“那我回家。”我有些不忍了,“他肯吗?”

“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松口”。

“可我们婚礼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我已经尽力了,我自我安慰着。

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发话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念头,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婚礼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那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住了:“怎么回来了?”

“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

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选自《读者》2018年第3期)

1.请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我”带男友回家,遭到父亲冷眼——半年后__________________——婚礼临近,“我”给父亲发请帖,父亲仍没发话让“我”回家——婚礼当天早晨,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请帖”和“父亲的请帖”分别指什么?

3.请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英雄”的表达效果。

4.结合上下文,请用第一人称描述父亲收到“我”的请帖时的心理活动。

5.本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父亲,试从这个角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父亲形象。

6.青春期,我们偶尔也会与父母发生矛盾。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实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巧妙地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纳米技术锻造广谱解毒新药

孙学军

①因为蛇的种类不同,蛇毒也不一样,这给毒蛇咬伤的救治带来麻烦。如果被蛇咬伤,不仅要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也要准确挑选合适的类型。所以,人们也一直希望能有广谱的抗蛇毒药物出现,一旦遇到蛇毒问题,便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

②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纳米颗粒,就具有这样的潜力,目前体外实验证明效果不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北科罗拉多大学蛇类生物学家麦克西认为,这种救治思路听起来非常好,如果进一步优化该技术,有希望解决多种生物毒素中毒的治疗难题。

传统抗蛇毒方法的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每年大约___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__多万人被咬死,被咬伤致残的数量更多。毒蛇咬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导致这些危害的关键就是边远地区缺乏足够合适的抗蛇毒药物。

④传统抗蛇毒血清的制造方法比较复杂,首先是提取蛇毒,然后给动物(如马)少量注射,动物接受注射后,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这种蛇毒的多种抗体,这些抗体能结合蛇毒并使之失去毒性。因此,用这种动物的血清给毒蛇咬伤患者注射可以达到解毒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抗毒血清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制造这种血清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药物公司很难获得很好的利润。其次,抗毒血清也必须放置在低温条件下,存储成本也较高。

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家肯希是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课题组的思路是用纳米技术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设计出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结合毒素的强大能力。然后让纳米颗粒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目前的研究是制造出一种可以结合多种毒素的颗粒。肯希团队选择的目标分子是蛇毒磷脂酶PLA2。毒蛇可以产生数百种PLA2毒素,毒性强弱不一。这种毒素正常情况下可以融合在细胞膜内,研究人员制造的纳米颗粒也有类似细胞膜的结构,能很好地结合这些毒素。但是不同的毒素有不同的结合脂类分子,因此需要制造出各自对应的纳米颗粒。然后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通过氢键组装在一起,这样的颗粒就可以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PLA2分子。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这种颗粒能与不同的PLA2分子结合。经过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纳米颗粒在血清中结合PLA2分子的能力非常高。研究者过去曾经利用类似策略制造过抗蜂毒颗粒。不久后,他们将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这种分子的抗蛇毒效果。如果取得成功,研究者将沿着类似思路制造更多能结合更多类型毒素的纳米颗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谱抗毒素药物。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5月)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何利用纳米技术解毒。

2.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正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丘舍

(2)下车

(3)元方入门不

(4)又同席读书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如何交友”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甲】文中,从元方的对答中,提醒我们交友时应做到哪两点?【乙】文中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在交友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料知短兵不敢接,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古人写诗词喜欢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水喻愁,“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自己的愁绵绵不尽、难以断绝的情感。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把自己比作千里孤雁和九秋断蓬,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18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九年级第二次调硏测试)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的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 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这个句子中的分号表示转折关系。

C. 袖手旁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这几个成语都是并列短语。

D.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的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