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请问小说的题目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关于《骆驼祥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B. 《骆驼祥子》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两匹骆驼。

C. 《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 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一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4.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解释加点的字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______

(2)卿今者才略______

(3)即刮目相待______

(4)永发愤读书______

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口语交际: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成长着。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是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一再强调要抓紧学习,可他却不以为然

B. 邓稼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旁征博引,妙语如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3)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子写拼音。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为祖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却鲜( )为人知的邓稼先____为我们衰徽的名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锲(  )而不舍钻研典籍的的闻一多    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rú(   )子牛”的鲁迅先生,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请在文中划线处填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这样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请以“也学牡丹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丁 香 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体会句中“苦味”的含义)

⑵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赏析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4.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作者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获得的哪些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鲍尔吉·原野

①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②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更多在心灵。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③朴素是定力,是耐力,是恒心。也可说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此处之“隐”与“稳”字接近,急不得。肚里有货,心里有数,不必借助各种花样。此态近于平静,朴素和平静本是孪生兄弟。它们都美。

④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文学大体上分为两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转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蕴藉,谦冲雅静,尽得风流。宗白华说,庄子、苏轼的诗文,俱是玉质文章。

⑤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温润,看不到耀眼。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藏。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近于中和之美。中,说的是中庸,不偏不倚;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

⑥《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中得知,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世间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所谓得道,说的是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

(选自2014年6月6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

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拍胸脯的人都在包装自己。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不足。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花言巧语劝别人信,对这些话要耐住性子,不可轻信。

2.阅读全文,说说我们做人做事如何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3.品味文章标题,说说“原来”一词不宜去掉的原因。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罴俭率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释】①边幅:本指布匹边上毛糙的地方。后来“边幅”一词常指人的衣履外貌。②台使:朝廷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g)爨(cuǎn):用杆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④享会:宴会。⑤嗤其鄙碎:嘲笑他为事琐碎。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②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2.“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选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这一性格的?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 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人曰     真不知马也

B. 又何焉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弗敢也     万钟于我何

D. 忠之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他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名著阅读。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撕坏了教授解剖学书里的彩色插页——人体图的是蓓姬·撒切尔。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飞岛国看到各种荒诞的现象,如在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家们忙着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成食物、把冰烧成火药等。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渔家傲》)

④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______________》)

 

下面的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我站在车窗前向远处跳望,感到一切都那么新奇。脚下、眼前、头顶是一片堪蓝的天空,我像站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不远处,朵朵白云,滞留空中,犹如一副泼墨画,微风激起浪花,连成一小串,一动不动。稍近处,几座峰峦只微微露出了山顶,有的似岸边的焦石,有的似海洋中的小岛。

错别字

 

 

 

 

改  正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秋风xiāo     瑟,吹落了原本繁盛的绿叶;秋雨绵绵,打湿了原本生机盎然的大地。枯竭的芳草,早已逝去了它的年华;原本郁郁葱葱的田野,如今却荒wú     一片,没有了以往的chà     紫嫣红。晚风掠过,蟋蟀独领风骚的鸣叫给原本寂静的世界增添了一丝活力。秋天的星空更是寂liáo     ,疏星点点,空阔辽远。

①(xiāo)____瑟 ②荒_____(wú)③(chà)_____紫嫣红 ④寂(liáo)_____

 

请以“走在花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4)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章

冬 天

徐海蛟

我固执地认为,真正的冬天留在童年的时光里。

在乡下,进入冬天,就进入一段空白。

一年的农活忙完了,田里、山上都空出来。种子还在仓里,树苗还在坡上,牛拴在栏里,狗在村边闲散地溜达。

冬天,是一年的结束,用来清扫和回顾,掸去落在墙角和窗格子上的灰尘,把方桌擦干净,磨亮切菜的刀,码好柴火。堆好土豆、地瓜、冬笋,杀一头猪……备好自家酿的米酒,冬天就在酒香中拉开大幕了。

我喜欢自己的村庄渐渐地满起来。那些远走异地的人,那些结束一年工作的人,像返乡的候 鸟,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路上的风尘吹得他们的脸红扑扑的,那 是一种喜悦和相逢的颜色,这样的喜悦感染着村庄里的每一个人。

在远道而归的客人中,如果有一个是自己的亲人,那是更大的喜悦。小时候,我们常常翘首企盼,等在外求学的小叔回来,等在外打工的小姑回来。等小叔将自己紧紧抱起来,抛到空中;等小姑从花花绿绿的包里掏出一份城里带来的礼物。在贫乏的童年 里,一份从异乡带回的礼物让孩子的心里漫溢着惊喜。只在冬天,生活的日历上,才会出现这一抹亮色;只在冬天,我们的童年才能开启这份惊喜。

我还喜欢春耕秋收忙了三个季节的农人们袖着手在打谷场的墙边踱来踱去。阳光落在他们的肩上、脸上、花白头发上,他们沿着墙根挪移,忘了节令和时日,忘了光阴流转。他们的内心就和风吹过的打谷场一样干净。他们的内心进入了时间的腹地,进入了一年里 最心平气和的那一段。

隆冬时分,大雪过后,不知窗外雪有多厚。父母会早早起来一次,将红薯和土豆放在一片青瓦上,在灶膛里添上大 块头的炭,生起火,将青瓦搁在火上。这样等我们醒来,红薯和土豆已煨熟了。食物的香气丝丝吐着舌头,经过两道柴门,经过高高的木门槛,钻到我的被窝里,钻到我的鼻子里,任调皮的香气在房间里游来荡去,一阵一阵地诱惑着肚子,任小肚子咕噜咕噜地唱起空城计

有时候 ,我也格外担心煨得焦黄的红薯被隔壁的小孩偷去,就催父亲起来,到厨房的灶膛边去突击一番。红薯被偷过好几回了,金色的土豆也常常在我们饥肠辘辘时不翼而飞,可父亲从来没逮到过馋嘴的毛孩。我想父亲逮到了也会笑呵呵地将他们放掉的,然后回来跟我们说,差点就逮到了,差点就逮到了。

真正的冬天在乡下。隔壁卖柴为生的林伯还会常常带来惊喜:有时,他会在铺满白雪的山上捉来一只迷路的野兔;有时,他还能和一群村里的年轻小伙一起伏击到四处觅食的野猪。我躲到屋外的雪地上用新布鞋踩出一个个脚印,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滋味,冬天真是个奇妙的季节啊!

○11真正的冬天在乡下,在童年里。多年后,那儿一直留着一段洁白的往事。窗上还结着冰花,麦苗还在雪被下暗暗往上拱着身子,祖父的老牛还在栏里打着响鼻。只有我们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选自200912日《宁波晚报》,有删改)

1.文章写了很多童年时感受到的有意思的乡下冬天的细节,看似散却中心突出,原因是在结构上运用了相照应的句子,请找出这些句子,写在下面。

2.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说冬天就在酒香中拉开大幕了,这里的大幕运用了比喻,那么,接下来冬天演出了怎样的戏剧?请简要概括。

3.段的动词用得好,写父母的动作和的感受。请从中任选一组,谈谈其运用的妙处。

4.从文章⑧⑨段看,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童年往事是洁白的?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

独特的云南气候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米,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 里不同天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薄,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5

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降水量最多是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

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云南的这种气候特点,有利方面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会给农业带来危害。

(选自《云南百科知识》)

1.云南气候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云南气候同一纬向会出现立体气候的特殊情况,这是什么原因?

3.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云南的气候特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阅读下面文言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谋: 鄙:

2)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3) 望其旗靡: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曹刿论战》一文,在赏析时,有人认为鲁庄公,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4.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中,请结合诗句赏析第二句颔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由市禁毒办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者占我国吸毒人群的704%以上。我市吸毒人员低龄化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目前被抓的吸毒人员中,80%是青少年。在警方破获的吸毒案件中,吸毒人员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

材料二:随着警方扫毒行动的不断推进,一则则明星吸毒的丑闻也不断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备受许多年轻人喜爱的偶像。涉毒艺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响。

材料三:前不久某演员吸毒被抓之后,某知名门户网站曾发起一项XX吸毒被抓你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6%的网友表示不稀奇,17.8%的网民则认为无所谓,对于前赴后继跳进吸毒丑闻漩涡的明星们,公众的态度麻木和疲软。

上述三则材料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请你至少概括出两条,并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请根据下列情境及图表,写出恰当的对话。

你正在路边看今天的天气预报电子牌,一位老大爷想出去参加广场文体活动,走上来问你:“小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啊?”这时,你该如何回答?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