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源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请以“面对                 ,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先补全空缺处的词语,再完成全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补全题目;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上课时,你的眼神常常会与老师的眼神相遇。请写一段话,描写你的眼神与老师眼神相遇时的情形和感受。字数80-100。

 

阅读散文《棉花糖》,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A、“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B、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C、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D、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1.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    ——   哭着求饶   ——    ___________ ——呆呆地看着

2.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三件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4.“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示例: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______体现了一种______的精神,这种精神是_________

(3)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练。(选做2个)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句

【唐】杜甫

江碧乌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无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加点字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___________   克  既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文段中体现了曹刿作为军事指挥员的什么优秀品质?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加点字。

(1)宋人或得宝    或_______  (2)我以不贪为宝     以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其中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人。《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B. 《格列佛游记》、《简爱》、《威尼斯商人》、《名人传》的作者都是英国人,分别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夏洛蒂.勃朗特、莎士比亚、罗曼.罗兰。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剧本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他也报了名。

C. 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 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阔绰    无原无故     侍侯     温顺

B. 隐匿    无精打采     吆喝     腌臜

C. 戏谑    不可救要     驾驭     伶俐

D. 置息    心甘情愿     帐蓬     魁梧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zhàn     奄一息ān       名huì         阔绰chuò

B. 量diān     契夫kē         嚼jǔ          隐匿nì

C. yīng     吹毛求zī       裂zhàn        荫庇bì

D. 腻歪nì       粗犷guǎng        梦魇yǎn         锲而不舍qiè

 

走进名著。

(1)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_______

(2)小说描写了一个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这部小说是_______

(3)《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___________

 

按原文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吊影分为千里雁, 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月有感》)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7)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着。(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8)“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面对挫折和磨难,很多诗人都能坦然面对,并且把自己的豪情化为流芳千古的名句: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追求人生理想的豪情。

 

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规范、端正、整洁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黄河颂》以后,遵义某学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1.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

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

3.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

 

拓展阅读

啊,黄河母亲

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出了一幅幅幻影。

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1.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B.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应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勉强成功告终。

D. 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张华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D. 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马医生说:“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B.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来

C.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大合唱》由______作词,_____谱曲,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_____》《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______》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

(2)《黄河大合唱》以_____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_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____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出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浊流________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________下/发扬滋长!

(3)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________

(4)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改)

【注释】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者:从前。③仄()迳:狭窄的小路。④鲦(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gǎo):水边的高地。⑥雊(gòu):雉鸡叫。⑦傥(tǎng):同“倘”,假使,如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当待春中______    (2)白鸥矫翼______

(3)之不远______    (4)我游乎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3.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4.试一试,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毁,蓁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 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③圮():毁坏。④蓁:丛生的杂树。⑤莽:深密的荒草。⑥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⑦平挹()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⑧阒():静。⑨夐(xiòng):远。⑩状:描述。⑪丁丁(zhēng zhēng):棋子敲击声。⑫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⑬公退:办公归来。⑭被:同“披”。⑮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⑯第: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______    (2)不可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而去  公退    B. 岸势犬牙差  互待酒力醒

C. 潭西南望  野芳发幽香    D.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两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__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潭中鱼可百头      以身    B. 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

C.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善如流    D. 空游无所依  门庭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 日光    B. 白玉之环

C.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尉果广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不久居(可以)

C. 下见小潭,水尤冽(清澈)      以其境过(凄清)

D. 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出(来)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西南而望    B. 斗折行,明灭可见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骨,悄怆幽邃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