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母亲》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A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B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C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加点词“清算”的理解。

2.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3.选文在ABC三处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4.结合上文,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对两位母亲的教育方法作出简要评价。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酒酣______

(2)坐盗______

(3)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_____

(4)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晏子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在这两个小故事中,晏子是怎样回敬楚王,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的?

4.结合以上两篇短文,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的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⑧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⑩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嵌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地名入诗,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背影》—现代—散文    B.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泰国—小说

C. 杜甫—《春望》—唐代—诗歌    D.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小说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 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 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我明明不愿做,他却偏要我去做,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 实现小康的宏伟蓝图是需付出艰苦努力的,不可能一挥而就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了美好的景色。

D. 他处理这类事情可谓轻车熟路,一点也不费力。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抽噎   篝火   狼籍   端详   热泪盈眶   任劳任怨

(2)先遣   踌躇   蜷缩   蹒跚   围追堵截   饮气吞声

(3)妥贴   卓越   祈祷   震悚   故弄玄虚   莫名其妙  

(1)_____改为_____(2)_____改为_____(3)_____改为_____

 

阅读下列语段,依次把加点字的注音或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在长城脚下,渤海之凭吊孟姜女庙,不能不使我联想到晴光万里的今天。一部中国历史,记zǎi了多少人民的苦难?今天灾难终于过去,但是看到长城所想到的、想说的却是想不完也说不尽的;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今天举世目、无与lún比的旅游胜地,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这里面还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能教你低不已。

(摘自《万里长城断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田,是个体的精神王国。种下善,你将收获虔诚的感恩;种下爱,你将收获倾心的情;种下春花,你将收获累累秋实!

请以“种在心田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写完整。②叙事要做到有详有略。

③不少于600字。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能挽弓三百斤     

(2)同射三

(3)皆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3.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前谛视             (2)此其所以异也  

(3)或远立而其首          (4)以为瀑不过尔尔

2.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住)    D. 石上(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

(2)不可知其源。

3.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

(1)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

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景点都要有一段导游词,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导游词示例:

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体会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意境,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会听到“如鸣珮环”的潺潺的流水声,也会欣赏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神情与苏、黄不属        

(2)珠可历历数也

(3)听茶声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黄共阅一手卷。(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3.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即________;以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形象,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渔人甚异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诗经》是文学的典范,语言的宝库。许多常用的成语就出自《诗经》。请从下列《诗经》名句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填在括号中。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_______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_______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_______

(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_______

(5)“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_______

(6)“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鸮》_______

 

下列诗句中,与《蒹葭》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 中轩敞者为舱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 其人视端容寂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弥勒(十分、很)    B.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C. 有所语(比如)    D. 钩画了了(线条简单)

 

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人            阡陌交,鸡犬相闻

B. 穷其林                  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俨然

D. 渔人甚之                或二者之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乐(指代篁竹)    B. 不可知源(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因为)    D. 记之而去(于是,就)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出 

其境过清         

径寸之木

(2)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不足外人道也

(3)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

计其长曾不盈寸  

(4)左臂挂念珠倚     

忘路远近  

渔人甚异          

送孟浩然广陵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病终       

处处之   

郡下       

溪行    

后遂无问者    

渔人甚之  

其境过清     

之    

神寒骨      

潭中鱼百许头

而从者      

佛印绝弥勒 

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其两膝相者 

其船背稍     

余核舟一 

罔不势象形    

白露未   

在水之     

君子好

 

按要求作文

请从下列两个作文材料中任选一个题目完成。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字数在500字以上,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1)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爱伴随着我们成长、战胜困难与挫折、走向成功……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作文。

  “爱使我                    

   (2)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请以“因为有我”为题作文。

 

开  镰

周克武

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梁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⑥“老倌子,喝口水。”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

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早春的日子,濛濛细雨像筛糠似的下。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⑪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⑫秋阳如虎,偏西的日头还是那样炽热灼人,父亲浑身没剩一根干纱。许是太累,他抓起搭在肩上的罗布手巾抹抹汗,蹲在树荫下,巴嗒巴嗒抽起了自卷的“喇叭筒”。目光却一直定定地盯着晒谷坪里山尖似的谷堆,黝黑的脸庞上溢满了自信。

⑬我知道,此刻在父亲心里,他收割的不只是耕云播雨的回报,也是来年的踏实与祥和。

⑭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⑮突然,父亲掐灭烟蒂,霍地走起来,把我叫到他身边问:

⑯ “看见了吗?”

⑰ “看见什么?”我一脸茫然。

⑱ “你看坪里大堆小堆的谷,这就叫堆金积玉。”父亲读过私塾,常常搬出旧书上的这类句子教育我。

⑲我笑了笑,不以为然。他的脸霎时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怨种田没出息,”瞟了我一眼,又说,“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

⑳一阵清风掠过,驱散了周身的燥热。我呆呆地站立,半晌无语,抬眼望望对面那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梯田,一种感觉倏忽而生: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

1.阅读文章,理清“开镰”前后的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1)沉甸甸的稻穗摇曳身姿时,父亲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割后,父亲挑起第一担新谷,看着山尖似的谷堆,父亲充满自信。

(4)父亲和我的交谈,改变了“我”瞧不起父亲种田的心理,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父亲躬身捧起一把谷子凑到鼻尖闻了闻,沉思片刻,又慢慢张开五指,任由谷粒从指缝间  簌簌地洒落下来。也许他又在盘算播撒明年的一片新绿了。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终于开镰了。

3.文中第⑨段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节中“其实,你想想喽,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呢!”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我”的影响。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父亲没有传奇,一生的精彩长在地里”这句话的理解。

 

《春》选段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_____图。

2.第②段是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3)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           (4)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4.在这篇小短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古诗词积累

(1) 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雨寄北》中,诗人由实而虚,想象与亲人团聚,共叙巴山夜雨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感叹时光易逝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助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