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B.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 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 “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 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 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 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下列句子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 “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填空题。

(1)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 “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 《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 《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之(挑选)

B. 君子好(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 白露未(干)                  在水之(水边)

D. 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高)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溯洄     )(      (         菜(    

 

本单元我们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姿、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美景、勃朗峰的奇景、丽江的美景,这些美丽景色让我们陶醉其中,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看到的美景,注意写作顺序,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三峡

王充闾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小河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_________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_________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_________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本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摊开”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2.请将“卒”“始”“再”三个词按正确顺序填写到第⑥段中的横线上。

3.第⑥段中引用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诗。请写出这句诗的作者。

4.你对三峡的风物(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有怎样的感悟?请任选一项,仿照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你对它的感悟。

它的_________,都是_________,里面_________

 

(核心素养)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小瓯在温州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很喜欢,便拍下照片(见图1)与家人分享。请你以小瓯的身份,参考图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亲人向他(她)介绍。

A.爷爷    B.上小学的妹妹

要求:①根据选择的对象,得体、清晰地介绍;②至少包含内容、字体特点两方面;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 20字左右;⑤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 ③①④②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③①

 

(2017届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B.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带领我们走进“各拉丹冬”,领略了那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

C.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这一段选自马克,吐温的游记散文《登勃朗峰》。

D. 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这篇散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立体丽江图,给人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B.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D.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B. 大风朔雪冰冻接踵而至,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片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C. 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D. 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隧道  遗撼  巍峨  皱褶

B. 巉岩  懈怠  颠簸  敦实

C. 峰巅  沟壑  陡峭  斑澜

D. 倾刻  蘸水  旷野  频繁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qián)诚  驰(chéng)  (yū)回  (zhòu)然

B. (zhù)防   (chà)那    焦(zhì)  (wān)蜒

C. (zǔ)咒    (xié)持   (ní)裳   俯(gǎn)

D. (xuán)晕  徘(huai)   (sù)愿   远(tiào)

 

根据要求作文

用美好的心态去品味生活,平淡的日子也值得回味。一样小吃、一声吆喝、一个节目、一款装饰、一幢民居、一种风格……无不充满着家乡的味道,浸润着生活的乐趣。

请以“家乡的民俗”为内容,自己拟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手指不可屈伸,弗怠(   )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

(3)余之勤且艰若此(   )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

B.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难。

C.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度。

D. 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

 

(二)湖畔夜饮

丰子恺

①前天晚上,我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有客来访,名叫西谛,住在葛岭饭店。家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寻我去了。我想,西谛寻我不到,一定回旅馆歇息,当夜我就不去找他,只管睡觉。第二天早晨,我找他未遇,留了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

②到了八点,我正独酌酩酊之余,西谛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略略寒暄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直接来看我的。我留的名片,他根本没看到。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

③家人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我和西谛就对坐饮酒。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手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的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④我和西谛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阔别十年,他沦陷孤岛,我奔走于万山中。可惊可喜、可歌可泣的话,越谈越多。谈到酒酣耳热之际,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谈到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阿宝和软软正在厢房里和弟妹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西谛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A】,在这里可以浓烈地尝到。西谛叫阿宝“大小姐”,叫软软“三小姐”。我说:“那些画,都是你从我的墙上揭去,制了锌版在《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你这老前辈对他们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气?依旧叫‘阿宝’‘软软’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B】,在这里又浓烈地尝到了。我们就默默地干了两杯。

⑤我回忆起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路遇西谛。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我们走到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后,服务生送账单来。西谛对我说:“你身上有钱吗?”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把账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宾馆,我回江湾。过了一天,西谛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说:“前天要你付账,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账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回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同事刘薰宇,过来抢了这张钞票去,说:“不要客气,拿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去吃酒,直到烂醉。此情此景,憬然在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注:痛饮两大杯。)

⑥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西谛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1.第③段说“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丰子恺的散文语言如同漫画,往往寥寥数笔,生动而富于情趣。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1)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

(2)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3.第④段两处提到“人生的滋味”,含义有什么不同?

 

(一)姥姥门前唱大戏

顾振威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曾经细如手指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母亲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5.读完选文,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等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世界多元化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排比。

我是一片雪花,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是一滴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 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广大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种别具匠心的场所,有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B.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明知故问的道道,这就能避邪么?

C. 吆喝的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灵活机动

D.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上两粒橄榄。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平淡无奇 寻根究底 潜修静想 张驰有度 一马当先

B. 不功自破 与日具增 必要步骤 停滞不前 优游自在

C. 参照比较 墨守陈规 轻鄙学问 声张正义 顾名思义

D. 运筹全局 明辨是非 博学多问 袖手旁观 油嘴滑舌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ǎng)      驰(chěng)      寒(jìn)      贬(bǎo)

B. 回(yū)        诚(qián)       角(líng)     蜒(wān)

C. 日(yì)        道(suì)         鸟(hàn)     媚(wǔ)

D. (hè)        驿道(yì)         苍(jìng)     愿(s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