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填空(6分)

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②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春望》)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11分)

说“宽容”

“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誉,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廷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肯擦。女售票员给了他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样做,而是硬逼着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一下呢?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请从文章中摘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文中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概括出其它两个事例                     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                   (3分)
3.文中倒数第二段议论强调的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4.能用上一句名人名言或谚语俗语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吗?(不超出100字)(3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8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3.请说出第二段文字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3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13分)

给女儿的一封信(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尔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 。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平,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 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1.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段中“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么?(4分)

“戏剧性                                (不超过10个字)。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                                     (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才能是长期努力的报酬。一一福楼拜      B.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D.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3.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4分)
4.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你对下列作家作品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有误?   

A.世界文学史上有许多有趣的“四”现象。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国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世界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B.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三”现象。如“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澈;“诗圣”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C.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楚辞》,“骚”原指屈原的《离骚》。

D.学习古文中的历史著作要弄清史书体例。《左转》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出所缺的句子,句序排列恰当的是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___________。

(1)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情和丰富无比的回忆。

(2)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3)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4)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4)(2)(3)(1)  B.(4)(2)(1)(3)

C.(2)(4)(3)(1)  D.(1)(2)(4)(3)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   

A. 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远,美名远扬。

D.《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到“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是我们中考成败的关键。

B.由于他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

D.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都看着他笑。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B. 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追悔莫及。

C.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下面句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

读书使人(   ),讨论使人(   ),作文使人(   )。

A. 技术  艺术  机智  准确  充实   B. 艺术  技术  充实  机智  准确

C. 艺术  技术  机智  准确  充实   D. 技术  艺术  充实  机智  准确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共商国事  闻名遐迩 气喘吁吁 认罪伏法

B. 以逸待劳   阴谋诡计 认劳认怨 叹为观止

C. 瞠目结舌  再接再厉 金榜题名 浮想联翩

D. 英雄倍出  气势汹汹 汗流浃背 川流不息

 

下面每组中加点汉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踉跄liàng qiàng)  踌躇chóu zhù)尴尬gān  gà)   舐犊情深(shìdú)

B. hòng         笑(hōng     骗(hǒng     叱咤风云(chì chà)

C. 痒(kōu          歌(ōu       yǜ)       步履蹒跚pán shān

D. 联mèi)          怨(mán)      样(mú)       弄巧成zhuō)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综合性学习(含22-23题,共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的描述,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           》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如《           》中写老先生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2分
2.专题《我心中的语文》中提到: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有人说: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

有人说: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

有人说: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①以上几种说法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种?请结合你的语文学习经历说说理由。(2分)

②请用一句类似格言警句的话,形象地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1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1分)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根据文意,谈谈标题“清欢”二字的含义。(2分)
2.4段说“享受‘清欢’就难了”,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种“难”?(3分)
3.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4.人要怎样才能获得“清欢”?(2分)
5.本文第段和第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赏析其妙处。(2分)

 

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完成题。(共11分)

大概是物以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2分)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2分)
3.初到仙台时,职员们对“我”很关心,但这样的关心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有所不同,试分析这两种关心有何不同?2分)
4.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瞥见”能否换成“看见”,为什么?(2分)
5.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有人认为是反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共10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首五百金,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王之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4天下必以王为能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美于徐公

B.涓人言君曰                       余将告莅事者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真无马邪

D.隗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译文:                                                                                  
4.两篇文章告诉我们,国君恰当采用一些治国的良方,可以取得良好的治国效果。如:齐威王                 ,燕昭王                ,最终都使国家有了好的发展。(2分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2分)

 

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5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借用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6)《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方横线上。(2分)

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颗大树的根,③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比我们的坐骑还高。④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动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

(1)成分残缺的是:    改为:                                                                                       

(2)语序不当的是:    改为:                                                                                        

 

请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世外桃源”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桃花源记》。

C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的人往往骄傲自大,看不起周围的人。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不解之缘    百无聊赖    神彩奕奕   狼狈不堪

(2)错综复杂    低眉顺眼    侃侃而谈   不记其数

(3)忐忑不安    推陈出新    弛名中外   生意盎然

  1 _____改为____  2 _____改为____  3 ____改为___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 sāng        ,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我们坚信,有各族人民并肩xiéshǒu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要求正确、工整、间架结构合理。(2分)

e卷通组卷系统 www.zujuan.com

 

 

写作(50分,另加书写分5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

 

(10分)

今有负其子而汲〔1〕者,队〔2〕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3〕之。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4〕,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5〕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6〕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节选自《墨子》)

【注解】〔1〕汲:从井里打水。〔2〕队:同“坠”,坠落。〔3〕道:同“导”,导引,拉。

〔4〕疾:当为“寡”。〔5〕固本:稳固根本。〔6〕离:通“罹”,遭遇。
1.用“/”划分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今有其子而汲者(         (2)故上世之圣王(       

(3)不足则反之用(           (4)此疚重队其子(     
3.翻译句子(2分)

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4.作者认为要让百姓不挨冻挨饿,要做到哪几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墨梅 (4分)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两个特点? (2分)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2分)

 

桥边的老人(14分)

                                            [美]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请以老人的口吻概括故事情节。(3分)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能否删掉“又”?简述理由。)

⑵对他毫无办法。(“我”为什么会产生毫无办法的想法?)
3.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着力刻画“我”与老人对话的用意。(4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题(12分)

(一)高考改革方案图解(12分)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链接材料】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这次改革我们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为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新高考的特点。(3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9月19日,高考改革方案发布,并在各省(区、市)实施。

B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的自选的3个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C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不能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D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国家课程标准命题,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
3.下列哪则材料更适合补充栏目4?说说你的理由。(3分)

A

满分5 manfen5.com

B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4.高考改革方案试行后,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5分)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始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1分)

(2)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2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3)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2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