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6 mol NH3 ②0.2 mol H3PO4③9 g H2O ④标准状况下22.4 L He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实验室从溶液中获取固体溶质,常见的方法是蒸发,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蒸发皿;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置酒精灯;④停止加热,余热蒸干;⑤加热搅拌。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①⑤④
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 B. 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D.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下面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不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分子数相等
在常温下的一密闭容器中事先放入1.56g过氧化钠,然后再通入乙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直至反应完全为止,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 (1)相同条件下,通入的气体氧气和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_____ (2)通入氧气的质量最大应是多少?_____
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烷烃和烯烃(含一个双键)的混合气体2.24 L完全燃烧后,将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4.05 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6.60 g。另再取2.24 L标准状况下的该混合气体,将它通入过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1.05 g。 (1)确定混合气体由哪两种烃组成_______。 (2)计算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体积分数_______。
某含有一个双键的气态烯烃和另一气态烷烃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其密度是H2的13.2倍。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溴水,结果溴水增重3.36g,求原混合气体中各烃的体积分数。 (注:此题必须写出过程,否则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支撑仪器略去)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实验开始时,对A进行水浴加热,其目的是__。 (2)B中反应方程式为__。 (3)若装置C中开始发生倒吸,则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填编号)。 a.移去图中的酒精灯 b.将C中橡皮塞拔出 c.将B尾端的乳胶管取下 d.将A与B之间的乳胶管取下 (4)探究: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溴水完全褪色。学习小组通过测定反应前溴水中n(Br2)与反应后溶液中n(Br﹣)来确定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 ①假设:请写出假设1的反应类型。 假设1:CH3CHO+Br2→CH2BrCHO+HBr__; 假设2:CH3CHO+Br2→CH3CHBrOBr 加成反应; 假设3:CH3CHO+Br2+H2O→CH3COOH+2HBr 氧化反应。 ①结论:若实验测得n(Br2)=0.005mol,n(Br﹣)=0.01mol,则证明假设__正确。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已知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1)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填编号)。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气体,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就是乙烯 (2)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3)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哪些方法____?
已知2.3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 (1)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___。
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mol,与b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乙烯和乙烷充分燃烧,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和45g水。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_____,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____。 (2)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3)当a=1,且反应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等于______,得到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 (4)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某四人小组做乙烯和氯水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果是乙烯使氯水褪色,对此现象,四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析】 甲认为乙烯和氯气发生了加成反应使氯水褪色; 乙认为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把乙烯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使氯水褪色; 丙建议另做一个实验,证明到底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丁认为不另做实验,也能证明发生了什么反应。 (1)你认为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丙需要另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 (3)丁证明所发生的反应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 (4)四个同学的观点对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所指物质的作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苯的溴化反应中的溴化铁 B. 苯的燃烧反应中的氧气 C. 苯与硝酸反应中的浓硫酸 D. 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中的镍
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绿色荧光蛋白可水解生成葡萄糖 C. 绿色荧光蛋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中含肽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D.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都是糖类
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完全氢化后的环烷烃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分为油和脂肪两种,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的本质原因是( ) A.乙烯是一种气态烃 B.乙烯具有氧化性 C.乙烯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由乙烯推测丙烯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H2Br—CH2—CH2Br B. CH3—CHBr—CH3 C. CH3—CH2—CHBr2 D. CH3—CHBr—CH2Br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燃烧,其产物一定为二氧化碳和水
某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硝基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基苯是一种油状物质,会浮在水面上 B.误食硝基苯或吸入硝基苯蒸气会使人中毒 C.硝基苯与人的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由苯制取硝基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都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 B.苯和乙烯都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明亮产生黑烟 C.苯和乙烯都有毒,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苯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乙烯主要来自于石油加工
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性质的是 A.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几乎不溶于水 C.它们是非电解质 D.分子的通式为CnH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烷 B.汽油 C.碳酸 D.醋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烷烃一定是饱和烃 B.饱和烃不一定是烷烃 C.含碳碳双键的烃一定是不饱和烃 D.不饱和烃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以结构式表示的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① ;②;③;④;⑤
A.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防止煤矿矿井内“瓦斯”爆炸,除进行通风、严禁烟火外,还要随时检查矿井内瓦斯的体积分数。如果空气中含甲烷5%~15%,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发生最强烈爆炸时空气中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 A. 5% B. 9.1% C. 10.5% D. 15%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上有许多用途。某工厂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不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几种物质开始形成沉淀与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②Ksp[Fe(OH)3]=4.0×10-38 (1)滤渣I中的主要成分除了MnO2,S还有___________ (化学式),请写出“浸取”反应中生成S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常温下“除铁”时加入的试剂A可用CuO等,调节pH调的范围为____,若加A后溶液的pH调为5,则溶液中Fe3+的浓度为____mol/L。 (3)写出“沉锰”(除Mn2+)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滤液Ⅱ经蒸发结晶得到的盐主要是____(写化学式)。
“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医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NaClO。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进行性质探究和成分测定。 (1)该学习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去),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取B、C瓶中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已知:①饱和NaClO溶液pH为11;②25°C时,弱酸电离常数为:H2CO3:K1=4.4×10-7,K2=4.7×10-11;HClO:K=3×10-8。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C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将C瓶溶液换成NaHCO3溶液,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实验,C瓶现象为:实验1中紫色石蕊试液立即褪色;实验2中C瓶溶液的pH=7。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紫色石蕊试液立即褪色的原因______ (2)测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单位:g/L)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酸化,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反应。 Ⅱ.用0.1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淀粉溶液显示终点后,重复操作2~3次,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00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步骤I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滴定至终点的现象_____________。 ③C瓶溶液中NaClO含量为______g/L(保留2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