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是热的KOH溶液,在正极上氧气被还原,在负极上氢气被氧化,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

B.正极反应式为:

C.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2)>(1)>(3

B.(2)>(1)>(3)>(4

C.(4)>(2)>(3)>(1

D.(3)>(2)>(4)>(1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A.平衡不发生移动          B.平衡沿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NH3的质量分数减小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的混合物共16g,其中所含氧原子数为NA

B.1.0L 0.1mol/L的AlCl3溶液中含有的铝离子数为0.1NA

C.1mol金属钠完全转化为Na2O2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2mol SO2和1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加热(V2O5催化)充分反应,容器内分子总数为2NA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2(g)= ZnO(s) ΔH1 =a kJ/mol

Hg(l)+1/2O2(g)= HgO(s) ΔH2 =b kJ/mol

则反应:Zn(s)+HgO(s)= ZnO(s)+Hg(l) H3 H3的值

A.(b-a)      B.(a-b)      C.(a-b)/2      D. (b-a)/2

 

设v(正)和v(逆)分别表示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在一定温度下逆反应 N23H2 2NH3达到平衡时

A.v(逆)v(正)                     B.v(逆)v(正)

C.V(逆V(正),正逆反应停止      D.v(逆)v(正),正逆反应仍进行

 

压强对合成氨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下表是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与NH3含量的一些实验数据:

压强/MPa

10

20

30

60

100

NH3含量(体积分数)/%

81.5

86.4

89.9

95.4

98.8

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随着压强增大,平衡时NH3含量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 D.先减少,后增加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H+、I、NO、SiO32-              B.NH4、OH、Cl、HCO3

C.K+、SO42-、Cu2+、NO3            D.Al3+、Mg2+、SO、CO32-

 

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2X(g)+Y(g) 2Z(g);△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当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温度不变,平衡后把容器的体积增大一倍,平衡将不移动

D.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 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时p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对于溶液中的反应,下列方法中不能显著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2CO3  B. 硫酸        C. 乙酸      D.SO3

 

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再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填空。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Cu2+

4.7

6.7

Fe2+

7.0

9.0

Fe3+

1.9

3.7

(1)操作I加入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都可以作为X,适合本实验的X物质可以是(填选项)_______。

A、KMnO4       B、NaClO      C、H2O2          D、Cl2

(3)操作II的Y试剂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调节溶液的pH在______范围。

(4)实验室在配制CuCl2溶液时需加入少许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理由是(文字叙述并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CuCl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要得无水CuCl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反应aA(g)+b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a+b____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为无色物质,则加入A(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己知由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转化关系如图l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D是一元强碱。

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化合物D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

(2)若A为非金属单质,B是化合物,C是红棕色气体,D是一元强酸.

B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化合物C与水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图2装置完成有关探究实验。

I.试管中(试管中的药品分别为浓硝酸,铜片)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时,说明NO2能溶于浓硫酸中,浓硫酸不能干操NO2。Ⅲ.装置Ⅲ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单质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3)装置Ⅱ的作用是                     

(4)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b的红色退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认为应在           之间还需添加洗气瓶(选填装置序号),该装置的作用是            

(6)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常温下的下列各种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pH=0的溶液中:Fe2+、NO3-、SO42-、I-

B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a+、I-、K+、NO3-

Dc(H+)=10-14mol·L-1的溶液中:Mg2+、NO3-、Fe2+、ClO-

 

已知25时,Mg(OH)2的Ksp 5.6×10-12,MgF2的Ksp=7.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B.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c(Mg2+)大

C.25℃时,Mg(OH)2固体在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中的Ksp 比较,前者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饱和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MgF2

 

已知HF、CH3COOH均为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为HF>CH3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1mol·L-1的NaF、CH3COONa溶液相比较,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强

B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NaF溶液中含有Na+、F-、H+、OH-、H2O、HF六种微粒

DNaF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F-)变大

 

下列实验装置图与对应的现象或结论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A.装置: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B.装置:持续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

C.装置:若“a进b出”可用于收集NO2,若“b进a出”可用于收集NH3

D.装置:可用于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纯净物

 

在水中存在 H2O H+OH平衡,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或进行哪项操作,不会使平衡

发生移动(  )

A.加入NaOH  B.加入CH3COOH    C.加入NaCl    D.升温

 

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v(NO)=0.001 0 mol·L-1·s-1            B.v(O2)=0.001 0 mol·L-1·s-1

C.v(NH3)=0.010 mol·L-1·s-1                 D.v(H2O)=0.045 mol·L-1·s-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I.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           不能)实现喷泉实验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      是减小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         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均填序号)

I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后,将装置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反应剧烈,产生黄绿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的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A中反应有         (填化学式)生成。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2)装置C的作用是                  

3)甲同学认为O2Na2O2被盐酸中的HCl还原所得。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他可能的理由为

                                                

4)实验证明,Na2O2能与干燥的HCl反应,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Na2O2 +        HCl -----        Cl2 +         NaCl +

该反应           (不能”)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纯净的Cl2,理由是                  (要求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C均为常见的金属单质, E为固体非金属单质。B为红色固体氧化物,X为常见的无色液体。L焰色为黄色,且能使酚酞变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2)I与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与B生成C和D的反应是              (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

4)D与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检验“黄色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试剂是            (写化学式)

 

化学学习中要注重对过程的分析,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向石蕊试中通入氯气,起始时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则使溶液变红和褪色的微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氯化铵的溶液中,有氨气生成,其反应过程分为两步,其中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1 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 mol•L-1和1.5mol•L-1

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

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

C.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

D.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含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