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

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

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

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上积极抗战

B. 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 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A.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 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 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A.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 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

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 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热爱和平、始终为国际法义务负责的大国形象。这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突出特点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内容( )

A. 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 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的缓和

D. 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总共只使用了8次否决权。中国非常谨慎地使用否决权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涉及重大原则立场时使用否决权同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态度

①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表明是否使用否决权取决于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有利于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④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于1966年8月8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确定了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方针,规定了"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强调指出重点整党内"走资派",向"走资派"夺权,要求"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左派,孤立右派,争取中间派,运用"四大"的形式揭露一切牛鬼蛇神。确定文化革命小组为"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等等。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后来,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B.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C. 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黑暗面,才能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D. 对“文化大革命”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不能全盘否定。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A.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形成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

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不偷农民的庄稼,帮助农民秋收,他们不再讲没收土地,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工作基本完成,取而代之的是按等交租,而且共产党也不再强调阶级斗争。中共的这一政策措施

A. 为团结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 宣告阶级斗争已经取得胜利

D. 不利于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团结

 

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

A.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B. 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C. 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

D. 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911年11月7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给伦敦的报馆的信中说:“江汉关税务司苏古敦干得尤为出色。……海关的旗子是唯一在革命地区飘扬的中国旗。”这说明

A. 江汉海关被革命政权控制

B. 英国抵制中国的辛亥革命

C. 革命党人对英国实行了妥协政策

D. 清政府得到了列强的支持

 

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女学兴办

A. 是民族救亡途径之一    B.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C.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D.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黄苇在《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中说,在贸易中心上海,“1846年的(中国)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了13%,1847年又继续减少了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了20.1%.以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 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西方输华的产品不够丰富

D. 中国商品具有核心竞争力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 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

 

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文中史实错误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 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 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 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 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 革命史观

B. 近代化史观

C. 文明史观

D. 全球化史观

 

《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B. 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 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内容多变。大部分宪法名义上都是对前一部宪法进行修改而成,但从前后所颁布的宪法的体系和内容来看,往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但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1875年宪法,1958年宪法内容变化程度不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内容变化程度不大”的主要根源是

A. 启蒙思想的发展

B.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C. 工业资本主义稳定发展

D. 工人阶级的斗争

 

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上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由此可知

A. 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

B. 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C. 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D. 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 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 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 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 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