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真正使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其重要原因在于该书

A. 结论源于大量第一手资料

B. 顺应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C. 成为了当时思想界的公论

D. 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对近代欧洲的科学革命都卓有贡献。对此革命正确认识的是

A. 他们的理论为人类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途径

B. 他们的学说使巫术等迷信行为销声匿迹

C. 他们的理论揭示了宇宙运行的真理

D. 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类以理性面对世界的态度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 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 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 “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 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可见,卢梭主张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人非工具

D.社会契约

 

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A. 崇尚理性

B. 否定神性

C. 挑战权威

D. 倡导民主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 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 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 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 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

A. 意在反对封建礼教

B.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C. 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D. 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下图所示,修竹数根,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虚实,傲气风骨,这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的风格是

A. 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

B. 力图表现真实的景象

C. 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

D. 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造纸术的改进

B. 装订技术的提高

C. 印刷术的革新

D. 科举制的盛行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A. 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B. 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C. 《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D.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 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 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 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 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这段材料表明

A. 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 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C. 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

D. 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儒学家庭教化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 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 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他提出的这一理论

A. 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 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

C. 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 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

 

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题文)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