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消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D.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A.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完善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不包括

A.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B.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法律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

 

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1630—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英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B.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有了专利法

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创造       D.专利法推动了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

C.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

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C.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

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儒家思想具有世界影响力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道法自然

C.主权在民            D.以民为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的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量(千卢布)

1860

99

11 600

7 954

1879

287

42 000

51 937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25,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274),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明治维新的措施及意义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在军事改革方面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军事改革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_______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

A.培养维新人才         B.创办新式学校

C.改革科举制度         D.实行政治体制改革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

A.康有为自幼接受过正统的儒学教育

B.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

 

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明治维新对私人企业的政策是(      )

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予特权

 

明治政府改革前期除旧的措施主要包括(      )

①废藩置县

②殖产兴业

③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④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特权

⑤“求知识于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农民反幕府斗争兴起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对日本的侵略(      )

①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

③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

A.“黑船事件”     B.“武装倒幕”

C.“废藩置县”     D.“修约运动”

 

19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最有力的依据是(      )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B.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和掠夺日益不满

C.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D.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

 

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C.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则直接导致美苏走向对立。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摘自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  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

——摘自《人民日报》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29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日军侵华兵力占其陆军总兵力的比例,19371941年为78%94%19421943年为64%1944年为40%。“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它的主力仍然陷在中国战场上”。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资料

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美国总统罗斯福

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苏联元帅崔可夫

1840年被坚船利炮叩开大门,中国几乎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更至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了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宪章》第23条(1945年)

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A.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B.清除了封建残余

C.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