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些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是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   

②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   

③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   

④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考察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满分5 manfen5.com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1920年5月4日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由此可见,作者(  )

①对学生运动之发生表示关注、同情    ②主张青年学生一定要干预政治

③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      ④认为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该设计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巩固封建统治整饰史治,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和反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秦,确立于汉,发展少隋唐,融合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科学的内涵,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曾起到抵制惰性力量、澄清史治的作用但。它归根结底是为巩固皇权服务的。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与地方设置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汉武帝设置什么官职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10分)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三: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1)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当时的皇帝欲下令治理黄河,试简要说明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设立有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反应的是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4)根据材料中的地图回答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5分)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A.皇权专制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②因地制宜的进行行政管理

③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

④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隋唐以后,文化素养较高的“天下英雄”大多通过什么途径入朝为官(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    )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昏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古代中国政制的一大特点,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其二,是让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

A. 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立中朝制度

C.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D.明朝实行内阁制度

 

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     )

A.郡、县二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

C.路、州、县三级制         D.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尚书台

 

北宋为分散宰相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是(     )

A.刺史               B.尚书台

C.御史大夫          D.参知政事

 

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    )

A.频繁任免丞相                         B.起用布衣为相

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                 D.取消了三公九卿制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 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分封制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A.参知政事         B.枢密使

C.御史台          D.殿阁大学士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