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 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 由于阶级是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

D. 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顾炎武针对明代八股取士,严重脱离社会社会现实的情况,主张

A. 把土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税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工商皆本”的学说

D. 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治理与社会变革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弱,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序

③对明亡包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材料反映出李贽的观点是

A. 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B. 认为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C. 认为时代不同了,但孔子的儒家学说应该继续得到尊重

D. 主张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二衬”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B. “人伦者,天理也”

C. 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 只有对别人尊重才能真正理解“仁”

 

朱熹和王阳明都对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宇宙便是吾心”“心既理也”“心外无物”,反映出来的哲学观是

A. 主观唯心论

B. 客观唯心论

C. 唯物主义

D. 实事求是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 道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C. 王阳明心学

D. 格物之学

 

(题文)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 “人之性恶”

B. “礼法并用”

C. “天道自然”

D.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

 

假设西汉太学生在研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A.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B. 儒学成为立国之本

C. 儒学得以推广

D. 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

D. 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下列符合孟子学说的是

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人无有不善”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予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并用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主张性恶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

C. 以法为本

D. 贵贱有序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B.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 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4)综合所述,谈谈你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 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D. 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哪个

A. 《晋商情缘》

B. 《浙商情缘》

C. 《徽商情缘》

D. 《苏商情缘》

 

2013年4月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被选为“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墓中可能出土的文物是.

A. 开元通宝

B. 丝质长袍

C. 突火枪

D. 青花瓷器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①重农政策

②兴修水利

③轻徭薄赋

④抑制土地兼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A. 分封制

B. 个体农耕

C. 集体劳作

D. 自然经济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六十四斤”。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B. 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C. 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D. 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广东商人拜北帝,福州商人拜妈祖,徽州商人拜朱熹,山西商人拜关公,这些商帮经常奉拜当地共同的乡土神。其主要目的在于

A. 祈求乡土神保佑其合家平安

B. 为对付其他商帮的竞争

C. 凝聚内部团结

D. 为了掩人耳目,方便走私贸易

 

2013年,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出访俄罗斯、非洲三国、荷兰等国。他们的穿着中式服装引起世界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唐朝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 宋代出现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 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 明代前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