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丙对,乙丁错

C. 甲乙错,丙丁对

D. 甲乙对,丙丁错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适口述自传》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

材料二  由今而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谁的什么文章?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材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信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  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弛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题文)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 精详考据

B. 博辨文辞

C. 借古讽今

D. 明道救世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 《新青年》

B.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共产党宣言》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题文)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

B.

C.

D.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A.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

../../../../../待整理同步试卷/高中历史同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3-29.TIF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 吸收道家思想宣扬无为而治

D. 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题文)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王韬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陈独秀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 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 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 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变了思想观念

B. 维护了清朝统治

C. 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D. 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 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A.

B.

C.

D.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A.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 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

C. 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 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