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

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

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

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

 

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

B. 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 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

D. 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法案没有实现的是

A. 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B. 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C. 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D. 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罗马的

A. 习惯法    B. 自然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A. 压制公民个人自由

B. 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C. 抵制区域经济合作

D. 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 中共一大纲领 B. 中共八大决议

C. 《共同纲领》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979年到1984年,政府规定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有三种:统购牌价、超购加价、市场价格。这一规定

A. 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

B. 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

C. 强化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D. 解决了粮食流通的区域障碍

 

(题文)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材料表明该运动

A. 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B. 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 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D. 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

 

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A. 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 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 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 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梁启超说:“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共和制    B. 维护君主专制

C. 倾向革命    D.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 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 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 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道光二十七年《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在华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海关定式为准。咸丰八年通商条约规定:海关度量衡以英国和法国两种定式为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中国的海关自主权遭到破坏

B. 西方逐步取得国际贸易主导权

C.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侵略要求

 

(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这表明

A. 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 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C. 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    D. 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

D. 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加强

B.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C. 伦理制约皇权

D. 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

 

《汉书·刑法志》中立接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这表明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

B. 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

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 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便于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才把人类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人为地划分为经济、文化和政治这三大部分。这个肌体的三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7世纪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商业革命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科学革命

18世纪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19世纪

上半叶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欧洲l848年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欧洲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19世纪

下半叶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帝国建立巴黎公社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来临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

 

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提出

 

请运用上表中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论证上述观点。(说明:以表格中的两个事件为中心进行探讨论证,要求明确写出中心事件,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风格的经典古建筑

材料二  世界上各民族主要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而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以故宫建筑群为例,帝王的办公区在前,主要有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文武官员的三座大殿,它们由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工字形台基上,用最高贵的建筑规格体现着皇权的尊贵。帝王生活起居部分在后面,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皇帝、皇后的寝宫,亦是一组由三座大殿组成的建筑群。以表现传统礼制的“前朝后寝”之意。皇后的寝宫在尊贵的中轴线上,其他皇妃分别住在东西两侧的十二座宫院里。在建筑布局与设计方面,中国建筑顺应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在建筑风格上,中国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廷风格、罗曼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罗可可风格……

——摘编自《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古建筑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古建筑差异的原因。

 

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反传统的艺术派别,如印象画派。下列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的是

A.

B.

C.

D.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 《悲惨世界》

B. 《红与黑》

C. 《海燕》

D. 《百年孤独》

 

下图中的机器

A. 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B. 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C. 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D. 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卜克内西盛赞《物种起源》是因为它

A. 首次提出了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

B. 根本上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

C. 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

D. 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是

A. 亚里士多德

B. 牛顿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伏尔泰指出:“自然法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这表明伏尔泰

A. 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

B. 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

C. 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

D. 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