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 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

B. 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

C. 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D. 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

B. 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 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 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

A. 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    B. 列强的资本输出

C. 政治改革的推动    D. 近代天津的开放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A.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李鸿章承认,他办了一辈子的洋务诸事,原不过是充当了一名裱糊匠,使清王朝这一破屋表面上看来一度“居然成一净室”。这表明李鸿章

A. 认识到了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B. 对洋务运动的结果感到失望

C. 主张维持清朝现状无意改革    D. 开始顺应维新变革之新潮流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有优势。”此观点主要是依据

A. 清政府得到了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B. 清政府已经完成了军事近代化

C. 西方国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    D. 洋务运动造成的中国强大假象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A.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 “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19世纪中期,欧洲发现了大量银矿,使得银价猛跌,而几乎在同时,欧洲各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 西方开始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 中国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C.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

 

下表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状况变化表,从表中可见其演变的核心主线是( )

A. 曲折发展史    B. 斗争反抗史

C. 爱国历程史    D. 体制演变史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1908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由于学行兼优,他在1910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1945年范旭东突然身患急性肝炎,于10月4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化工之父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的主要贡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联、东欧局势的变化、德国统一提上日程以及欧共体影响日增,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防止具有地缘优势的苏联在影响欧洲未来的进程中取得主动权,美国提出大西洋主义,以图建立一个在美国领导下的欧洲。其主要构想是:北约仍将是大西洋两岸共同的军事组织,并将进一步扩大其职能,使之成为肩负欧洲防务、政治和经济事务的超级机构;要求欧共体向其他国家开放,用条约的形式把美国同欧共体连结起来,使欧共体在促进苏联和东欧转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新大西洋主义表明了美国对西欧政策的基本点,即政治上维持盟主地位、适当“卸除军事包袱”、与欧共体在经济上共同分享。

——摘编自刘昌明、姚仕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欧亚一体化战略与大西洋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主义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主义出台的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1908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三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4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提供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案例,蕴含了近代化的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8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政权,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通常所说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非洲概况》(新华网2016-05-19)

材料二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我们一致同意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发展领域的规划合作,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坚定主张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摘自《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新华网2018-09-05)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都具有主观性

B.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C. 历史史实具有不确定性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波茨坦公告》宣布:“欺骗与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由此看来

A. 盟国更加注重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遗毒

B. 盟国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

C. 对日处置方式与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相似

D. 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

 

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备比较表。这说明

 

人口(单位:亿)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万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

美国

2.1

1.31

702

116.6

欧共体

2.57

1.07

2100

606.2

苏联

2.5

0.68

215

——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A. 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B. 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 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 美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

 

(题文)二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说:“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出于结束战争的需要

B. 援助贫困国家为目的

C. 稳定国际货币的需要

D. 挽救经济危机为宗旨

 

“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期的“技术进步”

A. 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

B. 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

C. 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D. 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

 

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

A. 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 欧洲内部的竞争

C.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地圆学说的提出

 

《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

A. 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 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 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A. 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 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 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

A. 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

B. “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

C. 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

D. “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

 

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A.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 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

C. 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 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

A.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

B. 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

C. 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

D. 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A. 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 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 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