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 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阅读1952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D.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工业投资的统计。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民族资本家

B. 投资中心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C. 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

D. 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粮食商品率只总产量的10%以下。到光绪二十年(1894)全国粮食商品率为16%。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外国资本的冲击                             B.通商口岸的开放

C.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D.世界市场影响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B. 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有序化大大加强

C. 它的出现意味着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束

D. 它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其中B、C曲线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 美国、德国

B. 中国、英国

C. 英国、德国

D. 英国、美国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工业革命的需求

 

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 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 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 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

A. 资本主义人数剧增

B. 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 雇佣劳动力增加

D. 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的生产的特点是

A. 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

B. 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C. 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

D. 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里“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私有土地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的产生

C.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D. 租佃关系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论述科学技术作用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发挥科技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历史学习贵在得法。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史重在描述过去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成因,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谓是对史学真谛的精辟概括。王国维发展了司马迁的说法,更明确地提出“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理法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事实上,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是由于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工业制度是由于近代科学而产生,近代科学是由于伽利略,伽利略是由于哥白尼,哥白尼是由于文艺复兴……

—[英]罗素《论历史》

(2)上述材料采用了哪种历史研究方法?运用所学说明“哥白尼是由于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材料三

(3)依据上图概括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趋势,任选一种思潮分析其影响。

 

中西方高等教育各具特色

材料一  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最高学府。《史记》记载:“公孙弘请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为博士官(专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汉武帝)制曰:‘可。’”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基本情况。

材料二  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

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在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

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3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

(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南宋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院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创建于南宋的江西南昌友教书院“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材料四  1901年由美国教会在苏州创办的东吴大学提出源自《圣经》的英文校训:“UntoaFullGrownMan”(译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1927年杨永清任第一位华人校长时,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定为中文校训。

1905年,创办于上海的圣的大学将“LightandTruth”(译为“光和真理”)定为校训。1931年又增加了中文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上述两所教会大学的影响下,其它大学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校训。

材料五  建国初期,校训大多从“团结、勤奋、刻苦、拼搏、文明、严肃、爱国”等词语中挑选几个进行组合,和当时的政府机关、企业流行的标语口号基本一致。

材料六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1998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确定“大工至真,大学至善”的校训。

(3)阅读材料,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校训进行解读。

 

钱穆认为,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灭亡)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反映出该制度实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钱穆论述的是哪一制度,钱穆认为该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本源精神”是什么?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A. 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 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 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 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1992921,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4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    B. 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C. 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    D. 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这一时期毛泽东撰写的文章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持久战》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

A. 与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

B. 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C. 主要是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

D. 主张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

 

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A. 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C. 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