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 《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B.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C.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D. “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在1906年,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少尉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C.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D.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C.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B. 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C. 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D. 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

                  

①耦犁       ②曲辕犁               ③水转翻车       ④耧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宣政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秦代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察举制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实施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以来,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500余万张,2016年又有143.5万的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

时期

曹操形象

三国到隋唐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超世之杰”。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文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

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金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好雄。

元明清

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

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曾经多次赞场曹操,特别是1957年至1959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

 

一一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下图是金砖国家(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与南非(按金砖英文字母顺序))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金砖国家

A. 经济潜力巨大,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

B. 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政治团体

C. 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

D. 是南北合作的典范,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题文)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

A. 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

B. 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C. 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

D. 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

 

“我们不会由于国内的阶级差距和我们的技术落后而灭亡,甚至在低下的技术基础上我们也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将以乌龟速度爬行,但我们终究在建设社会主义,并且我们定将建成它。”联共(布)领导人布哈林这一理论是基于

A. 苏俄国内战争爆发的历史现实    B. 汲取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教训

C. 斯大林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展开后的局势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 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 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 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 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B. 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

C. 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

D. 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阅读下列示意图,从图片可以推断出苏联

A. 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有所扩大

B. 因社会矛盾滋生积聚而陷入困境

C. 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

D. 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被打破

 

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

B. 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题文)有学名统计,1789年法国人均税负75克银子,而英国人均税负188克银子。法国接下来发生了大革命并进入深度动荡,而英国反而开启了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由此可见

A. 税负高低与暴力革命爆发无关

B. 法国的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C. 合理的政治制度利于社会稳定

D. 人均税负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 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D. 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题文)中国优秀的罗马法专家、原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枏先生在《罗马法原论》中指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这体现出罗马成文法

A. 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

B. 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

C. 使人权有了法律保障系

D. 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题文)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这反映了国民党

A. 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来自身实力

B. 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D. 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 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 城市交通进步显著

C. 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 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1944年底美国将军魏德迈评价道:“在我奉令接替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时,上述四位政治顾问为戴维斯、谢伟思、卢登与伊默生……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这反映了当时

A. 共产党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    B. 美国与中共建立良好关系

C. 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中断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年份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无同类产品且

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有同类产品)

总税则

 

必需品

合计

无出口

有出口

合计

 

1928

5.1

5.1

8.1

6.7

4.1

4.3

1929

22.2

17.2

18.3

13.8

9.0

10.3

1930

23.6

17.7

25.1

13.2

10.2

12.0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