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作为新生事物在西方大行其道之时,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却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城(苏州)初复时,该(英因驻沪)领事等请由沪开铁路至苏,当经剀切禁阻……查铁路费繁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的信(1865年) 材料二 议铜钱、铁路,此两事有大利于彼,有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钱尤甚……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或谓用洋法雇洋人,自我兴办,彼所得之利,我先得之。但公家无此财力,华商无此巨赀……一时断难成议,或待承平数十年以后。 ——湖广总督李鸿章奏折(1867年) 材料三 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亲王的信(1883年)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中国、美国、英国铁路修筑情况统计表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对修建铁路所持的态度。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其变化之处,并概括李鸿章两次建言的出发点。 (2)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晚清铁路事业发展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并分析李鸿章的意图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
(题文)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顾《取静集》 材料二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三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师夷长技”得以实践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师夷长技”实践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一行为的直接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的资金来源,分析民用工业的性质和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归纳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征。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A. 兴办公共工程 B. 开展蓝鹰运动 C. 实行通货紧缩 D. 政府整顿银行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 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 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 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 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 A. 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 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 C. 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 D. 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A. 推进公有制经济士体地位的建立 B.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 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 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
(题文)“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3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人民公社被乡镇体制取代
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000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104万人,占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 769万元减至1 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 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 D. 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
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 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 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 女性裹足己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 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 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 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1876年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京津地区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A. 西餐逐渐进入国民生活 B.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餐饮 C. 西餐经营者多为中国人 D. 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化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一,“今番舶既己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B. 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 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 D. 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A. 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 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 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 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柯尔伯是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在任内他先后颁发有关工业生产的法令达190项,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国家出资兴建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招揽国外能工巧匠,发展手工业生产,柯尔伯发现各封建领地设置重重关卡,于是建立了14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自由。柯尔伯尤其保护法国对外贸易,支持建立对外贸易公司、发展对外殖民贸易,并通过外交途径与土耳其、英国等国签订商约、保护法国商人利益。这些政策将重商主义发挥到极致,使法国经济在当时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柯尔伯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柯尔伯经济思想成为17、18世纪法国的经济政策的原因并简单评价柯尔伯经济思想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东的动乱和暴力甚至比非洲的更为突出。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三种对立的利益:犹太复国主义的渴望、阿拉伯民族主义要求和英帝国主义关切的战场。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政府军最坚定、最强大的盟友,而美国却一直坚持要求阿萨德政权必须下台。但无论通过政治途径还是军事手段,美国都无法结束叙利亚的内战乱局。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要将叙利亚不同派系拉到谈判桌上,也可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摘编自《新浪军事网》 材料三 叙利亚现领导人的政治生命只能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无论是去是留,只要叙利亚内部达成一致,国际社会都将予以尊重。只有当叙利亚人民的意志得到伸张,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才有望早日结束,民族和解、重建和平的愿景才会获得可靠保障。 联合国安理会14日在美国、法国、英国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后召开紧急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会上发言,呼吁回到国际法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摘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乱局难以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面对中东乱局该如何处理。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材料二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孩政策实施的原因。
回顾英国脱欧公投始末.引发不少反思。 材料一 大多数脱欧派认为欧盟的政策,给予跨境犯罪和恐怖主义钻空子的机会,使之能够自由进出英国,已然威胁到英国国内社会稳定和安全。在一定意义上,英国脱欧是想通过向外界“关门”,将欧债危机、外来移民、难民安置和不断涌现的恐怖主叉关在英国门外。 一一任琳《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在谈到英国退欧对于欧盟的影响时,有些学者指出考虑到英国并非欧元区的一员,英国退出欧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利于欧盟成员国以更加团结的态度去专注处理当前的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欧盟的运作甚至可能会更加高效;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英国脱欧会给欧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欧盟发展受阻,成员国之间更加分化,甚至担心欧盟可能由此走向衰落。 一一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脱欧的原因与影响”选择材料中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选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二 一名白俄罗斯青年在谈到独立后的生活时说:“我们有房子,有汽车,有满意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有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 自主、自由都是好东西,但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我们更看重的是自主,而不是自由。自己当家作主,自己的命运自己安排,这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自主,哪来的自由?有自由,没有自主,自由能牢靠吗? ——选自梅岱《明斯克钩沉》 材料三 从苏联独立时的乌克兰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是数一数二的,就它的健全的工业体系、丰厚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刮目的。然而,乌克兰独立后玩起了旷日持久的民主游戏,无休无止的游行示威、广场集会,没完没了的烧汽车、砸商店,自由变成了无法无天,随心所欲变成“橙色革命”。虽然得到西方政客们的廉价赞扬,但民主的结果成为国家的灾难、老百姓的灾难。 ——选自梅岱《明斯克钩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从苏联独立后的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现状,谈谈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与欧洲内部矛盾相比,美欧分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从奥巴马“亚太优先”到特朗普“美国优先”;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率先并带动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美欧关系渐行渐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各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重视 B. 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共同敌人的消失 D. 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在我生活的岁月中,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来自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和共产革命,都是从欧洲大陆的德国和俄国开始的,而正是英美这两个英语国家挺身而出,抗衡并击败了左(斯大林)右(希特勒)两股邪恶势力。”这体现了英国外交 A. 均势原则 B. 光荣孤立 C. 意识形态至上 D. 实用主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