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在对德国的处理问题上,英国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又不愿意彻底肃清法西所分子。材料表明英国

A. 继续奉行势力均衡外交政策    B. 以德国为主要竞争对手

C. 不愿和德国法西斯彻底决裂    D. 最关心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区

 

公元3世纪,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央认为:“皇帝的任何吩咐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经把权力转让给皇帝了。”这表明罗马法

A. 崇尚自然法的人权精神    B. 具有服务于政治的特点

C. 规定皇帝由民众们选出    D. 法律条文都系皇帝制定

 

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家基佑在《英国革命为什么成功了?……英国革命史讨论》曾说,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体长久稳定发展下去

B. 光荣革命后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光荣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

D. 光荣革命后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

 

有学者指出,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该学者意在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

A. 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 具有重要地位

C. 暴露了军队腐败的严重    D. 战略战术失当

 

19302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

A. 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果    B. 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

C. 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D. 预示着当时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元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A. 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

C. 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

 

明初时,太监地位十分低下,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严令禁止内臣干涉政事,犯者斩罪。明武宗当权后,朝政大权为刘瑾独掌,逼迫大臣将星交给皇上的奏文先送到他的私宅,由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批改,他被当时大臣称为立地皇帝。上述变化说明了

A. 太监官僚化    B. 君主集权加强    C. 皇权渐趋衰弱    D. 宦官权力失控

 

北宋初年,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宋代

A. 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    B. 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C. 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    D. 商业交易打破时空限制

 

汉代察举实行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之法,这说明:

A. 汉代太学教学内容丰富    B. 察举制蕴含了科举制元素

C. 察举制项目分为两部分    D. 汉代儒法思想斗争激烈

 

历史上中国社会经常动荡不安,但文化仍能保持传承,这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这表明宗法制

A. 有助于社会长治久安    B. 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

C. 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D. 保证了各民族间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的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材料二中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就衰落下去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新中国建立后,汉语从文风到词汇经历了一次大换血。下列流行语体现上世纪90年代时代特征的是

A. 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

D. “入世”“和谐社会”“拆迁”

 

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有关联的是

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 进城务工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图,其中对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经济增长最主要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 B—C的变化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

C. C—D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B—D阶段中的1959—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表是1966-1985年苏联经济的增长率(%)

影响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化运动

B. 美苏争霸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观察下图,它能够反映的经济现象主要有

①资本家丧失企业控制权

②经营者革命的应运而生

③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④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农业结构

C. 复兴工业生产    D. 实行社会救济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俄国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实行现代化。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一种非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方式

B. 主要依靠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

C. 这是一个理想和成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和赶超经济发展战略

 

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是靠无线电的便利

B. 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C. 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D. 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进步意义的经济形态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④⑤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种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 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 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