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的政策因素有哪些?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材料二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之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2)“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

A. 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 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 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 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哪个国家(  )

A.葡萄牙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记》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 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 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 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 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

B. 社会动荡,经济破坏

C. 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

D. 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隋朝长安城    B. 唐朝长安城

C. 北宋汴京    D. 明朝苏州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C. 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D. 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江宁织造局生产的产品

A. 技术水平不高

B. 生产成本低廉

C. 全部销往海外

D. 主要供应皇室

 

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世界影响巨大,先后代表中华文明的手工业产品是

A. 铁器和瓷器

B. 青铜器和铁器

C. 丝绸和瓷器

D. 丝绸和青铜器

 

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铁农具的推广带来的影响有

①“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②“秋七月,初税亩”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 铁制工具

B. 曲辕犁

C. 风力水车

D. 石刀石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镠(852年~932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唐末,他靠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起家,曾多次用计击败对手,有勇有谋,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因吴越地区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钱镠始终依靠中原王朝。他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百姓都非常爱戴尊敬他,称其为“海龙王”。钱镠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两度订立治家家训。遵循钱镠的遗训,末代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使国家“不被干戈”,因此宋代所编《百家姓》钱姓被排在第二位。其后人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清乾隆帝御赐“清芬世守”匾额。近代更是人才“井嗿”。明代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讲述了钱镠发家,最终封王建国的故事。至今,杭州还有很多他的传说,如“钱王射潮”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镠建立昊越国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镠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1年11月12日,由美、英、日、中、法、意、比、荷、出席的华盛顿会议开幕。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听任列强宰割的中国,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压力下,出席会议的北洋政府代表团希望此机会要求国际社会解决山东问题,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均》及《附约》,中国收回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利,这是对凡尔赛条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在中国代表的坚决要求和各方压力下,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规定了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等原则,但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等一系列要求,除了同意撤销部分外国电台及英、法同意交还成威海卫与广州湾之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谋求中国权益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的作为。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在称帝以前,对历代王朝沿用的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如果嫡长子在婴幼时期即被立为太子,即使被立者将来根本无法驾驭统治全局,亦难以改变。从历史上看,被立为太子的人大多数难有上进之心。皇族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难遏止。历代宫廷丑事,特别是乃父康熙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前车之鉴。因此,他在雍正元年下诏宣布,从此废除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即在位皇帝将在诸子中选定的继位人名单预先亲自写好,保藏在乾清官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扁额之后面。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些密旨要等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布。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唐初以来,带着各种名号和身份的宰相们,便在门下省议政,被称为政事堂。在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在位时,令宰相们分别担任执政事笔、承旨,十天一轮,到唐德宗贞元十年又改成每日一人轮流笔。皇帝以好恶对首席宰相实质性认定。首席宰相制对后代相权的发展与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唐代的隆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权较重而又行使得体。唐代将相权分割成几个机关,实行群相集体负责制,使得宰相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讨论研究,然后决定其是否颂布。而且下的诏敇,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孔令纪主编《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二:1906年和1907年清政府两次下诏,宣布“预备立宪”。与此同时,在1907年夏,在中央成立资政院,在地方各省成立谘议局,作为成立议会前的过渡。资政院设总栽二人,副总栽二人,属于政府官员,由皇帝任命。总载和副总载在资政院开会期间,担任正副议长。资政院共有议员200人。其中的一半由皇帝饮定,包括宗室王公、满汉世爵、外藩王公、宗室觉罗、各部院官员共80人,最后还有“项学通儒”即著名学者和“纳税多额者”即著名工商业者各10人。另一半从各省谘议局议员中选举产生,再经各省督抚审定确认,资政院议员任期3年,任满后一次性改选。根据资政院的章程,资政院可以以讨论国家的预算,制定税法,公债的发行,各种法令的制定,以及各种皇帝认为应该讨论的问题。资政院议决的事情,如果行政部门门认可,则通过皇帝下发成为法令;如果行政部门不认可,则交还资政院重议,如果资政院依然坚持原议,则提交皇帝裁决。在责政院总共召开的两次会议中,通过了不少让朝廷为难的议案。比如速开国会案、成立责任内阁案、弹劾军机大臣案、故免戊戌志士和革命党人索等等,几乎都是当时政治的禁忌。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政事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中央机构的新变化。

 

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

A. 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

B. 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

C. 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

D.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1689-1698年,辉格党人依靠议会多数一再通过法令,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几年后,托利党人控制了议会多数,尽力改变这一政策,因为乡绅地主希望扩大法国商品进口,以降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这表明

A. 英国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倒退

B. 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 英国农村消费决定商品价格

D. 阶级关系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案规定: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应作债款的本金计算,尚未还请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 债务奴役制正式被废除

B. 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

C. 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

D. 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1939年1月7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这表明国民政府

A. 加强了与中共的合作

B. 承认了正面战场的失败

C. 适应了战争形势的变化

D. 用游击战取代了运动战

 

如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画面上面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据此可知,礼和洋行

A. 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B. 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

C. 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

D. 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