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体现的核心观念是

A. 重农    B. 抑商    C. 海禁    D. 重商

 

河北《元氏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具有

A. 农工结合的特点    B. 自给自足的特点

C. 精耕细作的特点    D. 工商皆本的特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鸿生(1888~1956),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清末为开平矿务局上海办事处买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被称为“煤炭大王”。此后,刘鸿生又开始向火柴业进军。

当时,在中国的火柴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是瑞典的凤凰牌和日本的猴子牌,而国产火柴因容易自燃且有毒性,难以与其竞争。……及至鸿生火柴厂于1920年正式创立时,刘鸿生已成为精通安全火柴关键生产技术的专家。……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引发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抵制日货浪潮,鸿生火柴厂的产品则更加畅销。当瑞典火柴公司收买日商火柴厂企图东山再起时,刘鸿生多方奔走说服中华、荧昌两个火柴厂与鸿生火柴厂合并,组成实力更加雄厚的大中华火柴公司。……至20世纪30年代,大中华火柴公司已拥有7个分厂,资本多达365万元,刘鸿生自然而然地又登上了“火柴大王”的宝座。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刘鸿生登上“火柴大王”宝座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有可能同意朝鲜同志的军事计划。

——斯大林致毛泽东电1950.5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葛罗米柯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代表应于6月底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在那里使用否决权反对联合国做出不利于北朝鲜的决议,但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

——《解开朝鲜战争之谜:十年对朝鲜冲突的政治分析》罗斯玛丽·福特

材料三

尚无迹象表明苏联打算支援北朝鲜,远东苏军也没什么动静。

——《美国对外关系事件》195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认为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对朝鲜战争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隋唐时期是历史学的繁荣时期。此前各种史书都由私人修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始设史馆。史馆设监修国史1人,由宰相兼任,是修史活动的主持者;修撰4人,是兼任的修史者;直馆若干人,是专任的修史工作者。

唐朝君臣所重视的首先是当朝史的修撰,分为实录和国史两种。前者主要是史官和宰相们记录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处理军政大事的时政记,后者与实录并行、改实录的编年体为纪传体。《唐会要》“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载,各地方州县、中央各部门都要定期把本地本部门的有关资料送交史馆存用,并严格了送交资料的种类、方式和时间。史馆人员如果需要还可随时调阅各地各部门的有关资料。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概括唐代所设史馆的主要特点。

(2)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多所损益”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据此,你如何评价其设置的史馆?

 

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是个极端的年代,“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他创造性的提出“短促20世纪”的概念,并把它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大灾难时期、黄金年代和“天崩地裂”时期(70年代初期以后到90年代初)。

英国哲学家伯林:“我的一生——我一定得这么说一句——历经20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

西班牙人类学家巴诺哈:“在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安安静静地生、幼、老、死,走过一生,没有任何重大冒险患难——与20世纪的真实事迹……人类经历的种种恐怖事件之间,有着极为强烈显著的矛盾对比。”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通常的理解,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按照此定义,迄今为止的西方出现过两种民主的形式,即:古典民主(古代希腊城邦的公民民主)和现代民主(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民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巴达的制度比较精英化,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直接执行公务,其行政机构元老院只有30人,军事指挥员即国王只有两个。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期间,伯利克里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多数人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但战争的结局,雅典被打败,斯巴达却胜利了。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社会。西方崛起的第一步,就是依靠专制王权消除分裂、统一国家,它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是你们所知道的“民族国家”,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材料三13世纪末以来,英国议会的角色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议会是等级君主制的议事场所。在专制时代,议会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议会反抗王朝的统治是在斯图亚特时期,那个时候,议会是革命的领导核心。

材料四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从1832年到1928年,总共5次议会改革,英国实现了不分性别、不分财富、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选举权,现代民主制度也在英国最终确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的两种基本政治形式,并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材料四所说的“现代民主不是从古典民主发展出来的,它的源头在中世纪”的理解。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旧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分析推动该制度走向“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因素。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 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 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 “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

A. 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    B. 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

C. 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 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

A. 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B. 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 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

D. 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

 

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

A. 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

B.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C. 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

D. 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

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

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现象表明

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

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

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

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下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  )

A.

B.

C.

D.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这则材料

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

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

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

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    B. 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    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0年的《加拿大国防法》及其修正案奠定了加拿大军事司法制度的法律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指挥官的军事司法权力过大,军事司法往往成为他们管理部队的工具;由于缺乏独立性和透明度,军事司法公正难以保障。特别是1982年《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颁布后,军事司法制度与宪章精神显现出明显脱节之处。尽管当局不断地完善军事司法制度,但那些改革总是零星的、局部的。到90年代中期,军事司法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家司法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1998年10月加拿大国会批准并颁布新《国防法》,进行了军事司法改革。

原军事司法活动中主要角色混乱、职责不清,影响了军事司法的功能和公正形象。新法规定国防部长对军事司法活动的宏观监督职责:接受军法署长有关军事司法管理的年度报告、军事检察局长任免权和军事律师局主任之任免权,取消了国防部长指派即决审判的高级指挥官、召集军事法庭、批准对军官的除名或可耻出名、对拘留和监禁的缓刑等司法裁决权。

指挥官在案件调查、提起控诉过程中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造成了案件调查、起诉缺乏透明度,随意性较大。新法限制指挥官案件调查权,废除其控告的撤销权;新设立独立于指挥序列的国家军事调查局,负责调查严重或敏感性案件;在得出调查结论并与军事检察官协商后,调查官员有权提出初步指控,并将该指控交由指挥官处置;指挥官应就该指控征求军队律师的处置意见,若自己无正当的书面反对理由,须按律师的意见分流处置,或即决审判、或交由军事法庭审理。

原国防法的羁押审查程序是: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指挥军官审查:羁押8天后仍未接受审判者,每隔8天由指挥官提交军事法庭审查一次;羁押28天后由国防部长审查;羁押90天后,由国防部长再次审查。新法改革分离了羁押权和审查权,完善了羁押审查程序。具体为:

(1)初步审查。负责羁押的人员必须在羁押后48小时内向审查军官提交报告,由审查军官对羁押进行初步审查;

(2)再次审查。如果在被羁押人被逮捕后的72小时内仍未对其提出指控,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对未指控的原因进行认定,并对继续羁押被羁押人的必要性进行重新审查;

(3)军事法官审查。未作出释放指示的羁押审查军官,应当尽快将该人送交军事法官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该人继续进行羁。

——摘编自吴新元《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述评》

(1)依据所给材料,分析加拿大进行军事司法改革的背景。

(2)依据所给材料,概括加拿大军事司法改革的措施,并合理推测其影响。

 

有人将近代中国革命、改良与近代化间的关系作图如下:

请概括图示的革命、改良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图示里中国近代史的两例相关事实进行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被选举为美国第一届第一任总统,1793年获得连任,1797年3月4日卸任归乡。由此,美国形成惯例,一位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1951年2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一次。至此,一位总统任期不超两届的“惯例”变为“法定”。这说明

A. 美国完善“权力制衡”制度

B. 美国总统产生方式变化

C.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

D. 美国总统权力缩小

 

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表明

A. 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

B. 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C. 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状况

D. 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A. 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 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1979年全国人大对《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根本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A. 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B. 国家政治决定婚姻

C. 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

D. 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但中共党中央没有同意该提议。对中共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