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 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 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

A. 中国主权的丧失    B. 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C. 中西方地位平等    D. 西方凌驾清廷之上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

A. 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C. 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 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题文)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而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这说明

A. 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

B. 英王实际对内阁负责

C. 英国政体存在缺陷

D. 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这说明罗马法的发展

A. 使奴隶的地位提高    B. 是奴隶的斗争推动的结果

C. 冲击了贵族的权威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 均等。这一观点旨在

A.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B. 反对贵族把持政权

C. 鼓励公民理性思考    D. 确立民主政治基础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宦官与内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

A.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 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 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

 

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据此可知,郡守

A. 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

B. 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 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

D. 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政治根源。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列举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你认为“市民文化”幼弱的根源是什么?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因为

A. 它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 其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C. 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D. 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皇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要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 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胡适、黄远镛、蒋梦麟等人将其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

A.有道理,二者都有反封建的一面

B.错误,二者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C.错误,前者是对传统的否定,后者是对古典的恢复

D.正确,二者从形式到本质毫无二致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 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 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 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相对论与量子论

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 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 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 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牛顿观察苹果落地

 

《物种起源》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是

A. 自然选择、变异

B. 人工选择、变异

C. 自然选择、遗传

D. 人工选择、遗传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思想控制的加强

D.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位。在下列四项文化成果中,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