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新苗”的是

A. 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

B.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C. 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

D.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

A. 意大利

B. 希腊

C. 日本

D. 英国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可以任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却不能罢免大法官。这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大法官的权威                   B.保证司法机构的独立性

C.限制平衡总统权力                  D.保持司法政策的连续性

 

该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仍在皇帝。该机构是

A. 中朝

B. 内阁

C. 尚书省

D. 军机处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谥号文正)的墓碑上刻有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字样。北宋设立参知政事一职主要是为了

A.监察地方政治

B.防止宦官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全球通史》中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文中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主要是指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家国一体政治开始确立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D. 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麦克斯韦和克鲁克斯提出了用击穿放电产生电振荡的理论;赫兹产生了这个振荡并且说明了它的特性。洛奇和波波夫的发明只局限在讲演和局部实验上。

马可尼16岁时受介绍赫兹实验的文章启发开始电磁实验。到1895年21岁时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由于向意大利政府申请资助没有得到支持,马可尼于1896年到英国,同年6月取得英国专利。这也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重视,马可尼接到通知回国,建立了一座陆上电台,跟意大利军舰通信,并受到了意大利国王的接见。

1897年马可尼重返英国,成立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第一个使无线电成了海上救生的利器,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还拿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安装合同。马可尼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大西洋。1902年试验成功,加拿大政府特地拨出1.6万英镑,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和加拿大洲际无线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请马可尼主造。1903年春天,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送的最新讯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事业。

——《波波夫与马可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尼对无线电事业的最大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尼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4年7月1日,以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的中国代表团一行抵达布雷顿森林参加会议。代表团正式成员共32人,规模仅次于东道主美国。除孔祥熙外,还包括前驻美大使胡适、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蒋廷黻,其他财政部、外交部次长,央行、国行董事等当时最专业和富有经验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外交家。开幕式上,会议临时主席摩根索代表美国总统致辞,随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孔祥熙代表其他43个参会国致辞。会议期间,孔祥熙作为全权代表担任大会规章委员会主席,牵头审议会议章程规则,并参与大会指导委员会工作。蒋廷黻任第一委员会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共主持6次小组会议。在基金和银行重要事项等技术层面问题的讨论和条文修正中,中国代表团努力调和,提出各方认可的办法,为会议采用。针对各国认缴股份不积极,中国代表团率先主动宣布增加认股额5000万美元,带动了其他国家及苏联的认缴。而针对美国对中国股额的5亿美元限制,孔祥熙出面交涉,表示份额关乎国家地位,必须坚持。最终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加至5.5亿美元,位列基金份额和投票权世界第四位。

会间7月7日晚,中国代表团并在酒店举行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分别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并深受触动

——《中国与布雷顿森林会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作用以及此次参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专业

公共课

专业基础

专业课

实践课

前学堂

造船

法文兼英文、算术、几何

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

蒸汽机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堂课、厂课(熟悉机械工具)各半天;实习课(蒸汽机制造和船体建造,每天数小时,均聘选外教任教)

后学堂

驾驶

英文、算术、几何

代数、直线和球面三角等

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

两年舰课(包括驾驶、演炮以及航海实习)

轮机

代数、三角、物理等

机械制图、蒸汽机结构与安装调试、海上机械操作规则

厂课(岸上安装蒸汽机)舰课(船上安装蒸汽机、锅炉等)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4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20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

——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后发的、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譬如,在现代化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在外部现代文明的冲击、诱导下得以启动的;有必要建立一套对经济以致对社会全面控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因为,此阶段面临的直接问题往往是救亡图存,变革的对象是反现代化的传统体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再譬如,当现代化进入了高度现代化发展阶段时,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和平的、改革的方式,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民间的企业等等。这新的变革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不亚于最初,事实上,如果此次变革进行得不顺利,有可能断送之前阶段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后发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围绕“后发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 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 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 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 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 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 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 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 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1891年,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拥有11万雇员,而同期的美国军队服役人数不过39492人。1893年,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年度预算为9550万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政府公共预算的25%。由此可以推知

A. 新兴产业催生了现代大企业

B. 铁路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 美国有必要出台“反垄断法”

D. 工人斗争会更趋激烈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首关于秋收起义的《农友歌》,用浓烈的地方民歌语调唱道:“天下的农友要哇翻身哪,自己当家作主人哪,一切权利归农会呀,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哪。”这首歌的思想内容源自于毛泽东的

A. 《论持久战》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井冈山的斗争》

D. 《论十大关系》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据此判断,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君主专制

B. 改良之法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 康有为对孔子的改造不彻底

D. 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

 

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A. 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B. 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

C. 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

D. 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租佃经营十分普遍

C. 土地集中程度高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各省总督应注意各自治市之强制性公务,应依惯例合理分配,并依年龄和地位而轮换。”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 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

B. 君主专制

C. 保障了公职人员的人文素质

D. 轮番而治

 

明朝皇子袭王爵多世袭罔替,至清朝明确规定皇子封王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特旨加恩可例外者被称为铁帽子王。清朝“铁帽子王”的出现表明

A. 深受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B. 封建宗藩制度开始瓦解

C. 坚守满族自身固有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因夫死而改嫁,著名理学家程颐的侄媳也于夫死之后改嫁。这说明宋代

A. 上层社会的妇女婚姻可以自主

B. 理学认为改嫁并非失节

C. 理学的统治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D. 国家鼓励夫死妇嫁现象

 

费正清写道:“如果中国当年采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东亚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独特集团了。”这里的“独特”,最可能直接是指汉字

A. 较易克服方言等语言障碍

B. 大部分都是形声字

C. 具有象形及复杂性特征

D. 内涵丰富有生动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卡斯特罗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后因领导反对独裁的武装起义失败而流亡美国、墨西哥。1956年回国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率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2006年7月,将权力移交给弟弟。几十年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克服了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联大主席汤姆森表示,卡斯特罗在国际舞台上不懈地倡导平等,为推动发展中国家进步,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的贡献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摘编自《新闻人物:已故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卡斯特罗的革命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卡斯特罗进行评价。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抗日武装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杨靖宇是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1年秋,党委派杨靖宇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3年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力量。采取写信、发传单、派出同志到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等办法,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团结和争取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主要领导。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陈福顺《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的历史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靖宇在东北抗日中所作出的贡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8年底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即校长),在学堂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支持新旧派别的教员辩驳,这是蔡元培人生申的第一次教育改革。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为此,他面对学校里存在的各种思潮大胆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为什么在“教育救国”这条路上能够“不忘初心”?在德国莱比锡待了4年,在柏林待了l年,这些经历让蔡元培十分清楚大学在德国崛起中的作用,借用他在1919年写下的《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可以知道他的初衷:“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据张晓唯《蔡元培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坚持“教育救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救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贾思勰,北魏末期和东魏时人(公元6世纪),是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的青年时代,正值孝文帝汉化运动的高峰,朝廷议政以农为首,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种植五谷和瓜果蔬菜,植树造林。贾思勰认为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是否富强,在为官期间,每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种实验。他善于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书中征引的古代和当时著作(包括南朝),共计近160种。此外,还记有30多条当时的农谚与歌谣,为中国后来农书编撰开辟了可以遵循的途径。该书可解作平民谋生方法,亦可解为治理民生的方法,受到历朝政府重视。19世纪,《齐民要术》传到欧洲,被达尔文称为是“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摘编自《中文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影响。

 

下图所示为192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给爱因斯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证书,爱因斯坦获奖的研究成果是

A. 狭义相对论

B. 广义相对论

C. 原子弹

D. 光电效应研究

 

牛顿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不过对一件事能够用很长时间加以考虑。这说明他的成功得益于

A. 严谨专注的科学态度

B. 追求完美的个人风格

C. 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

D. 密切协作的团体精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