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积极参加 APEC活动是为了:

A. 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 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 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 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实行“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这种 APEC方式的依据是:

A. 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

B. 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C. 亚太地区地域辽阔,各国差异性大

D. 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下表是1987~1991年东盟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国家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泰国

新加坡

增长率

8.3

4.5

6.2

10.5

9.0

 

 

A. 东盟在1987~1991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B. 东盟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在这一时期内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D.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各成员之间经济互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标志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美国倡议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是:

A. 欧亚的经济区域化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

B. 为了扩大出口市场

C. 便于利用墨西哥的资源和劳动力

D.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下列既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又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国家是:

①美国

②加拿大

③墨西哥

④中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④

 

亚太经合组织实行APEC方式的依据是

A.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 

B.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C.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 

D.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促使其成立的外部因素是:

A. 美苏“冷战”的影响

B. 东南亚国家众多,区域辽阔

C. 国家间冲突时有发生

D. 为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和平和繁荣稳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老爷做丝生意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两家不行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 经营与管理不善    B. 不进行扩大再生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外国经济的入侵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 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办

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会

C. 辛亥革命后

D. 五四运动后

 

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

A. 提倡国货运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实业救国运动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 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 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C.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 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读《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类别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 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B.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 中国的原料开始被列强掠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 矿山开采业

B. 机器制造业

C. 航运业

D. 面粉业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 沉重的人口压力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桕继成立。以上的主张及做法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题文)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 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B. 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C. 洋务企业获得重大发展

D.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晋商文化

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 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 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 江南经济的繁荣

 

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B.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 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太平广记》记载: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技术日趋成熟

B. 唐高宗时期尚未出现纸币

C. 唐朝远距离商品交易发达

D. 唐朝商业城市已出现邸店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

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赴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A. 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控

B. 发挥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

C. 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

D. 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