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旅顺陷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卫口外。海军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坚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据炮台,以台之巨炮附击澳内兵舰。”史料认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是:

A. 巨炮轰击

B. 部下掣肘

C. 隐匿不战

D. 敌强我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之间的竞赛。以下不属于材料中所说的“竞赛”的是:

A. 经济互助委员

B. 关贸总协定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马歇尔计划

 

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奶奶英国发到鸦片战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

B. 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 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 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

A. 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

B. 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比较清楚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

D. 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

 

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 行省之下设郡县等多层行政管理机构

C. 行省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权力    D. 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太简,陆以朱教之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B. 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C. 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不同

D. 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弗逊也称美国的新宪法是“君主制的新版本”。这表明:

A. 总统由选举产生

B. 政体的实质是君主专制

C. 总统的权利很大

D. 总统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

A. 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C.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 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对牛顿来说,承认上帝在宇宙中的存在和影响,不只是对大众信仰的忍让。牛顿关于绝对运动的实在性的信念归根结底乃植基于他的信仰:运动的能量最终上帝所施加的,上帝精确地知道他是否已施加能量,以及施加多少。材料主要反映:

A. 力学定律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B. 神学观念束缚创新思维

C. 天主教会助推近代科学发展

D. 宗教信仰影响科学发展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改革币制: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后又增加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款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所有银币、白银一律交由指定银行兑换法币,实行白银国有。这一政策有利于:

A. 遏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 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C. 统一财政服务于抗战

D.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正当东方衰弱的趋势不断显现时,在欧洲的城市中,先是在意大利,后来在大不列颠和荷兰,新的资本主义精神正在兴起。16世纪晚期,这里有些城市已经和东方一样富有,并且后劲不减”。这体现出:

A. 工业革命促进城市的兴起繁荣

B. 西欧经济发展超过东方

C. 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西欧城市向近代化转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较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农业经济的发展

C. 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 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 土地制度变革

C.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

D. 郡县制度确立

 

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是

A. 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 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 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 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19115月,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前夕,一位名叫石长信的监察干部(给事中) 在上奏中写过:“四川湖南现兴造铁路,因资金紧张,以租股为名,每亩土地皆征税,以充路款。我听闻两省农民,民怨沸腾,又遇荒年,用强制手段收取更难以操作。深恐民穷财尽,本欲图富强却使其更加贫弱。所以干路收归国有之日,不必担忧百姓会阻挠。材料印证了

A. 铁路建设资金短缺    B. 民众抵触铁路修建

C. 铁路国有恰逢其时    D. 保路运动发生原因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 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 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 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 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 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 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

(2)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

(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固美系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1954年)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那,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那。那下榕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主帝的政今,通过三公九抑,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燎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

 

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

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两极格局形成

D.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已经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推动该趋势的因素有(  )

①不结盟运动    ②西欧、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发展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冷战风云》一书中写道:“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能说明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的事件是

A. 朝鲜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北约轰炸南联盟    D. 9·11事件

 

图10中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