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 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 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 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E.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B.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C.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D. 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B.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C. 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因此也可用“东宫”代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 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 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 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学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速。

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组织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通过图表反映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不断攀升,体现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E.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她能助危济困,也能与他人不道德之举作斗争。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多管闲事”有关。而文中的这“多事”似贬实褒。

C.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2.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

3.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 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 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 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四段紧承二、三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 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的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非都否定。

B. 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C.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D. 准确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你们带着青春的激情,斑斓的梦想,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高中的殿堂,开启了自己新的征程,在这段征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滋养生命,提升境界呢?有人说需要自我的学习和思考,有人说需要求师问道,有人说需要阅读经典,养得深根,都会枝繁叶茂。那么你认为他们会给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呢?

据此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劝学》《师说》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论点要鲜明,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和惜时诗,韩愈的“劝学诗”就很有名:“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请你再写出有关劝学或惜时的诗一首。

 

根据第一专题《相信未来》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仿写一节诗歌,要求与原文的感情基调一致。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 “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 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 王旭请我们吃一顿饭就花去1000元,真可谓大方之家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敬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

B. 舒婷常常以女性的直觉通过展示骚动的灵魂来映照客观世界,在朦胧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既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思辨力量。

C. 《断章》只有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道理的深刻。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D.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请从春节联欢晚会的“世间同春”对联集锦中,挑出适合山东与山西以及广东与广西的语句,并依次分别组成上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②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③泰山日  壶口烟  天地奇观          ④孔子仁  关公义  人文典范

⑤南海风清  讲述春天故事             ⑥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

⑦琼海独具大手笔  五指擎天            ⑧石林自有高材生  群峰拔地

A. ③④⑧⑦    B. ④③⑤⑥    C. ①②⑦⑧    D. ②①⑥⑤

 

默写与读书积累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

(5)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福贵,是_____________(作者)作品《活着》的男主人公,本是地主家少爷,因好色好赌,输尽家产,气死父亲,此后一家人沦为佃户,正当他准备改过自新时,又被国民党捉去当了壮丁。战争结束后,福贵被释放回家,却发现女儿_____________(姓名)因病变成了哑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白,但是因为是承接上句而来,应接自然,并无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相对应。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构成一幅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经是人生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了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对未来的预测,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 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感人,情真意切。

2.诗歌尾联中的“泪”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者:从前,衫。②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

B.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                    称:合适

C. 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D. 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 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物

王宝国

乔处长七十七岁的老母亲从乡下来了。由于工作原因,乔处长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一天下来,难得有与母亲说话的机会。这天晚上,乔处长很晚才回来,一推门发现母亲一个人坐在客厅里。

妈,您还没睡呢。乔处长一脸惊讶。

母亲说:天这么晚了,我放心不下呀。

齐处长一听笑了:妈,我自己都习惯了。再说晚一点也没有关系,有车送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叫着齐处长的乳名说,大水,能不能求你个事。

妈,您看您,有啥事尽管说。

“就是,能不能给我捎几条餐巾回来,我看那些餐巾挺好看的。”

“这好办,”齐处长说:“您要是喜欢,每次吃饭我都捎一条回来。

果真,不管在外应酬到多晚,齐处长都不忘给母亲捎一条餐巾回来。看到餐巾上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母亲都会喜滋滋地抚摸一阵子,可看完了又忍不住轻轻叹一口气。

母亲本来是住一段时间就要走的,后来又改了主意说不走了,等过了年再走。

过了年很快到了母亲的生日,齐处长决定好好庆祝一下。母亲提议把小水和三水也一起叫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为了给母亲过个热闹的生日,齐处长早就订好了酒店。母亲说,难得凑得这么齐,还是在家吃才有团圆的味道。于是就又退掉了。

生日这天,小水和三水开着车早早来了。母亲也早早去了厨房忙活。大水媳妇不让,母亲非要亲自下厨。到了午饭时候,三个儿子纷纷拿出给母亲买的礼物。齐处长准备的是一对玉镯子,说夏天戴着清心静气,最适合养生。小水给母亲的礼物是一套唐装。不过,不是国内买的,而是去印尼考察时从雅加达捎回来的。三水干脆给母亲准备了一个万元现金的大红包,说喜欢啥就买点啥。

母亲说,你们有这份孝心就行。说完,母亲就走进厨房,端出三碗鸡蛋打卤面。三兄弟见了面面相觑。母亲说,我记得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打卤面了,可那时家里穷,哪有肉呢,只能放一点青菜。今天可是真正的打卤面,放了油菜、牛肉末,荷包蛋,还淋了香油。尝尝,是不是跟原来一个味?

三兄弟看着母亲笑吟吟的脸,就端起碗吃了起来,果真十分筋道。

是不是吃饱了?母亲问。

“饱了,”二水说:“只是,这生日宴也太寒酸了。”三水接过话说,“就是,现在又不是没有条件。”

母亲没有搭腔,而是拿过从乡下带来的那只蓝底黄花的旧包袱说,我还给你们哥仨准备了礼物呢。

三兄弟一听笑了,都觉得母亲挺新鲜,这又不是他们过生日。

母亲打开包袱,里面是一个红布包裹,打开包裹,三个人一下子愣住了。母亲给他们的礼物竟然是三沓鞋垫。齐处长见了差点叫出声:那些鞋垫都是用他带回的餐巾缝制的。

母亲把鞋垫送到三个儿子手里说,你们兄弟都很争气,大水是处长,小水是局长,三水是公司老总。乡亲们都说是我教育得好。可是,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么多当了官的不好好走路跌了跟头,我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母亲好像终于了却了一桩大事,第二天就执意坐长途车回了乡下的老家。

以后,应酬的饭桌上少了齐处长的影子,连配给他的小车也不坐了。齐处长因此成了同事眼中的另类,都说他这么做不近人情。作为最年轻的中层,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前途是摆在那里的。再说,那些饭局又不花自己一分钱,既干了工作,又拓展了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两年后,局长因财务问题被双规。就在人们纷纷猜测新局长人选时,齐处长被组织上破格提拔为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局里那些人对此一头雾水,都说他这是憨人有憨福。

齐局长听后淡淡一笑。他下意识里踩了踩脚下,母亲纳得鞋底温厚绵软,一股看不见的暖流直沁心脾……

(摘自2014年《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的开头写“母亲没睡”,说明母亲深知儿子在外腐败,为儿子担心,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时引起下文。

B. 小说讲究伏笔和照应,文中前面交代“要餐巾”这一情节是伏笔,后面有“纳鞋垫”这一情节是照应。

C. 母亲过生日前要要齐处长把兄弟叫来,一家团员,说明母亲和儿子们交流很少,母亲孤独寂寞,隐含的批评子女对老人的疏忽。

D. 三个儿子在母亲的生日时分别准备了不同的礼物,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十分贵重,插入这一情节的目的是让后面“母亲给儿子们鞋垫”这一情节的出现更加合理。

E. 文章中后面交代齐处长不再应酬,不再作配给自己的轿车,最后得到破格的提升,这说明要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就必须不近人情、断绝人脉。

2.文章画线的句子中母亲又高兴有叹息,请简要分析原因。

3.文章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结尾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

钱理群

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 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 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 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 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 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 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 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 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 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 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 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 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选自《人民政协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界的途径。

B. 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深度阅读。

C. 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

D. 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创造的阅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着两大问题,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

B. 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C. 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与不同的创造。

D. 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

3.作者认为进入经典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B.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C.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其中的《劝学》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应持态度。

B.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有《昌黎先生集》。

C. 在《劝学》第三段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坚持的重要性,并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说理的分量。

D. 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相信未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文革结束后一代青年直面现实、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念,它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焉,或不焉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③吾从而                    ④非能

⑤是圣益圣                    ⑥食埃土,饮黄泉

⑦其中规                        ⑧而学于师

A. ①③/②⑥/④⑤/⑦⑧    B. 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C. ①③/②⑥/④⑧/⑤⑦    D. 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冰,水为之而寒

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为惑也,终不解矣。

C. 人非生知之者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其闻道固先乎吾     其下圣人也远矣 

 

对下列句式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省略句)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定语后置句)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学而大(丢弃)        就砺则利(金子)                不相师(以……为耻)

B. 圣人无师(固定的)        其曲规(中间)                吾尝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C. 心一也(因为)            而闻者(清楚)                舟楫者(凭借、利用)

D. 长无少(无论)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需要)        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依次写出四个关键词或短语。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有助于应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需求。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有效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提升小麦产量。杂种优势是一种杂交子代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复杂生物学现象,而这种优势取决于基因互作,即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____,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吃粽子等。此外,_____,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____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 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 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 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 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D. 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度增强。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怕你别无长物,就怕你连上进的心都没有。

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③无论步行还是乘车离开,母亲总是目不斜视看着我们走远,在我们回首时她依然站在原地,直到再也望不见我们。

④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洞若观火。

⑤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⑥马海方自幼生长在京郊农村,对老北京民俗风情比较熟悉,加上他有较好的速写基础,描绘人物就颇为得心应手了。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极言跋涉攀登之难,在听到悲鸟、杜鹃的哀鸣之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村风光,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 “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 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飘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 “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E. 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