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   )

A. 青面兽北京斗武    B. 景阳冈武松打虎    C. 急先锋东郭争功    D.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C. 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D. 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下文横线处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实验。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 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C. 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会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小国。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B. 张爱玲小说中运用的古典词语受到普遍关注,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奇词妙语,锦心绣口有人认为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

C. 她们殒身不恤的事实,则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D. 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 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凳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 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工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 《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 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E.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刘国芳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老人说:“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呀?”

孩子说:“我叫李子。”

孩子说着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不要,我家有。”

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我于是问老人说:“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

老人说:“划不来,摘一天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

我说:“那不浪费了?”

老人说:“浪费也没办法。”

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可惜。

过来些时候,我们又去了。这天,看到的是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康枣和李子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踢了一会儿,他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有本事上来呀。”

康枣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

忽地,康枣也失足跌了下来。

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我们”去黄源看老房子为契机,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冷清、衰败、荒芜的乡村图景,读后令人倍觉心酸。

B. 小说的对话简洁传神,通过“我”与老人、孩子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时代背景,巧妙将乡村故事与当前时代联系起来。

C. 小说将笔墨集中于一个叫康枣的孩子身上,通过刻画康枣肮脏而滑稽的穿着和言行来折射了留守孩子的群体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别具匠心。

D. 小说以康枣和李子相继从树上跌落,痛得大哭结尾,寄寓了作者对这些无人照顾的留守孩子的同情,表达了对乡村以及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

2.“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遗落在乡村的果子”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一诗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 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 白居易,盛唐时期的挖根生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 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2.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材料二

晋平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B.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C.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D.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言文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来

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叛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鸟翅膀

2.选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张良出,要项伯    B.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 距关,毋内诸侯

3.自古云奸臣误国,项伯无疑是项羽集团中最大的奸臣,请结合材料,分析项伯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3 000 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 2013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6 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

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 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 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 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 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 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

D. 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 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 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手机游戏是近年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项目,然而万事都要有个度,①_______________ ,就会走向反面。经常长时间玩手机游戏,眼睛就会感到干涩、疲劳,②_______________ 。玩手机游戏往往姿势相对固定,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长时间紧张地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引发颈椎病、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另外,③_______________ ,还会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因此,奉劝广大青少年千万不要沉溺于手机游戏之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颠扑不破的商业规律和白热化的同质竞争,网红个体生存,需要加强自律和自洁,提升自身核心技能。这有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来自内在的自律。网红具有明星属性,二者同属公众人物。“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众网红在享有众人关注的同时,⑥担负起公众人物的社会职责。文明的进步需要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净化、自我约束的能力。

 

A

对于

如果

也要

/

B

面对

若要

/

还须

C

随着

只要

甚至

/

D

/

还要

 

 

A. A    B. B    C. C    D.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这个名字对其他地区的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新疆哈密地区的人却是很熟习的。

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的这把移民政策之“火”不仅烧到了自己的头上,而且也点燃了美国移民政策。

D.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 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褚翜[shà]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于时长沙王义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翜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日:“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将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卫将军,谥曰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B.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C.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D.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建兴”“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 “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古代用来敬称皇帝的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 “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褚翜很有才干。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时,他及时化解了郭秀与部将陈抚、郭重等人之间的矛盾,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B. 褚翜善于安抚。梁郡太傅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当徐州贼人张平想趁机突袭梁郡时,褚翜安抚百姓,使之安定。

C. 褚翜敢作敢为。苏峻作乱率军攻入皇宫时,褚翜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大声呵斥进犯的士兵,苏峻的士兵因此未敢上殿。

D. 褚翜为国尽心。苏峻执政之后,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敝残败,担任侍中的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对晋朝颇有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2)因戒之日:“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言访谈录

2012年10 月13日上午8 点,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还是很配合地脱掉了运动外套。

南方周末:对于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不同版本,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

莫言:10 月11日18 点40 分前后,评奖委员会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当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没有获奖,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在漫长的队伍中,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那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我压力倍增。

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却不提《红楼梦》,为什么?

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红楼梦》是我早在18 岁时读的,它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需要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才能读得出它的味道。

南方周末:美国汉学家认为,你创作的《生死疲劳》“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莫言:这部作品是虚幻跟民间艺术的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的结合。虚幻的部分,如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但动物眼中的人间生活是现实的。虽然小说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 年,但对历史的延伸,可能是50 或100 年之前的。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就没有生命。反之,全是虚幻的,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写作的时候,你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我1980 年的中短篇,在当时都是艺术上标新立异、思想上离经叛道的。当然他们指的很可能是《蛙》涉及了计划生育。作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当然要直面现实,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有一定的处理方式。《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她从建国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 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需要,塑造人物的需要。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问题没有压倒文学,事件没有破坏人物,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南方周末:日本爱知县一个寺庙里,有以“莫言”命名的点心,据说厨师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你怎么看待?还有,你怎么评价村上春树的作品?

莫言:我去看过爱知县的莫言馒头,和点心铺老板吃过饭。爱知县称念寺的住持是个文学爱好者,对我的小说很有研究,而且是个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他把我的书发给周围的信徒看;因点心铺老板夫妻是他的信众,是他建议点心铺老板做一种莫言馒头,高粱米的颜色,里面是糖和奶油,馒头还不错。村上春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被翻译作品的数量非常大,而且赢得很多读者的喜爱,我非常尊重他。他比我大,但心态比我年轻,与西方交流比较广泛。他关注现代生活、年轻人的生活,这一点是我无法相比的,这样的作品我写不出来。

(摘编自2012年10 月《南方周末》)

1.下列对莫言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死疲劳》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是虚幻与写实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生死疲劳》涵盖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因而被认为是纪实小说。

C. 《蛙》由于涉及了计划生育,被人认为是最勇敢的作品,莫言对这个评价并不认可。

D. 《蛙》以姑姑为原型,写到计划生育问题,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物的需要。

2.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莫言毫无大师架子,依然保持平民姿态: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甚至穿着一双拖鞋。

B. 莫言曾说过,自己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认为《红楼梦》超过了《三国演义》和《水浒》,经过历练后才能读出《红楼梦》的味道。

C. 作品《生死疲劳》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 年,但延伸的不止50 年,其中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是虚幻部分,动物眼中看到的人间生活是现实部分。

D. 日本爱知县的莫言馒头是高粱米的颜色、糖和奶油夹心;据说点心铺老板既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莫言的信众,又是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

E. 莫言认为村上春树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心态年轻,与西方交流广泛,具有更多现代生活气质,并坦承自己写不出村上春树的这类作品。

3.在莫言看来,作家应该怎样处理文学创作和现实的关系?请结合其作品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会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留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他的那部《茶经》不仅总结了前代饮茶的经验并加以提高与规范化,其中充满了士大夫的审美情味。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添加其他东西。

B. 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C. 散茶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D. 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C. 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 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C. 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 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①《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

②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

③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很好的阐发。

(1)以范仲淹为主语:

(2)以《岳阳楼记》为主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印证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研究显示,父亲经常加班加点,_______。研究人员与多名员工尝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在父亲负责养家糊口的“传统”家庭中长大的男女员工表现大不相同。_____,长大后不容易因工作家庭失衡而产生愧疚感,也喜欢加班加点。而女性则比较复杂,_____,那么她们喜欢“像父亲一样工作,像母亲一样为人母”;如果母亲是职业女性,而且工作努力、经常加班,那么她们通常不愿意加班,因为实在怕了小时候母亲的各种缺席,不愿意“重犯母亲的错误”。

 

在下面几种情境中,小明同学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大家说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小明说:“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B. 同学去外地上大学,小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人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啊!”。

C. 小明的同桌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小明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小明春游时,看到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感慨:“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乾隆特展举办期间,有六七十万余人次观展,最高一天达到了大约3.4万人次左右。

B. 相关政府行政及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不必要的审批、请示环节中花费了大量时间。

C. 《舞乐传奇》不仅生动展现了中顷缅两国的友谊,更借古喻今表达了当下两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

D. 网络综艺发展至今,和电视台播出的传统综艺节目已没有严格区别,且反过来影响电视综艺节目。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

①万达广场的数米雕塑——垦荒牛十分具有动感,尤其向上仰望自然产生一种不翼而飞之灵动之势。

②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悟,对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大千世界有更透彻的洞察。

③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的央视工作经历,刚进央视,她写的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④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⑤老一代荜路蓝缕,心事未了,新一代忍辱负重,继往开来,在中国两代学人心中,目标遥远但清晰,那里,西域研究风光旖旎。

⑥12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大批一流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不仅经济,而且坚固、美观,就是现在看来,你也依然会感叹它的巧夺天工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一致。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