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宝

王生文

父亲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着实惊讶了,然后就是高兴,一个劲儿地说,该去,该去,打小姑妈就疼你,一有好吃的就想着法儿地给你送过来我哪有闲心听他唠叨,催着他快告诉我姑妈家的地址。

老实说,在那个中午之前,我想都没想过要去看姑妈,尽管她七十多岁了,又不肯和我表哥住在一起,我理应去看望她。那天中午,我去一个淘古玩的同学家,那个同学的藏品里竞然有一个釉色淡青的瓷坛子,说是道光年间正宗官窑里出产的,现在值四万呢。这四万让我想起了我的亲姑妈,我说,你等着,我给你淘一个来。

小车一路颠簸,几番打听,我总算找到了姑妈的家,一间傍山搭建的低矮的砖瓦房。姑妈正背着一捆柴革,蹒跚着从山上走下来。她好奇地看看小车又上下打量着我,我笑着叫了声姑妈,她愣了一下,才认出我来,哎呦,这不是我的华儿嘛!

此时正好有几个村民路过,有人側着头问,二婶,家里来稀客啦?姑妈亮着嗓子答,可不是嘛,我城里的大侄子!姑妈一边说,一边接过我手中的礼品,面向他们,就像面对的是媒体记者,看着他们欣羡的表情,骄傲溢满了她脸上的每一道褶皱。

进到屋里,姑妈简直有点不知所措,转了几囷儿,才找来一把椅子,用衣袖擦了又擦,端到我跟前,然后转身给我倒水,我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她又问我喜欢吃点什么,我没有回答,而是側过头去搜寻记忆中的那枣木桌子。桌子还在,只是桌子上不见了那个釉色淡青的瓷坛子。我的心一紧,便问,您家有麦芽糖吗?有,有。姑妈立即转身进到里屋,很快抱出一个瓷坛子——呀,就是它,小时候去姑妈家,最让我嘴馋的就是装在瓷坛子里的麦芽糖。我试探着问,姑妈,您怎么把瓷坛子藏起来了,不就是几块採嘛?姑妈笑了笑,我哪里是为了几块糖,要不是被我撞上,这瓷坛子差点就让你姑父卖给一个货郎了,八十块钱……

八十块不少了,您怎么不卖呢?我顺着姑妈的话问她。

我也想换八十块钱,可这坛子是个念想,它是我祖母的陪嫁,我出嫁那天,祖母左看右看,就选了它给我……姑妈不经意间,竞说出了这个瓷坛子的来历,看来我那个淘古玩的同学说的是真的。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今天来是……

不想偏偏这时,跑进来一个小男孩,看见放在地上的瓷坛子,伸手就要去里面抓。姑妈连忙护住,很舍不得似的,挑了几块小的给他,典他说,你表叔是难得的稀客,这糖留给他吃,好吗?我这才知道这是姑妈的亲孙子。姑妈挑出一块大的麦芽糖,递给我,问,华儿,你刚才说你今天来是

我再也没有勇气说出心中的话了,我说,我今天就是特地来看您的。姑妈又乐得合不拢嘴了。

吃过饭,该回城了,没想到姑妈抱起那个瓷坛子说,你喜欢吃麦芽糖,就都带回去吧!

可是……可是这瓷坛子……

也给你带回去!

我从姑妈手中抱过瓷坛子,然后,掏出一千块钱,强行塞到她手中。

返程途中,我接了一个电话,是那个淘古玩的同学打来的。但我很果断地回绝了他,因为我抱在怀中的不再是价值不菲的瓷坛子,而是我家的传家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听说“我”要去看姑妈,父亲从“惊讶”到“髙兴”的反应说明“我”以前从没想过要去看姑妈,侧面表现了“我”的忘恩负义。

B. 第二段插叙“我”去淘古玩的同学家的事,特别强调了釉色淡靑的瓷坛子,补充交代了“我”对古玩的爱好,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 “转了几圈儿”“用衣袖擦了又擦”“转身给我倒水”“问我喜欢吃点什么”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姑妈见到“我”时的激动、欣喜。

D. 小男孩突然跑进来抓糖吃,姑妈护糖哄他的言行更显她对“我”的偏爱,让“我”没有勇气说明来意,故事情节在此发生转折。

E. 抱过瓷坛子后,“我”强行塞给姑妈一千块钱,这表现了“我”既想补偿姑妈,又想心安理得地把瓷坛子转卖给淘古玩的同学的笈杂心理。

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3.姑妈家那个瓷坛子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朱军

1984年大学毕业,朱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就晋升为主治医生。在事业上不满足的朱军开始寻思:再往下发展,要么读研究生读博士,要么出国深造。他选择了出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卑。他就读的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是中东最大的医学中心,水平跟欧美齐平。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比,我们的医疗科技水平差距太大了。他下决心要把自卑变为自信。“别人都不上班的时候,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实验室。有时候这是精神上的折磨,但何尝不是对人的磨练。”

三年的留学生活,让朱军开了眼界。他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自信心也增强了。回国一年后,朱军转业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始拓展新的事业。在这里,朱军带领北大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跃居国家领先地位。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朱军从医,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

1979年,他毅然报考了第三军医大学。那时候,军医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至今,他还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高兴。“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我的工作是在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也实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医生的后代不学医”的现象。对此,朱军持乐观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学教育是必需品,医生这种职北应该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只要人类存在,这一点便不会改变。一定会有优秀的人来接班,把医学的精华传承下去。

不可否认,医学教育也面临压力和挑战。现在有的医生天天抱怨患者“怎么不喜欢我们了,怎么污蔑我们了”,对此,朱军很不以为然,他感慨地说:“现在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还有问題,需要自我调整,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社会的尊敬。医院里一直都有好大夫、差大夫,但是目前的社会氛围,可能会惯坏一部分大夫,让他们养成一些毛病。”他认为,现代医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给准备从医的人补上人文这一课。

下医治病,上医治心。在朱军看来,无论肿瘤还是其他疾病的产生,都不是受哪一个单独因素影响的。“现代社会压力大,要有好的身体,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重要的是要心安。让病人心安,考验的是医生的心胸和情怀。”

在同事眼中,朱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有慈悲之心。他曾说,慈悲心是与医术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东西。他很细心,无论对小孩、老人还是别的患者,都很注意他们接受治疗时的感受,并希望用自己的言语举止去抚平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患者是来找我们看病的,不是来结仇的。他长得丑还是美,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病人。他来看病,我们就给他服务。”朱军也希望科里的医生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给每一个生命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摘编自杨桂青《朱军:悲悯之心待病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远低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这让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朱军感到自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弃。

B. 三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让朱军受益匪浅,回国一年后他转业到北大肿瘤医院,在这里,他带出了一个处于国家领先水平的医疗团队。

C. 第三军医大学是朱军看见的“最初的东西”,他毅然报考这所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借此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D. 医生的后代不学医,主动选择学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其中原因比较复杂,这些引发了朱军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的思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当上主治医生后,朱军选择出国深造,为改变祖国医疗科技落后的局面,他勤奋学习,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B. 朱军成为优秀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以“不断地帮别人减轻痛苦,帮别人减轻心理压力”为己任。

C. 在朱军看来,医患纠纷出现的原因,有不少来自医生自身的缺点,有些医生天天报怨患者不满意、不喜欢自己,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D. 朱军是一个有心胸和情怀的医生,他认为慈悲心比医术更重要,他细心观察患者,理解患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让患者心安。

E. 朱军坚持服务患者的宗旨,无论患者是何种身份,他和他的团队都友善公平地对待,并给每个患者“送去可触及的、活泼的希望”。

3.对现代社会医学教育,朱军所持态度为何是“乐观而谨慎”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 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谓揽纳,也称包揽, 就是兜揽代纳賦税。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 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 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財。到明代中期,同时又出现另一种揽纳。与封建政权相 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 包收代纳,多收少缴,谋取厚利。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賦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 收实物为主。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 纳草料。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 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 点交纳。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从征收到入库各个 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街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运作形态而言。明代 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各种包揽,危害极大。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 担。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贯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骨血。”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 解纳者被系不堪。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粮到京,内外管收人5揹索使用, 多于原额,以致上纳桂欠。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棍骗久之。贻害小民,苦累正户。”

自宋代以来,揽纳一直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厉的处罚条例, 但终明之世,揽纳一直风行不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原因。勋成、宦官等权势人物 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往往曲法宽贷。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 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原因。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 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交纳船税,支付牵挽、转搬 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即便解纳到京,到 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经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往往“小脚库秤索 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揽纳就是兜揽代纳賦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纳税制度,它出现于唐代晚期,盛行于宋、金、元诸朝,到明代依然活跃。

B. 明代中期,两种揽纳形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

C. 明代的实物陚税包括田税和上供物料,田税夏征麦,秋征米,还有丝绢、棉苎麻布、草 料等,上供物料更是名目繁杂。

D. 实物为本、民收民解是明初賦税制度的特征,这使得来自各地的钱粮物料集聚于指定 地点,从征收到人库,揽纳户活跃于各个环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揽纳户在兜揽代纳过程中,或揽而不纳、以次充好,或多收少缴,手段不断翻新,其最 终目的足谋取个人利益。

B. 从钱粮物料征办地到京城,从揽纳户到仓场官吏员役,揽纳活动地域广阔,参与人数 众多,运作形态多样,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C. 揽纳户从税户、解户那里兜揽时对他们额外勒索,从监察御史邓真“以一科百,以十 科千,以百科万”的言论中,可知他们的贪得无厌。

D. 揽纳户极大地增加了解纳者的负担,“贻害小民,苦累正户”,连明神宗也认识到了这 一点,明确指出这娃揽纳最大的恶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势之家、无赖之徒、乡绅豪强等组成了明代揽纳的队伍,揽纳户欺压勒索的对象是 社会最底层的交纳和解运税物的百姓。

B. 民户需要把交纳的物品直接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于距离远、耗费大、风险多、手续繁 杂,又受诸多留难,所以很难顺利完成上纳。

C. 从宋代直到明代,统治者都深知揽纳危害极大,也都一直把揽纳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 治,但即便如此,揽纳依然风行不衰。

D. 制度性弊端是揽纳现象长期存在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封建制度还存在, 揽纳现象就不可避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在网上、微信圈里迅速传播,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其中语文学科修订内容是这样的: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对于以上的修订内容,作为高三备考的你感想最深的是什么?又该如何面对?请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立意范围写作,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相关医学报道,①,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②,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③,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做老师之前我并未认识到,一种职业能够如此深入地参与到很多人的人生里。 他们是你的学识崇拜你,因为你的帮助而感谢你,是因为你的开导而信任你,仅仅是因为喜欢你的人生态度,你都切切实实地在他们最好的年华里留下了印记。

 

A

倘若

因为

/

或者

那么

B

无论

由于

/

或者

即使

所以

C

无论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

D

一旦

因为

还是

抑或

哪怕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 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 个月的时候,

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三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十二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摘自《百度知道》)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本文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本文在结尾处提到卡片上的一段文字,其中“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

3)《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传达爱国之情: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是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B.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C.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D.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C. 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 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 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 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甚至晚至希腊人统治埃及时,神庙僧侣仍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这对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无疑是一种强大的震慑。为有效统治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不得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对祭司们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w   w w .x k b 1.c o m

凡此种种表明,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只能是一个成绩不菲的先行者,却不可能对西亚地中海世界进行深度的整合,这项工作只能留给后起的文明来做。这就是为什么较之“发迹”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虽然所掌握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多得多,却没能表现出长久维系一个强大国家、使文明不断成长壮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作为最早的文明之一,虽然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帝国,虽然以种种方式包括军事行动启动了西亚地中海世界的整合进程,却注定只能是开个头而已。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毒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热衷于追求死后的永生,执着于来世,他们建金字塔,修神庙,在追求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B. 最初的僧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又是最大的僧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僧权从王权中分离了出来。

C. 古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得祭司阶层成为古埃及一个特殊的寄生阶层,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极大。

D. 祭司与国王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关系,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埃及人民的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和庞大的祭司阶层的双重经济压迫和剥削。

B. 祭司靠新神学强制埃及社会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并为各种各样的神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C. 祭司利用控制古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和对社会的掠夺,而且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大,这种控制和掠夺越发变本加厉。

D.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阿蒙高僧的职务改为世袭制,并出现了一次审判的十名审判员中有九名都是僧侣的情况,可见当时僧侣阶级权势之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司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是埃及社会的毒瘤,即使是在埃及国势日衰之际,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B. 由于僧侣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为有效统治埃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极力巴结讨好祭司们。

C. 古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浪费于虚无缥缈的来世关怀,这种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文明只能是一个先行者,而不能对西亚地中海地区进行深度整合。

D. 王权与僧权纷争不断,所以埃及虽掌握大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却不能长久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文明发展壮大。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圣诞来了。到处一派热闹场面:超市里、路边上,纷纷摆摊卖苹果橙子,学生们也围着摊你拥我挤争 抢购买。

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洋节应该过,因为这也是一种节日,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至少可以增 加喜气,没必要上纲上线。也有人认为,洋节不应该过,现在的人,洋节过的,比过自己的节日还乐呵, 却忘了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还有人认为,过不过洋节无所谓,只要有快 乐,天天都是节日。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 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 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

1.文中作者对宋荣子与列子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请简述理由。

2.作者憧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你如何理解文中的“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赵秉文①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②长歌,嫦娥欲下,万里 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 此麒麟发。三山③安在,玉箫吹断明月④!

【注】①赵秉文,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②叩枻    yì:桨击船舷,即摇动船桨。③ 三山:海上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④“玉箫吹断明月”意为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

1.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自苏轼作品,请列出和此词相关的苏轼作品篇名(至少三篇)。

2.简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 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 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叔

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

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

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 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

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

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 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

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 然而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选自《宋史·第 353 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至则五路皆竦.  竦:高耸

B. 画攻取之策,讫.得之      讫:最终

C. 帝遣使赍.蜡书    赍:赏赐

D. 既次.白沟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然后议所.向                    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C. 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 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    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富有远见谋略。在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时,他依据地形灵活指挥,一 举解决了兰州的边患。

B. 张叔夜治军严格,统率有方,金兵攻入时他受命率军保卫京都,皇帝在南薰门接见他们,见军容 非常整齐,大为高兴。

C. 张叔夜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曾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并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在都城失陷 之后,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D. 张叔夜对宋朝极为忠诚,他抗击金兵失败被俘之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路上绝食以示抗争。渡 过界河时,他突然惊起,仰天大呼,第二天就去世了。朝廷给他“忠文”的谥号,显示了对他忠 诚品质的嘉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金 兵 再 至 钦 宗 手 札 趣 入 卫 即 自 将 中 军 子 伯 奋 将 前 军 仲 熊 将 后 军 合 三 万 人 翌 日 上 道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2)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 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 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 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1)老头

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

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 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 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 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 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 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 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

 

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

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圆箍。老头高兴得发抖,

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 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 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 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 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 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 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 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

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 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 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卧病不起。(2)在工厂

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 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指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反映的人物心理。

(1)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2)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2.小说用“【    】”括起来的部分描写了老人第一次去树林滚铁箍的情形,请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简析老人的形象。

4.小说为何以“铁箍”为标题?试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做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 题。

分子生物学家不怕公众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都有很 强的实用性,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导医疗实践。DNA 修复机制的发现也不例外。

DNA 修复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如果其中任何一种不能正常合成,都可能导致 DNA 无法正常修复。这样 的病人身体里的 DNA 损伤会以比常人快得多的速度积累,患某种肿瘤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先天性 DNA 修复缺陷中,最有名的是着色性干皮病。病人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因 此无法修复由紫外线造成的 DNA 损伤,哪怕是最轻微的阳光,都可以让皮肤起疱、发干并长出大量雀斑。 病人 100%会患皮肤癌,多在 20 岁之前离世。现在已经知道这种病有多种亚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缺陷基因。

理论上讲,如果在产前能够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就可以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 当然,考虑到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目前对这种病进行产前基因检查的需求可

能并不迫切。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这是 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 2%~5%。复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 这种基因缺陷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还有很多携带者未被发现。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查确定为缺陷基因携带者,

就可以早做预防,避免或推迟结直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的缺陷,而患上肿瘤。当 这些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之后,肿瘤细胞的 DNA 就更容易出现突变,肿瘤的恶性化程度也越高。然而与 此同时,肿瘤细胞的繁殖也更依赖于还能正常运作的修复机制。如果这些修复机制也被破坏,DNA 将更容 易受到损伤,这样反而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

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从 DNA 修复相关蛋白质入手,筛选可以抑制其活性的肿瘤化疗药物,已经有 了初步成绩。欧洲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就推出了一种叫奥拉帕尼的新药,可以抑制一种叫“聚 ADP 核糖 聚合酶”的 DNA 修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在 2014 年批准这种药上市,允许用它来治疗一种特殊类型的晚期卵巢癌。

1.下列对 DNA 修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健康的人体具备 DNA 修复功能,但这种修复功能有可能丧失,而一旦丧失,会增加罹患肿瘤的机会。

B. 如果产前能够检测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在内的某些基因是否存在修复缺陷,就有可能避免生出

有缺陷的新生儿。

C. 对东亚人群而言,产前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比检查是否存在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 更迫切。

D. 对因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缺陷而患上肿瘤的人来说,修复机制被破坏是有害无利 的。

2.根据选文内容,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 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用性    B. DNA 修复机制

C. DNA 修复机制的实用性    D. 基因的自我修复

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释新药奥拉帕尼的作用原理。

 

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100 字。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字。

12306 客户端首页上,直接接入了首汽和滴滴的“约车”服务,购买火车票的同时,小伙伴们便可 一键预约网约车接送站,“火车+网约车”的模式让旅客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变得更顺畅。春运临行之 际,铁路部门推出的这些新功能,是顺应市场需求做出的变化,二来,也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服 务的冲击。网约车,作为一种新模式,已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在火车站附近,还是 以出租车为主,由于调度问题,常常是等了半天没车来、或是人太多车太少,一排队就是半小时以上, 也导致黑车猖獗。网约车的提前预约功能,就能有效避免等待,提高打车效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郑文丹说,“高姐”除了要掌握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掌握英、日、法等多语种甚至手语,以方便为高铁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B. 从这些农民工返回家乡或者到另一个地方就业时,曾经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能取出来,企业当初为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也不能随农民工的转移而转移到另一地,等于这部分保险费用白交了。

C.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父”之称的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手。

D. 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伟大人物,也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但又有谁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这类教诲了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在追求“文化”,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甲)而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 的追求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这是设计师的一种理 解,一种对人自我的理解,一种对文化与传统的理解。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南方与北方那么不同,大城 与小城那么不同,(乙)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又点燃了多少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丙)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 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甚至    B. 熟视无睹    C. 淹没    D. 清新怡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

B. 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 可是拿着蘸.(zhà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lé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

D.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ù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古典文学底蕴深厚、主持风格端庄大气的央视一姐董卿成了国民女神,就连她的成长故事都成了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文章《“虎爸”之下董卿的童年: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初中开始打工,一度怀疑是否亲生》在网上一度引起热议。

对于董卿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为陈述对象,得出一点结论(不要出现数字),并分析其原因。

结论:                                                          。

原因:                                                        。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协调一致,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_________。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_________,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_________

(节选自《老师能否惩戒“熊孩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三亿人上冰,为北京冬奥会助力。国内首档冰上真人秀《跨界冰雪王》召集众多明星参与。 对综艺市场的开拓 对冰雪运动的推广来说,都是创举。让更多的人发现,滑冰 针对运动员的专业项目, 可以全民参与的冰雪嘉年华。导演张艺谋称:“ 掌握这样一项运动, 能特别美地表现出来,就有可能参加昌平冬奥会开幕演出,为国争光。”

 

A

无论

还是

不是

而是

B

不仅

而且

既是

又是

只要

C

不论

还是

不只是

更是

如果

D

无论

而且

不仅是

还是

一旦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

B. 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等。

C. 广西省桂林市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已摘帽的贫困村、贫困县的脱贫成果,确保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

D. 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味,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宠物墓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辨别提供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是否实至名归,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

②熊逸先生的著作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文字平易近人,读完这些书,你会了解很多历史真相,但也许会对历史文化经典产生怀疑。

③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区长贪污受贿,玷污了人民公仆形象,但她能主动认罪上交了所有赃款、赃物,可谓罪不容诛

④伍绮诗的《无声告白》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时不时的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⑤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那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献出生命的个体与群体,理应备受关注。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③⑤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