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单句,可以适当增减文字,调整语序。

清明时节,为了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人们纷纷举行各种纪念祭奠活动,有的敬献花篮,有的鞠躬行礼,有的集体宣誓。

 

下面语段中的划线部分,都属于定语的一项是

促织鸣,懒妇(1)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2)。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孩子预备御寒(3)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4),赶紧趁着明亮(5)的月光,纺纱织布,缝补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6)温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7)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8)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

A. (1)(4)

B. (2)(7)

C. (3)(6)

D. (5)(8)

 

下列各项,成语的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见仁见智  宵衣旰食  瓮中捉鳖  穷山恶水

B. 气贯长虹  肝肠寸断  众口难调  春意阑珊

C. 过眼云烟  琴瑟和谐  宦海沉浮  曲意逢迎

D. 恍如隔世  心如铁石  亲如骨肉  不绝如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等。

B.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C. 同样是讲述历经磨难而成功的学霸故事,《爱乐之城》不像《爆裂鼓手》那样,看上去温情其实惨烈,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D.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患者治疗,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细菌一旦出现耐药性,再高明的医生也相形见绌

(3)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哀而不伤,在略带伤感的曲调中,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

(4)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5)市体育局相继在部分公园、学校浇制出34块冰场,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但这些场地还是入不敷出,难以满足广大冰上爱好者的需求。

A. (1)(2)    B. (1)(3)    C. (2)(4)    D. (4)(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任重而道远。(《论语》)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两句是:“         。”

(3)在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意大利人马尔切洛·里皮出任国足主帅,借用《出师表》中的两句话,他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夜

郑善夫

七月欲尽天气清,残月未上江犹明。

流萤渡水不一点,玄蝉咽秋无数声。

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立罢西风夜无寐,吴歙袅袅感人情。

【注】歙:歌曲,歌谣。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七月欲尽”点明时令,紧扣题目中的“秋”字;而这时节的月亮即使升起,也是“残月”,更令人伤感。

B. 颔联选取的秋天特有的意象“流萤”“玄蝉”,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流萤多,黑夜有光,使人振奋;玄蝉呜咽,凄切悲凉。

C. 尾联写诗人在秋风中久久站立,一夜无眠,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之复杂。

D.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这比直接抒发作者感受更富艺术感染力。

E. 全诗以时间为序,由傍晚到深夜,记叙了作者的所观所感,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感情真挚动人。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飞来峰》一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B.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意境旷远美妙。

C.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颔联,写了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D.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诗句,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神奇想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B. 《春望》一诗,颔联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 《望岳》全诗紧扣“望”字来写,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D.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甲】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选自《左传》)

【乙】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也,臣愿举一人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辨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受命而出。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不堪也            堪:忍受

B. 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

C. 佚之狐在旁言曰    赞:参与

D. 为寡人一行        强:勉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B. 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的话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烛之武被举荐去退秦,虽发了一番牢骚,但由于郑伯的软硬兼施,他最终“受命而出”。

D. 两段文字叙述的是同一事件,但甲文是史书,叙事概括;乙文是历史小说,叙事详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各项,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重修岳阳楼

B. 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属予作文记之

C.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的阳台

邵宝健

初夏里的一天,倪雪坤早早起床,把园里的花盆互换了位置,一抬头,愣住了:后园那条小河的对岸,什么时侯起,居然耸立了一幢新楼。

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

他看见那幢新楼的第三层的阳台上,站着一个人。

是个女人。

是个年轻的姑娘。

她依傍着栏杆,手撑在栏面上,脚微微踮起。晨风轻拂着她那瀑布似的秀发。

翌晨,倪雪坤在修剪花枝时,又发现了那个姑娘。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若似盼企的神色。

当第三天,他又发现那个姑娘的时侯,他才思考她在那儿干什么。无疑的,她是在欣赏他的花卉,由于角度有问题,妨碍了她的视线,为了寻找最佳角度,她才使自己的俯视变成一种生气勃勃的动态。

他有学问,但不属于知识分子范畴;有力气,但不是体力劳动者。一个普通的矿山公司里的普通的资料员。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一丝不苟到有点拘谨的程度。似乎是那一连串一连串的数字和盈箧满屉的各式资料耗尽了他的热情和活力。邻居熟悉他那踽踽的孤影,他却不熟悉生活的笑。那弯泥墙围住了他种的花卉,也框住了这个年逾四十的单身汉的所有希冀。

一俟天亮,他就忙碌起来:浇水,施肥,捉虫,修枝,整形。那种旁若无人的忙碌,使他的额头冒出汗珠,眼眸熠熠发亮。手指灵巧,步履轻捷,有一种小伙子般的矫健重现在他的身上。

一天天过去了。他每天大清早走进园子,一抬头,总会看见那位姑娘。他的花卉有人在观赏。这是姑娘的一双明眸。这么持久,这么专一,这么虔诚,这使他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的撼动。

一个细雨蒙蒙的黎明,他又看见她候在那里。雨花湿了她的头发和衣裳。她仍在那里踮呀踮呀踮,这种动态在银色的雨丝里添了一分悲凉的色彩,像企盼,更像祈求,使他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倪雪坤本来就富有恻隐之心,只是坎坷的遭遇才使他的外貌习惯于一种冷酷的表情。此刻,他那颧骨很峭、呆板的缺乏温情的脸上,执著的思纹柔和起来。他在想,该用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让阳台上的姑娘观赏花卉的时侯,不必那么踮呀踮呀踮呀。苦恼又一次在他的那颗近乎麻木的心上滋生。

苦恼排除了。办法很巧妙,把花盆移置到墙顶上去。倪雪坤为自己能想出这个办法非常得意。

今天,他摆上一盆白兰花;明天换上麻叶海棠,鹅黄的香水月季,花朵成片的夏鹃,开小黄花的潇洒的雀梅,形似蝴蝶的三色堇,秀巧的小叶迎春,都一一被置上墙顶。只要盛开着的,都被他选中。那古老的壁面斑驳的泥墙顶上,天天有美丽的色彩,奇妙的植形,优雅的花姿。这个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单身汉,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不失别人能赏识他的“作品”的渴望。只不过,他把这种渴望掩盖起来,就像缓缓流淌的河面掩盖着河底的潜流一样。有了心的回音。

有一天,他仔细地朝阳台那边端详,发现她在朝他微笑。不过他又发觉,她的手撑在栏杆上,那双脚仍然在朝上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她还够不到可以怡然观赏的高度?这使他又忧郁起来。于是,他在墙顶置花盆的地方添加了几层砖。这样,置花的时侯,他得用两只骨牌凳叠起来,登上去,才够得到砖头的位置。

他天天登上那个高度,风雨无阻;她天天出现在阳台上,从不迟误。有一天,他欣喜地发现,她的脚不再踮起,神情是那么自然,那么欢愉,目光抚慰地向下观赏。

他甚至还分明听到,夜里,会飘来歌声,那种很年轻的姑娘才会唱得出的脆玲玲的歌,是从那个阳台发出的。

一天,正当把一串红置在墙顶的砖上,感觉到脚下的凳子悠晃了一下。他跌落下来,发出一阵沉重的声音。他趴在地上,一只骨牌凳压在他的臀部。他没有哼一声,爬起来,掸掸沾在衣上的尘土,嘴边留着苦笑,赶去上班。只是到了晚上,当他躺在床上,他才低声地哼哼唧唧起来。他的膝盖和手肘上,出现了微肿的紫块。

第二天,倪雪坤身上的疼痛还未消退,又去叠那只凳子。他开始注意置设时的稳度和登攀时的力度。这位业余花匠回家的时侯,步履开始轻快。他的小屋有了变化。

灰尘被擦去了,烟蒂被清除了,地上变得光洁,玻璃窗变得明亮。而他的同事们突然发现他刮光胡子后,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年轻的下颏。

天渐渐冷了。

夜晚,有些花卉要捧进屋子里来。屋子里有炉子、热水瓶、暖杯、电灯,以及棉质的东西;有窗,有门,能抵挡风寒。

假日里,他在电器商店逗留片刻后,买回一台电唱机。他兴冲冲回到自己的家。唱片在旋转着。一支关于春天、夏天、花朵和泉水的歌。优美的委婉旋律在四壁回荡。他笑了。

他仍然一清早,就把一盆鲜花置在墙顶上。这一天,倪雪坤把那盆取名“豆蔻年华”的黄色月季,捧上墙顶,一仰首,却不曾见到她。不知为什么,他痴痴地候在小园,很久很久,还是不见她露面。他上班第一次迟到了十分钟。

第二天,第三天,他仍然不见看花姑娘的倩影。他还是一盆换一盆地等待着她再次露面。唱片蒙上了灰尘。他一支接一支地抽起烟来。他尝到了一种比孤独更要痛苦得多的不能言状的怅惘。她怎么啦?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想象的。细想起来,他这一生中没有这样地惦念过谁。

外面的风很凛冽。该拿进屋的花卉,全部搬进了屋,占了整个空间的一半位置。

屋外飘着雪花。

冬夜,圣洁、静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倪雪坤“一抬头,愣住了”和“洒水壶的水柱倾出盆外”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内心的触动——有了改变自己的打算。

B. 阳台上的姑娘持久、专一、虔诚地欣赏花卉,表现出她对倪雪坤的爱慕之情,这使倪雪坤“怦然心动,以至眼角也湿润起来”。

C.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多次写到倪雪坤的步履轻捷,还写他刮胡子、买电唱机等,人物这些自身的表现反映了其内心的变化。

D. 小说用恶劣的天气来象征邪恶势力,如“天渐渐冷了”“外面的风很凛冽”“冬夜”等描写,暗示人生的美好必然会受到破坏。

E. 倪雪坤代表了一类人,他们囿于生活不被人重视,但邂逅的美好令其重新展示生命的活力,这种美好在他们的生命中格外重要。

2.小说中多次写到“花”,请简要分析“花”这一物象的作用。

3.小说在刻画倪雪坤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

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含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 梁思礼把一生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C. 梁思礼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只能默默无闻地为国奉献,虽不能青史留名,但也无怨无悔。

D. “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一句,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思礼在“五七”干校生活的情景。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梁思礼对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巨大。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B. 梁思礼深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他幼时聪明乖巧,受到父亲百般疼爱,并深受其父遗著的影响,自幼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国学功底。

C. 梁思礼立志工业救国。他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这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 梁思礼意志坚定。在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他屡遭失败,但他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最终赢得了无数个中国航天事业的“首次”。

E. 梁思礼乐观坚强。他一生经历许多曲折失败,但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 “文革”做猪倌时高高兴兴,病危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3.“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言是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不确切的消息。这种传播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化的和非官方的。流言和谣言有一定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广泛传播不确切的消息,但是谣言一般怀有恶意,流言则往往由无意的讹传所致。虽然流言的后果不一定有害,但是大多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恶劣的影响,干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特殊时期,更会不利于人们应付重大恶性事件和灾难。

从信息发出者方面看,由于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有偏差,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就可能不真实。比如,某人单是听到附近有人发烧,就轻率地当成非典病人而随口说出去,几经传播,便形成流言,就会闹得附近居民人心惶惶,给当事人也带来心理压力。

从信息传播过程方面看,传播者往往是在对信息本身和向他传播信息的人,存在着一种心理定势的心态下接受信息的。就是说很容易使信息加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在他向别人传播信息时,或由于遗忘而造成对信息的遗漏和次序颠倒,或根据个人的需要而对信息进行的取舍和补充,以及说话的口气,表达的方式,这些都会使他传播的信息主观色彩加重,进一步远离事实。为此,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三个概念描述流言讹传的心理机制。一是“磨尖”,即传播者对于传给他的流言断章取义,由于主观原因而突出某一点;二是“削平”,即把传给他的信息重新组合,使情节似乎更符合常理,故事性加强,易于向别人转述;三是“同化”,即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志趣,对传给他的信息加以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他的心理特点。

在社会变化剧烈或出现天灾人祸时,流言较多。其次,在常规信息渠道受阻时,在缺乏信息或信息不清时,流言也会增多。此外,对迫切关心的事情、非常稀奇的事情、深感憎恶的事情,也容易产生流言。人们对越是关注的事情越急于了解,就容易轻信关于此事的传言,并急于告诉他人,从而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人们由于对稀奇事物不了解,又缺乏知识,可又需要以此来满足好奇心,于是就容易接受片面或不正确的信息。人们面对憎恶的事情,由于内心的不满和愤怒想得以发泄,于是各种流言也就产生了。

流言不足为凭,不可轻信。流言不是信息传播的科学方式,在非常时期,对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产生破坏作用。

1.关于“流言”,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流言是在社会上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消息,消息内容是不确切的。

B. 流言在社会上的相互传播往往是口头上的、非正式的,一般不会有官方政府参与。

C. 流言所传播的不确切的消息,不是不怀好意的人有意为之,就是由无意讹传所致。

D. 流言常常会给人们心理造成影响,也不利于人们在特殊时期应对重大恶性事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人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有偏差,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就可能不真实,这就使传播者在传播时继续讹传。

B. 传播者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对信息本身和向他传播信息的人存在着一种心理定势,这容易使信息带上个人主观色彩。

C. 传播者的遗忘、对信息取舍和补充不当、说话口气和表达方式改变等因素,使他传播的信息主观色彩加重。

D. 人们见到稀奇事物,不了解且缺乏相关知识,可又想借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会接受片面或不正确的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运用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了谣言和流言相同与不同之处,使读者进一步明晰了流言的内涵。

B. 某棉纺厂因电路老化起火,有人为制造噱头,故意说是人为纵火,以致人们互相猜忌,这就是制造流言。

C. 文章第三段以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磨尖”“削平”“同化”三个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流言讹传的社会根源。

D. 流言在非常时期对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容易产生破坏作用,所以对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政府要予以打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51.0%受访者喜欢“鸡汤文学”,但42.3%受访者认为同类型书籍泛滥,缺乏新鲜感。喜欢者认为:“这些文章中往往有很多生活哲理,很让人受用。”反对者则认为:“励志类书籍就像快餐,吃起来过瘾,却没什么营养。读得多了,会发现许多都是一个‘套路’。”

    对于“心灵鸡汤”类文字的流行,你有什么体验或者想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仔细欣赏下面漫画,描述画面构成并阐述其寓意,不超过12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

    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非是指在为自己打算时更____,换言之,他们之所以受抨击,是因为“把自己的智力和理性____”。然而,这____?生在这个时代,除了传统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的深层次影响之外,中国人找不到宏大的目标。曾经的革命豪情成了举国头脑发热的可怕记忆,此时唯有“致富光荣”,而社会又鼓励一种玩世不恭的消费主义态度。于是,处于“无公共事务状态”的人们,在之后更是埋头赚钱。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归有光的散之    如此情辞动人,    就在于他文风质朴,不饰浮华,写的都是具体而真实的生活细节,    时人称其为“令之欧阳修”,后人    是赞其文为“明文第一”。    以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判断来看,历代散文家以欧阳修第一,韩愈第二,王安石第三,而唐宋之后就是归有光了,后面    是姚鼐和曾国藩。

 

 

 

 

 

 

 

A

/

因为

所以

B

之所以

原因

/

不过

C

/

因为

因此

D

之所以

原因

因此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京房价到底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谁可以为我提供答案?这是很多坚信住房租售比理论的年轻人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B. 她认为,抓紧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法》,是解决中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C. 据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副校长介绍,该校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志愿者协会签署合作协议,由该学院派遣志愿者在弹性离校时间段帮忙看护学生完成作业。

D. 王俊凯真不容易,已经失去了私人空间,连飞行时间都变成了粉丝见面会,飞机工作人员大声训斥才获得平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创业阶段遇到困难,需要理性分析,一味向隅而泣解决不了问题。

B. 经过近10个小时的徒步跋涉,他们终于到达界岭最高点。面对这种地老天荒的远山,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C. 夜深了,走在灯火阑珊的湖边.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听着近处轻轻掠过水面的晚风,他感到生命仿佛重新开始了。

D. 很多人都说菲茨杰拉德毁在了泽尔达手里,为她负债累累,因她焦虑不安,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    _______    ”来描写蜀道山势的高危和人们无可奈何的神态。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莲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观  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垒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的特点。

B. 颔联说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无一点收获,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贪多求快,要细细品味。

C. 颈联则是要求我们将读书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否则就会成为思想守旧的人物。

D. 尾联说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高贵公子,不会相信我们的小屋自然会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春天。

E. 本诗语言清新流畅,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从艺术手法上赏析“东风花柳逐时新”这句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谠,字正求。及进士第,补校书郎,累迁左补阙。咸通中,为吏部侍郎,铨次明允。出为河东节度使,徒宣武,以善最闻。

僖宗立,召为刑部尚书。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沙陀都督李国昌间边多虞,入据振武、云朔等州,南略太谷。河东节度使康传圭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战数负,传圭斩轸以徇。彦球所部反,攻传圭,杀之,劫府库为乱。朝廷以为忧,帝欲大臣临制,乃拜从谠检校司徒,以宰相秩复为河东节度,兼行营招讨使,诏自择参佐。从谠既视事,奸无庾情,乃推捕反贼,诛其首恶。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余猜,故得其死力。渠凶宿筱不敢发,发又辄得,士皆寒毛惕伏。

会黄巢犯京师,帝驻梁、汉,诏从谠发部兵属北面招讨副使诸葛爽入讨。从谠团士五千,遣将论安从爽。而李克用谓太原可乘,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东,释言讨贼,须索繁仍。从谠以饩醪犒军,克用隃谓曰:“我且引而南,欲与公面约。”从谠登城,开勉感慨,使立功报天子厚恩,克用辞穷,再拜去。然阴纵其下肆掠,以撼人心。从谠追安,使与将王蟾、高弁等踵击,亦会振武契苾通至,与沙陀战,沙陀大败引还。即遣安等屯北百井,安擅还,从谠合诸将,帝持安出,斩之鞠场。中和二年,朝廷赦沙陀,使击贼自赎,兵不敢道太原,繇岚、石并河而南,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从谠以名马器币归之。明年,贼平,诏克用代领河东。克用使来曰:“方省亲雁门,愿公徐行。”从谠即日以监军用从寓知兵马留后,掌书记刘崇鲁知观察留后,敕克用至,按籍效之,乃行。

黄头军以粮少劫其赀,从谠间走绛州,方道梗不通,数月,召拜司空,复秉政,进太傅兼侍中。从帝王兴元,以疾乞骸骨,拜太子太保,还第。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    进:进入

B. 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    拒:抵抗

C. 渠凶宿狡不敢发,发又辄得    渠:首领

D. 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    从:带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最,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

B. 临制,有两个意思,一是监临控制,二是皇后临朝称制。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 参佐,文中指参谋幕僚。封建时代地方官或者将领聘用参佐,必须得到朝廷批准。

D. 知,在文中是主持事务、管理地方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谠对朝廷忠心耿耿,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任职,都恪尽职守,功勋卓著。

B. 从谠因部将论安进攻沙陀人李克用不力,且擅自撤离驻地北百井,就派人将论安抓获,斩首示众。

C. 李克用借口与黄巢作战,多次索要财物。从谠登城对其进行说服,但李克用表面服从,暗地里依旧纵兵劫掠地方百姓。但是李克用归附朝廷后,从谠大度地赠送钱财给他,鼓励他与叛军作战。

D. 朝廷任命李克用代理河东节度使职务后,从谠立即让出官职,并叮嘱部下按照隶属关系听从李克用调遣,体现了从谠顾全大局的度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彦球本善意,且才可任,释不问,而付以兵,旷无余猜,故得其死力。

(2)兵不敢道太原,繇岚、石并河而南,独克用从数百骑过辞城下,从谠以名马器币归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陌生人到梅庄

黄建国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梅庄,打听马堂的家在哪儿。有人告诉他,马堂去双庙镇了,到后晌才回来。

“哦?”那个人这样说,显出很诧异的样子。

“找马堂有事?”

“唔。”

“去,到他家去等。”

但是,陌生人没有去马堂家,而是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然后坐到村口梅二的小卖铺前,买了一瓶汽水,有一搭没一搭地喝一口,一边望着通往双庙镇的路。中午,梅二问这个人要不要来一包方便面,他可以免费提供碗和开水,被陌生人拒绝了。

“不要。”他很简洁地说。

随后,陌生人捣出自带的干粮,咬一口,嘴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就汽水吃。他坐在小凳子上,目不斜视,沉默地等待着,让人摸不出深浅。没有人再敢主动开腔与他说话,因为他是个彪形大汉,又长着络腮胡子,看起来像一个身手不同寻常的人。梅二试了几次,终于鼓足勇气询问陌生人是不是还需要一瓶啤酒。这回,陌生人只摆了摆手,连口都不开了。

梅庄的人,没有谁见过一个外地人,来到一个他不熟悉的地方,居然可以有这样目无一切的做派。他们都被镇住了。他们分别站在不远不近的街边,朝这边张望。突然有人想到这个人是来找马堂的,忍不住叫了一声:“噢哎。”另一个跟了一句:“嘿呀。”第三个咽下一口唾沫,说:“啊哈。”他们想,马堂终究有麻烦了。马堂这几年跟外头交往太频繁了,又是贩卖牲口,又是建苹果库,还买了康明斯大卡车;他本人戴一副墨镜,石头镜片;整天骑着摩托车,日一声向东,日一声往西,把去双庙镇当玩耍一般;看看,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看看,远道而来的寻仇者找上门来了。马堂的麻烦这下大了。等着看,梅庄今天要发生点儿什么事情哩。

早已有人把消息在路上通报给了马堂。马堂倒很镇静,并不下摩托,一只脚撑在地上,摘下墨镜说:

“就一个人?”

“谁知道村外的果园里,有没有他的同伙埋伏着?”

“我没有仇家。”

“来者不善,你得防一手。”

“哈,”马堂说,“我又不是没见过三个浪子过队伍,走。”他拧一下油门,日一声奔回梅庄来了。

陌生人有些惊讶地站起来,对马堂说:“我找你呢。”

马堂不摘眼镜,问道:“你是谁?”

陌生人说;“我从北山来。我爸让我找到你。”

“谁是你爸?我不认识。”

“为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马堂现在取下了眼镜,捏起衣襟擦拭镜片。他看见村街上的人在渐浙围拢过来,便说:“借一步说话,到家里去坐。”

马堂没有关闭头门。从外头绕过照壁朝里望,可以看见他们两个面对面坐在上房厅里。一开始,马堂很响亮地拍了一下大腿,还高声“哦”了一下,后来说的话就听不清楚了,但很明显他们都比较激动。不久,陌生人和马堂同时出来了。马堂说:“你回吧。回去好好给你爸说说,啊,说不定我还要去看他哩。”

陌生人的眼圈有些红。梅庄人很不理解,那么高高大大的一个人,又有满脸胡子,眼圈却红了,这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有些心不甘。

有人问马堂:“事情了结啦?”

马堂说:“结了。”

“没敢动手?”

“谁动手?”

“这么说,你把他制住了。我就说么,在咱村里,不把他捶扁才怪呢。”

“至少卸他一条腿。”另一个人说。

梅二指着那个陌生人的后背愤愤不平地说:“长得像一堵墙,却是个抠皮,坐了大半天只喝了五毛钱一瓶的汽水。”

这时候,马堂说:“梅二,我要你五瓶啤酒行不行?我今天高兴,大家一起喝。”

梅二连声说:“好的,好的。”

马堂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委是不是?那是一九七二年的事情,将近三十年了。刚才那个北山人他爸当麦客给咱队里割麦子,他婆娘生了娃,青黄不接,娃吃不上奶水。我是打麦场场长,私下做主偷偷给了他二十斤小麦带回去。当时生下的娃就是刚走的那个大胡子。现在他爸得了绝症,临死前让儿子来谢称我一声,不然他合不上眼睛。就这么个事情,人心长着哩,那人是个孝子啊。你们想到哪里去了?”

几个喝啤酒的人咕嘟咕嘟往嘴里灌,没有一个人吭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陌生人连一瓶啤酒都舍不得买,只是喝汽水,这说明他继承了刚刚去世的父亲的遗志,做一个节俭持家的人。

B. 村子里的人对这个陌生人抱着畏惧的心理,是因为这个人长得很魁梧,而且以前也有人到村里来示威。这引发我们对农村治安的思考。

C. 马堂请大家喝啤酒,并且解释了事情来龙去脉后,大家都只往嘴里灌啤酒,没有人吭声,这说明大家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很内疚。

D. 村民们看见陌生的彪形大汉来找马堂“寻仇”,很多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这揭示了在农村经济能人的窘境,也在某种程度上批判了国人的劣根性。

2.结合文本,简析马堂的形象特点。

3.在村口开小卖铺的梅二是本文的一个次要人物,简析梅二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932年,12岁的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汪曾祺先后跟祖父聘请的张仲陶、韦子廉两位先生学《史记》和桐城派古文,获益匪浅。可以说,桐城派的古文风格影响了汪曾祺终身。

1935年夏,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取江阴南菁中学读高中。1937年暑假后,日本人攻占了江阴,江北也在危急之中。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庵赵庄避难。半年后,汪曾祺又在准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等校辗转借读。1939年8月,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和他的同学一起历尽艰难赶到昆明,报考著名的西南联合走学。最终,汪曾祺顺利考入该校中国文学系。

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相当艰苦,但汪曾祺不以为意。这里荟集了当时国内教育界的精英,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许多人后来成长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权威。中文系的课分必修、选修两种,讲课的都是个性鲜明学有专长的名教授,如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等等,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潇洒不羁的风度令同学们终生难忘。

汪曾祺读大二时,选修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课。沈从文讲课湘西口音重,声音又低,汪曾祺却极感兴趣。他觉得自己与沈从文心有灵犀一点通,沈先生也从心眼里喜欢上这个聪颖过人的学生。渐渐地,他俩的关系变得非一般师生可比了。沈先生对于学生的习作不厌其烦地修改、评点,发现出色的就推荐到一些报刊发表。沈从文由于年轻时常常夜以继日地写作,辛劳过度,落下个流鼻血的病。细心的汪曾祺好几次亲眼见到沈先生带有鼻血的手稿,内心受到极大震动。

西南联大四年的学习结束了,汪曾祺因体育、英语不及格,只好重读一年,履行补考手续。不料他们这届学生刚读了一个学期,就全部被政府征调为译员,随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去缅甸作战。当局规定,不服从征调者一律开除学籍。对此,生性散淡的汪曾祺作出了宁被开除学籍也不当译员的选择,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汪曾祺肄业后,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回家路断,谋职无望,一时艰辛备尝。1944年秋,汪曾祺好不容易到昆明北郊一所私立中学当了教员。他在这里结识了施松卿。施松卿是福建长乐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与汪曾祺同级,从西语系毕业后也到中国建设中学任教,成了汪曾祺的同事。两人互生爱意,相见恨晚。直到1946年7月,施松卿和注曾祺才结伴离开昆明。

施松卿回福建探亲谋职,汪曾祺一个人到了上海。这时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找工作实在太难。汪曾祺把自己的遭遇写信告诉了老师沈从文,沈先生立即从北京写信让李健吾帮忙。在李健吾的推荐下,汪曾祺来到上海私立致远中学任教,生活相对稳定起来。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作品集《邂逅集》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本小说集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复仇》《老鲁》《艺术家》等8篇,反映出他创作初期艰苦探索的足迹。

1948年2月,施松卿从福建来到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不久,汪曾祺也离开上海去北平,沈从文帮他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谋了个馆员的差事。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汪曾祺与施松卿很快结婚,婚后汪曾祺报名参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5月份,汪曾祺被留在武汉参与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夏,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分在市文联工作。那时,北京文联编着《北京文艺》和《说说唱唱》两个刊物,汪曾祺先到《北京文艺》,后到《说说唱唱》,都是做编辑。这一干就是5年。

这期间,汪曾祺的心情是愉快的。尤其令汪曾祺感到幸运的是,当时北京市文联主席是老舍先生。能在这样一位人民艺术家的领导下工作,学习他的道德文章,实在三生有幸。老舍先生平易近人,亲切随和,时有才华的青年人也是喜爱有加,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他预言:“北京有两个作家今后可能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

    (选自《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先后跟祖父聘请的张仲陶、韦于廉两位先生学《史记》和桐城派古文,所以汪曾祺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桐城派风格。

B. 老师沈从文带病写作以致血染手稿的精神,极大地震撼了汪曾祺的心灵。

C. 汪曾祺因体育、英语不及格,只好重读一年,履行补考手续,但因为拒绝为政府当译员而失去了学籍,所以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

D. 在昆明北郊一所私立中学当教员的两年生涯里,汪曾祺收获了与施松卿的爱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颠沛流离的生活,养成了汪曾祺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他后来宁愿不要毕业证,也不当政府的译员。

B. 沈从文从人格、文学、生活等方面对汪曾祺均有教益与帮助,这也是汪曾祺作出如此成就的一个原因。

C. 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找工作实在太难,汪曾祺只好在创作上作艰苦探索,以获得生存条件。

D. 老舍对汪曾祺做出高度评价,认为汪曾祺和林斤谰是北京最好的作家。

E. 解放后,汪曾祺参加了一系列文教工作和文学刊物编辑工作,遇到很多好老师、好领导,这进一步促进了他快速成长。

3.如果分别用“冬”与”春”概括本文内容,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智库的基本功能在于决策咨询。因此,与其他研究机构相比,智库的价值倾向性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智库如果希望它的政策研究具有较高的质量,不能不重视其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中立性。没有客观的学术研究,智库的政策咨询水平将难以得到保障。但是,现代社会选择理论指出,不存在可加总的社会总效用。在社会经济政策操作中,不可能做到所谓的“社会利益最大化”,所能存在的只是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那种没有价值取向的所谓“科学的”政策咨询是一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智库的政策咨询能够影响政策,在于政策制定者认可、接受、采纳它。不得不承认,能够获得认可、接受、采纳的政策咨询建议,不仅要求较高的学术质量,而且还必须与政策制定者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接受这种价值肯定或价值否定。智库产生政策影响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智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价值一致性或价值相容性。

智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价值取向一致性,目前在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中基本上是不成问题的。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与政府主要领导的思想保持基本一致,可以说是其发挥智库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使之失去了智库的基本功能,转化为政策决定者的笔杆子、政策阐释者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咨询者。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地位相对超脱的大学智库也就因之显得特别珍贵:它可以站在相对中立甚至相反的立场上提出政策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政府研究机构或准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短板。从这一点上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大学智库对于提供不同政策选择方案,对于提高政策咨询的质量,作用非常重要。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大学智库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大学智库的相对独立性并不会因其大学智库的身份而自动获得。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大学智库也可能丧失其相对独立性。如果这样,那么大学智库的副作用甚至会超过政府的研究机构。因为,大学智库的伪独立性将给政策制定者以更多的“科学”幻觉和错觉,使其建议更容易被接受。

除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宽松和社会宽容气氛,大学智库在制度安排上,必须充分保障其研究的中立性及价值取向的独立性。

(选自《大学智库:价值中立性与独立的价值倾向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库的价值倾向性比其他研究机构更为明显,原因是智库的基本功能在于决策咨询。

B. 因为希望政策咨询能够影响政策,所以智库重视其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中立性。

C. 在现代社会,那种没有价值取向的所谓“科学的”政策咨询是一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D. 智库产生政策影响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智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价值一致性或价值相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智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价值取向一致性,目前在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中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智库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B. 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决定者的笔杆子、政策阐释者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咨询者。

C. 因为可以站在相对中立甚至相反的立场上提出政策建议,所以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地位相对超脱的大学智库也就因之显得特别珍贵。

D. 中国大学智库对于提供不同政策选择方案,对于提高政策咨询的质量,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政府研究机构或准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短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集团之间存在利益博弈,那种没有价值取向的所谓“科学的”政策咨询是一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B. 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失去智库的基本功能,因而地位独立的大学智库特别重要。

C. 就目前而言,中国大学智库的相对独立性的获得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其本身难以自动获得。

D. 丧失相对独立性的大学智库的副作用甚至会超过政府的研究机构,因为其伪独立性将给政策制定者以更多的“科学”幻觉和错觉,使其建议更容易被接受。

 

作文

近半年,全国相关城市开始兴起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响应了国家低碳出行的号召,而且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及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提供了便利。

然而,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尤其是近期成都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校团委学生会活动举办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请言连贯,不超过84个字.

 

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1)上联:心系楚国愿到处美人香草。下联:                         (《离骚》)

(2)上联:人间无情夫妻不得相厮守。下联:                     (《孔雀东南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