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 落红满地乳鸦啼

B. 柳梢听得黄鹂语

C. 春山一路鸟空啼

D. 楼阁新成花欲语

 

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 “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自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 李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感充沛,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谲的境界。后世称他为“诗仙”。

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D. 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他的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 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 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 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 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 “星火”公益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资金捐助、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等途径,改善下岗工人的生活条件,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 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 记者坦言: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 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臭迹       眨眼      戛吱

B. 吞筮       窜来      仓皇

C. 攥住       嗜杀      蹂躏

D. 振痛       船梢      拖累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识(shěnɡ) 崔(wéi) 花(dí)  环(pèi)

B. (yīnɡ)  暮(zhēn)  血(yǔn)  霓(shǎnɡ)

C. 道(zhàn)  叹(jiē)   商(ɡǔ)   头(diàn)

D. 漠(sù)     迁(zhé)   青(zhǒng) 江(zh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 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4)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孔子谓季氏:“____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3.1)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9.1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注:王思廉:元初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西京杂记》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在描写人物上,王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时内心的悲苦,杜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后命运的悲惨。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而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山、嘉定之壤          界:邻近

B. 以予之言为然          卒:最终

C. 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了解,了然

D.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僵仆:跌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之上下       嬴而不助五国也

B. 予何以得此贞甫耶                     不拘于时,学

C. 贞甫独于书知好如此                   他日汝当用

D. 其卒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与沈贞甫初相识时,沈贞甫年纪还很小。其后两人成为连襟,又曾共居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而沈贞甫对作者又非常敬重。

B. 作者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困厄不堪,为世人所嗤笑,但沈贞甫一直对作者相知相敬,所以沈贞甫去世令作者非常悲痛。

C. 在文末的铭文中,作者表达了对沈贞甫好学之深的肯定和勤学之志止于疾病的惋惜。

D. 这篇墓志铭开头并不先叙贞甫的姓名、家世,而是从两人的相识和戚谊、交谊写起,后半始叙贞甫生平,文末始叙家世和卒、葬。一面倾吐自己的抑郁,一面称赞贞甫为人,读来亲切感人。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不 幸 而 病 病 已 数 年 而 为 书 益 勤 予 甚 畏 其 志 而 忧 其 力 之 不 继 而 竟 以 病 死 悲 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2)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

4.说说第⑿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把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展现了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并且还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点沮丧。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5123日,入选本试卷时,有删改)

1.

A. 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

B. 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C. 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

D. 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而且PM10之类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2.

A.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

B. 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开始就得益于他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的研究。

C. 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原因造成。

D. 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相比,相当客观。

3.

 

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指出(写序号)并加以改正。

①人杰地灵毓神秀,②一代诗圣出青莲。 ③斗酒赋诗李太白,④“把酒问天”酒中仙。⑤传统文化越千古,⑥绵州今日展新颜。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⑧蜀道如今变通途。

 

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3分,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尚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              。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A.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B.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C.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

D.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 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表示,APEC服装的设计由外交部主抓,经过严格招标和层层选拔,最后拟采用东道国首脑本人的意见为准。

C. 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D. “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动手,这种引而不发的行为在很多学生身上发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B. 香港黄金期货悖入悖出,2014年6月合约成交量为零,无最后成交价,现货黄金再现回落迹象。

C. 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D. 我,15岁,一个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地向文学刊物投稿。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搔痒      百搭       宝龄球       跋前疐后

B. 禀赋      拨冗       病秧子       弊绝风轻

C. 馆藏      缺憾       护犊子       骨梗在喉

D. 担纲      吟哦       擀面杖       波谲云诡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huò)      (lūn)拳       (wǎi)脚      兄弟(xì)墙

B. (chèn )齿    逗(gén)       (līng)包     溪水潺(yuán)

C. (chǐ)夺      (dàng)真      (fáng)间     刍(ráo)之言

D. (tiāo)     (shāi)除      (gé)蜊       管窥(lí)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 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终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除诗歌外。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____①____。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____②____,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进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置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____③____。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   项

18~25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82%

69%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72%

23%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74%

65%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35%

61%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A. ②①⑤④③    B. ④②①③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⑤④②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支球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丝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 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1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优美典雅,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