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两种人是:“         ”和“          ”。

(2)《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

点绛唇  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干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干已去官多年。②张元干,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吏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B.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C.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D.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诞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颜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

B.处士,古时候特指为皇帝处理事务的人,文中处士罗英帮助皇帝挑选人才。

C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D.行省,即行中书省,中国元代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文中有“巡视”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才能卓越,他受廉希宪推荐,被世祖召见,陈述当世之务,世祖非常高兴,后来他担任转运司调查并清除了各种弊端。

B.张雄飞,廉于财利,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

C.张雄飞,刚正直谏,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却认为,赦免的行为是刑法不公平的体现,圣明的君主执政不应该多次赦免犯人。

D.张雄飞谨慎有远见,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罪被杀,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核实有误,便令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去复查,而张雄飞对于皇帝的赏赐一直封存未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

(2)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没有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在官场有一定的人脉,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乡绅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里”字从田从土,即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从事农业的人群,不像游牧民族或商业人群那样四处行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 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蜀中司马胜之,辞官不做,“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华阳国志》卷十一)。宋吕大防兄弟四人,大防曾为尚书右丞,大钓嘉佑进士,大忠曾为河北转运判官,大临曾为秘书省正字,都曾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有人对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作过统计,发现乡村多于城市。这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在城市安置家眷。这种单向流动,在民国时期曾使一批有志之士深为担忧,而为乡村重建作过呼吁。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

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凝聚力也随之消失。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在城市良好的医疗条件保障下安享晚年,成了他们最合理的生活选择。“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失了“根”的记忆,而殊不知他们的选择,比之自己曾经批判过的“封建士大夫”,显得是多么卑微!于此,我不得不礼敬中国传统的乡绅,磬折于他们“归根”的壮举与高尚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当代人联想的贫穷落后的印象可能不同,传统中国乡村在古代文人及乡村耆旧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B.如果从读书人数量上来说,中国当代农村远远多于古代农村,却失去了从前的典雅与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和精神追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C.被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信奉的“叶落归根”的信念在周代就已出现,这一点从很多经典正史、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D.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蓝田《吕氏乡约》出自乡绅之手,南宋朱熹又作了修改,更有利于其传播,乡约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绅”就是士大夫居乡者,由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和未能出仕的读书人组成的“乡绅”群体,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质。

B.“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乡绅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

C.“恃田而食,恃土而居” 作为农业型经济社会特征,由字从田从土的文字现象即可看出,把村落称“里”自周代开始。

D.《华阳国志》中记录的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择选诸生,教授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根据有关统计,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乡村多于城市。

B.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但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使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了还乡的热情,飘于城市不思归,失去了根的记忆。

C.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及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

D.“叶落归根 ”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让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及有理想的革命者丧失了“根”的记忆。

 

作文

云南省昆明一小学教师,让期末考试成绩未达班级平均分的学生站上讲台道歉,承认自己“拖后腿”。

对此,有的家长对老师的做法表示支持,认为应该多让孩子认识什么叫责任心,多吃一点苦。老师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们为集体争光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有担当的意识,同时这也是一种挫折教育。

也有的家长认为,叫学生到讲台上向其他同学道歉一事“太过了”,没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因为,考得不好,孩子自己心里也难过,更何况没考好的话,最对不起的也是孩子自己,没理由要向全班同学道歉。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校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大会组委会要求各班为本班代表队写一段展示本班精神风貌的解说词以供开幕式上宣传报道组宣读,假设你是高三、十八班的宣传委员,请你为学校写一段介绍本班的解说词,160字左右。注意:在下面表格中的文字后续写,要有文采,文中出现的班级只能是高三、十八班,同时不得出现你所在班级任何一个任课教师的名字,否则,本题不得分。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或依据情景填写名句。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感叹时间过得很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8)《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10)《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二)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

2)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

3)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2)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贼。史思明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天子讨贼,食乏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州县并力             捍:抗击

B.史思明                 略:侵犯

C.宁以息其母弟曰           属:托付

D.后刺史之                 疾:疾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谏议大夫任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食乏人散            于其身也,耻师焉

C.天子讨贼            我呼入

D.帝还京师,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

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

檄取资粮,宁不与                 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

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欲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文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为儿童时,多其家                 游:游玩

B.因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C.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             素:向来

D.然予犹少,未能究其义               悉:全,都

2.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B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C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D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见上文)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鸿门宴》)

C.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D.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B.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C.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D.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⑨上官大夫短屈原于倾襄王 ⑩百姓之不见保

A.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⑩   B.①②/③④/⑤⑩⑨/⑦⑧/⑥

C.①⑦/②⑧/③⑨/⑤⑩/④⑥   D.①③/②④⑨/⑤/⑦⑧/⑥⑩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你的一项是

庠序之教 (古代的学校)殷勤之意 (恳切慰问)③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识)④厚币委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⑤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⑥连公府不就 (征召)⑦谬其传而莫能之者 (说出)⑧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代的道理)⑨老当益壮,移白首之心(宁,岂,难道)⑩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平常说话时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A.③④⑦⑨   B.⑤⑥⑧⑩

C.④⑤⑥⑦⑨    D.③④⑤⑥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的任务,那就是作者自己。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下列语句中,加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B.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C.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②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的人

A.责无旁贷   防微杜渐   山长水远   深孚众望

B.责无旁贷   未雨绸缪   地久天长   深负重望

C.当仁不让   未雨绸缪   山长水远   深孚众望

D.当仁不让   防微杜渐   地久天长   深负重望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______网格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坐阵指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砧板   安详   自鸣得意   乔装打扮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贻笑大方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投机倒把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niǎn  洿池(kuā)    踽独行      信手niān  (xián)更张

B.xiá   dàng    声名(què)起     角之势    开门盗(yī)

C.笑(yè)    qiān    矢志不      然成章fěi   同仇敌(kài)

D.    jiàn    发难数(zhuó)    圆凿(ruì)  并行不bè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元人民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买有读,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赖症。

读了以上材料,你更认可哪种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①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②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③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④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⑤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⑥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⑦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⑧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⑨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⑩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有删节)

【注】①凼,Dàng,塘,水坑。

1.文章第③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3.在文章第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唐诗是一个心怀天下、豁达飘逸的少年郎,一身白衣飘然,一把利剑锋冷,立于高山之巅;宋词是一个心思细腻、柔情难赋的小女子,一介广袖流苏,一支箫管声咽,驻于楼台之上。唐诗是潇洒的,一匹白马,一把青锋剑,笑傲山水间1             唐诗偶尔也孤独,孤独时,杯酒消愁2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