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 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A. 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 《窦娥冤》《哈姆雷特》 C. 《天下郡国利病书》太阳中心说 D. 《授时历》《神曲》
|
|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 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 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C. 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 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 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
|
下表为“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数据变化表,下列各项对其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 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C.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
|
“说话”(讲故事) 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 “斜阳古柳赵家庄, 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A. 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B. 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 内容凸显历史故事 D. 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
|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农业劳动的场景 B. 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C. “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 使用的生产工具
|
|
下图内容选自某理学著作的论断,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A. 程颐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王阳明
|
|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A.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B.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 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
|
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 A. 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B. 傅奕反对儒学正统 C. 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D. 契嵩反对儒学正统
|
|
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 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 B. “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C. 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 D.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