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三角贸易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农奴制改革

 

儒略历是以下哪一时期制定的历法

A. 大卫时期

B. 亚历山大时期

C. 凯撒时期

D. 屋大维说时期

 

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曾与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发生过布匿战争,这个强国是

A. 波斯

B. 迦太基

C. 斯巴达

D. 马其顿

 

在伯利克利担任执政官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当时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 首席执政官

B. 城邦大会

C. 公民大会

D. 五百人会议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______一带(  )

A. 希腊    B. 麦加    C. 巴勒斯坦    D. 罗马

 

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首陀罗

A. 掌管宗教祭祀

B. 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

C. 主要掌管军政大权

D. 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有的甚至沦落为“贱民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种姓制度    D. 《论语》

 

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种姓制度     

B.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分封制     

D.《汉谟拉比法典》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文帝、汉景帝为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经济上的措施有哪些?历史上把他们的统治称为什么?

(2)汉武帝是怎样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

(3)综上,谈谈你对如何实现民族振兴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法和谐共生,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在对待儒学的态度上,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措施,其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4)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某班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请你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三  丝绸之路上出土了很多文物,如罗马金币,波斯鎏金银壶“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片等。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2)骞凿空为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道路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道路”最远到达哪里。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请回答: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变法?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下图为《战国形势图》,请将图中数字所代表战役地点和国名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所对应的题号内

 

A.战国时期最大的歼灭战发生地

B.战国七雄中,被秦国最后灭的诸侯国

 

请把下图《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点和战役名称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所对应的题号内:

 

A.秦的都城

B.陈胜称王建立政权地

C.歼灭秦军主力战役发生地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褒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

    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2)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4)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制度曾长期有效运行。     

(5)秦统一中国,在历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史记》是我国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可以从中查阅的史料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北击匈奴

④汉光武帝整顿吏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 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 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华佗 —《伤寒杂病论》

C. 张角太平道    D. 张陵五斗米道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 巨鹿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楚汉之争    D. 长平之战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长江

B. 黄河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  )

①韩国         

②赵国       

③燕国          

④魏国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度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对诸侯国发展趋势的影响,不包括(  )

A. 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

B.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

C. 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多

D. 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如下图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

A.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 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B. 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C. 屡次迁都    D. 军事作战失利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如下图所示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  )

A.

B.

C.

D.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一朝代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料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