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比下面两位历史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这一规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清朝军官们很欣赏西洋步兵阵列,“但认为他们的士兵未必会这种阵势”其原因主要源自被总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中心主义,用戈登的话来说,就是“承认我们(西方)的炮兵是优越的,但却认为他们《中国)的步兵要先进得多——大炮差距来自于“物”,步兵差距则来自于“人”,“天朝子民”怎能认为自己不如洋人?

材料二:几乎是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当李鸿章得如日本名门子弟甘愿去西方工厂当学徒,以获得“制器之器”时,颇为感动,他建议朝廷在科举制度中对精通技术的应试者另设新科,以培养实用之才。遗憾的是,尽管李鸿章身为晚清第一重臣,但这一涉及体制问题的改革建议却从未被最高统治者认真考虑过。

材料三: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体制问题”通过什么事件开始出现改变?该事件在实用之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对“三角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②“三角贸易”的罪恶还在于把黑人当商品

③“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④“三角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原棉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1760年,英国进口了11.4万吨的原棉,至1787年,增至100万吨。从1840年开始,英国每天进口原棉数量达到166万吨。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的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C. 手工工场逐渐兴盛

D. 电力代替蒸汽动力

 

有学者在评价世界近代某国革命时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尽管在其之前发生,但此后美国建国的历程深深地受到该国革命原则的影响。据此判断该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新旧冲突日益加剧,新旧的不同,其要点并不在枪炮工艺或政法制度等,而在于思想。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胡适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A. 军用企业深入内陆

B. 民用企业逐步发展

C. 近代工业种类齐全

D. 机器生产由此开始

 

发生在北美的这场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列关于这场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当地的封建专制统治    B. 《人权宣言》颁布并流传于世

C. 启蒙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D. 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焦点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西方的学校教育

C.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米兰多拉(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A. 君权神授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启蒙思想

D. 民主科学思想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胜利

D. 土地改革完成

 

(2016年河南卷)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中共七大的举行    D. 重庆谈判的成功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这里强调了拿破仑(   )

A. 受到了德国人民的欢迎    B. 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C. 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 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题文)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台儿庄战役

D. 抗美援朝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由生于1818年的德国,青少年时代便萌生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为此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闸述此理论的文件是

A. 《人民宪章》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人、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些事件使

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西欧获得了急需的金银

C. 世界贸易中心转至美洲

D. 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建福州船政局

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 修筑京张铁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エ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好、工贼",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变化来看,图二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该事件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图三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A.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无私奉献

B. 廉政为民

C. 刻苦钻研

D. 居安思危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错误的共同点是

A. 对党内问题性质作出错误判断

B. 严重的“左”的错误

C.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大跃进”的影响

C.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