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下面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直系

冯国璋、曹锟

英国、美国

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三省

 

 

A. 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 B. 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

C. 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 D. 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A. 贪官横行

B. 割地赔款

C. 徭役繁多

D. 军阀混战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表现不包括(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 D.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卖国与复辟不得人心 B. 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C. 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D. 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材料表明二次革命被镇压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力量涣散 B. 列强干涉 C. 国民党力量强 D. 脱离人民群众

 

有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清朝统治 B.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C.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D. 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 1840年    B. 1856年    C. 1900年    D. 1931

 

《辛丑条约》后,一本读物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 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 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 列强联合发动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 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 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 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D. 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在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 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B. 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 戊戌变法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有学者: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成立同盟会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  B.  C.  D.

 

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题文)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 鸦片战争的炮声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战争的惨败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某班排练一部有关《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众反应的情景剧。下列台词有史实性错误的是 (  )

A. 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咱们的负担又重了

C. 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 要求加入拜上帝会,推翻清政府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  )

A. 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 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 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 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下面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三国干涉还辽

C. 威海卫战役

D. 辽东战役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清政府腐朽落后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日本《幽室文库》中写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

A. 日本侵占中国是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 B. 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 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 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期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近代史上,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几次战争后清政府分别与帝国主义签定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2)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响彻云霄。

(3)材料二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两个强盗指是哪些?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三个卖国贼是哪些人?

材料四: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5)请分别举出材料四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如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2016316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只要我们坚韧地走过来,让新经济形成新的“S型曲线就会带动起中国经济新的动能。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中国

 

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

B. 提高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 目的是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 实行计划经济

 

颁布于17世纪晚期,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文献是  (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在20世纪初,欧洲国家却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建立了两大军事集团,随时准备发动一场掠夺性的、破坏和平的战争。选出一个与另外三个是不同集团的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