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名片是最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特色、精神风貌的。它可以是一张静止的卡片,还可以是具有特色的人、事、物。四合院是北京建筑的名片,牌匾是北京老字号的名片,漫画是丰子恺的名片。你家庭的名片是什么?你班级的名片是什么?你学校的名片是什么?

请以“____________的名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和很多人形影不离。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高度智能化的手机有了自己的思想,你与手机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与手机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子恺的画》,完成小题。

子恺的画

叶圣陶

    ①推算起来大概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那时子恺在立达学园教西洋绘画,住在江湾。那一天振铎和愈之拉我到他家里去看他新画的画。

    ②画都没有装裱,用图钉别在墙壁上,一幅挨一幅的,布满了客堂的三面墙壁。这是个相当简陋而又非常丰富的个人画展。

    ③有许多幅,画题是一句诗或者一句词,像《卧看牵牛织女星》,《翠拂行人首》,《无言独上西楼》等等。有两幅,我至今还如在眼前。一幅是《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画面上有梧桐,有站在树下的人,耐人寻味的是斜拖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另一幅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的是廊下栏杆旁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地放着茶壶茶杯。帘子卷着,天上只有一弯新月。夜深了,夜气凉了,乘凉聊天的人散了——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些画不出来的情景。

    ④此外的许多幅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画孩子的特别多。记得有一幅《阿宝赤膊》,两条胳膊交叉护在胸前,只这么几笔,就把小女孩的不必要的娇羞表现出来了。还有一幅《花生米不满足》,后来佩弦谈起过,说看了那孩子争多嫌少的神气,使他想起了“惫赖的儿时”。其实描写出内心的“不满足”的,也只是眼睛眉毛寥寥的几笔。

    ⑤此外还有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当时看画的还有谁,也记不清了。大家看着墙壁上的画说各自的看法,有时也发生一些争辩。子恺谢世后我写过一首怀念他的诗,有一句“漫画初探招共酌”,记的就是那一天的事。“共酌”是共同斟酌研讨,并不是说在子恺家里喝了酒。总之,大家都赞赏子恺的画,并且怂恿他选出一部分来印一册画集,那就是一九二五年底出版的《子恺漫画》。

    ⑥那一天的欢愉是永远值得怀念的。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就拿以诗句为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

    ⑦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引起我的共鸣。有些事物我也曾注意过,可是转眼就忘记了;有些想法我也曾产生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再去揣摩了。子恺却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

    ⑧隔了一年多,子恺的第二本画集出版了,书名直截了当,就叫《子恺画集》。记得这第二本全都从现实生活取材,不再有诗句词句的题材了。当时我想过,这样也好,诗词是古代人写的,画得再好,终究是古代人的思想感情。“旧瓶”固然可以“装新酒”,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弄得不好就会落入旧的窠臼。现实生活中可画的题材多得很,尤其是子恺,他非常善于抓住瞬间的感受,正该从这方面舒展他的才能。

    ⑨佩弦的意见跟我差不多,他在《子恺画集》的跋文中说:“本集索性专载生活的速写,却觉精彩更多。”他称赞的《瞻瞻的车》和《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几幅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还有佩弦提到的《东洋和西洋》和《教育》,我也认为非常有意思。《东洋和西洋》画一个大出丧的行列,开路的扛着“肃静”“回避”的行牌,来到十字路口,让指挥交通的印度巡捕给拦住,横路上正有汽车开过——东方的和西方的,封建的和殖民地的,在十字路口碰头了,真是耐人深思的一瞬间啊!《教育》画的是一个工匠在做泥人,他板着脸,把一团一团泥使劲往模子里按,按出来的是一式一样的泥人。是不是还有人在认真地做这个工匠那样的工作呢?直到现在,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⑩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像佩弦一样怀念起江南、怀念起儿时来。扉页上还有一幅钢笔画,画一个蜘蛛网,粘着许多花瓣儿,中央却坐着一个人。扉页背面印上了两句古人的词:“檐外蛛丝网落画,也要留春住。”这样看来,蜘蛛网中央的人就是子恺自己了。他大概要说明,也画这些画,无非为了留住一些刹那间的感受。我连带想到,近来受了各方面的督促,常常要写些回忆老朋友的诗文,这就有点像子恺画在蜘蛛网中央的那个人了。

注:丰子恺(1898-1975),浙江嘉兴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1.第②段画线词语“相当简陋”与“非常丰富”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第③段内容,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想象人散之前的情景。

3.《子恺漫画》和《子恺画集》这两个画集有什么异同?

4.叶圣陶写的是丰子恺的画作,也是丰子恺这个人。读了文中对丰子恺画作的介绍后,你对丰子恺有哪些印象?

 

阅读《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完成小题。

北京的老字号和牌匾大有讲究

    ①老北京的商家铺户对字号和牌匾是相当重视的。往往在买卖正式开张之前,便开始琢磨起什么字号。其实,早年间许多做买卖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起字号。因为那会儿的文人墨客跟一些商家保持着密切关系。开买卖的人自己不会起字号,可以向文人墨客们去求个字号。

    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栅栏的内联升鞋店。创办这字号的店主赵廷肚里没多少墨水。鞋店开张前,为了起个好字号,他不惜重金,四处求人,最后选定了“内联升”。这三个字有讲儿:内,指大内,也就是朝廷;联,与连谐音,体现这个字号与大内有关系;升,有步步高升、连升三级之意。这个字号历经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③老北京的字号,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内涵,还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号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馄饨侯”“烤肉宛”等;也有以地名和名胜古迹做字号的,如“丰泽园”“玉华台”“柳泉居”等。此外,还有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如“砂锅居”最早的字号叫“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锅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这儿有个大砂锅,称其为“砂锅居”,后来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这些字号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也深受寻常百姓的喜爱。

    ④北京的老字号大多都有些来历,当然这些来历有许多“传说”成分。比如相传“天福号”这个字号是“捡”来的。乾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楷字,笔锋遒劲,他家开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这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修整了一番挂出来,很快便引来一些文人墨客争相品评,字号便慢慢地叫了出去。“桂香村”的字号来历也颇为传奇。当年创办“稻香村”的安徽人汪荣清,在由南方所进的桂花里,发现了10枚金戒指。利用这笔意外之财,他在1916年开了一家南味糕点分号,因为有意外拾金这个茬儿,糕点店的字号便定为“桂香村”。

    ⑤老字号和牌匾也有着不解之缘,文化内涵丰富。北京老字号的牌匾也多出于名人之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人效应”。“有头有脸”的大字号,都要请名人、名书法家来书写牌匾。比如: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虎头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鹤年堂”中药铺和“六必居”酱园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永安茶庄”的牌匾就是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写的。有了名人的捧场,名声自然远扬。

    ⑥北京老字号牌匾上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商家铺户的匾额以饱满端庄的楷书为佳。一来,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厚润的楷体字,象征着物阜年丰、财源茂盛之意。那些笔走龙蛇的草书或干瘪枯瘦的字体不宜用于匾额。

1.阅读①-④段,请简要归纳北京老字号的“字号”有哪些特点。

2.阅读⑤-⑥段,请判断下面(甲)(乙)(丙)三幅图中哪一幅不适合作北京老字号“都一处”的牌匾,并说出两点理由。

(甲)乾隆皇帝题       (乙)郭沫若题               (丙)老王题

3.下面是北京一家生产墨汁的老字号的牌匾。请你将牌匾上的老字号的名称按现代汉语书写规范,用楷体工整地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阅读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节选,回答问题。

    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

    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_______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

    我们不停地走动,广阔的细沙平原好像是漫无边际。我用手拨开水帘,走过后它又自动合上,我的脚迹在水的压力下也立即就消失了。

    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些东西,虽然形象仅仅在远方微微露出,但轮廓已清楚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出这是海底岩石前沿好看的一列,石上满铺着最美丽的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我首先就被这种特有的景色怔住了。

《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情节:__(不超过10个字)。横线处应该填入的船的名字是____

 

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小题。

1. 忽然门开了,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刚说了句话就出溜到地下去了。大家都惊慌地站起来,去扶那老车夫。茶馆掌柜叫人端来一碗白糖水。

2. 老车夫喝了几口糖水,慢慢缓过气儿来,说他又冷又饿,实在撑不住了。祥子连忙跑出去,________,放在老车夫面前。

3. 老车夫点着头向大家道谢。他站起来,要往外走。大家几乎同声叫他快吃,老车夫说,他的孙子小马儿还在外头看车呢。

4. 中年车夫帮他把小马儿叫进来。老车夫把羊肉包子给了他,自己只吃了三个。老车夫吃完,对大家说:“儿子当兵去了,媳妇嫁了人……”

5. 老车夫向大家道了谢,说还要去拉一趟,赶明早还得买煤做饭;好歹是自己的车,不用拿车份儿……祥子听了,心中一动,跟着老车夫爷儿俩出来。

6. 祥子看着这一老一少拉着一辆极破的车走了。他感到心中从来没有过的难受。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了。

 

(1)请结合《骆驼祥子》相关内容,推断第2幅图横线上应填的祥子的行为是___。由此可见,祥子具有__的性格特点。

(2)第6幅图中说“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了”,“他的最大希望”是什么?为什么说“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了”?

 

阅读《孙权劝学》和《卖油翁》,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刮目相待       

(2)公亦以此自矜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蒙辞军中多务       徐杓酌油沥之

B. 当涉猎             微颔之

C. 往事耳             其发矢十中八九

D. 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尔安敢轻吾射!

4.孙权与卖油翁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他人,既讲道理,又现身说法。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孙权

卖油翁

讲道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现身说法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既适用于孙权,也适用于吕蒙,他们都通过读书学习,有了不少收获。

B.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适用于吕蒙,他在短时间内获得突出的进步,使人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

C.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既适用于卖油翁,也适用于陈尧咨,他们都在自己的业务方面通过长久的练习提高了水平。

D. “恃才傲物”这个成语既适用于吕蒙,也适用于陈尧咨,他们都仗着自己有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旁人。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道出诗人对山西村_______民风的赞赏。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颔联描述好像已经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的情形,富有哲理。

B. 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

C. 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

D. 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不适。

 

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约客》)

(2)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登高远望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陈子昂登临幽州台,用“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自己面对茫茫宇宙时的孤独感;杜甫想象登临泰山之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自己终能实现目标,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木兰诗》——民歌——北朝

B. 《陋室铭》——刘禹锡——宋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

D.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①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建筑。一般来说,正规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以高墙屏zhàng,围成四合。

②大门开在宅院的东南角,以取“紫气东来”之意。大门内一般都有一个影壁,大多镶嵌在东厢房的山墙上,也有规格高一些的院落,采用独立影壁;影壁上常雕刻有各种吉利的图画或者吉祥喜庆的文字。

③接下来是垂花门。(A)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不迈出垂花门。(B)中国古代社会讲究内外有别,二门里面又称为内院,一般下人到此就得止步了。(C)

④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与垂花门之间,通常都有游廊连接。凡有游廊连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游廊是四合院开放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躲风避雨,也可休息小坐,观赏院内景致,游廊有各种彩绘雕饰(甲),更为宅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⑤中间的庭院,是全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家庭成员休闲、劳动的场所。站在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盛夏,一个院门关住了所有的热。院中石榴树已有好几十岁,繁茂的枝叶伸展开来盖住了小半个院子。阳光从斑驳的树叶中斜照下来,竟也滤去了那满身的暑气。趁着(乙),老爷坐在四合院中,眼微闭,手摇蒲扇,不时端起小茶壶啜上一口;鸟笼中的百灵鸟鸣声婉,臃肿的黄狗正懒洋洋地躺在脚边;正房门前青花瓷的大鱼缸中鱼儿游得畅快,胖胖的丫头们也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儿:好一幅(丙)的画面!

⑥“天棚鱼缸石榴树,          。”老舍先生的这一联,把四合院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睦、和美写得可谓是(丁),给人启迪,让人深思。

⑦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论款式,重传统。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不像西方很多建筑那样锋芒露。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关上大门,自成一统,将一个的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才会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坦然和美好,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chì)热    婉转(zhuǎn)    屏障    锋芒毕露

B.炽(chì)热    婉转(zhuǎn)    屏嶂    锋芒必露

C.炽(zhì)热    婉转(zhuàn)    屏嶂    锋芒毕露

D.炽(zhì)热    婉转(zhuàn)    屏障    锋芒必露

(2)根据语意,依次填入(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装修    天色    悠然自得    慷慨淋漓

B.装修    闲暇    耐人寻味    淋漓尽致

C.点缀    闲暇    悠然自得    淋漓尽致

D.点缀    天色    耐人寻味    慷慨淋漓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段抽取出来的,还原到原文中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A.(A)处    B.(B)处    C.(C)处

(4)“福”字是四合院的影壁上常见的文字,各种书体均有。尽管书体不同,但它们所表现出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却是相同的。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是(    )

A.第一幅图的书体是楷书,它厚重、方正。

B.第二幅图的书体是行书,它潇洒、飘逸。

C.第三幅图的书体是篆书,它古朴、圆润。

D.第四幅图的书体是草书,它连绵、奔放。

(5)第⑥段引用了老舍先生一副写四合院的对联,结合上下文看,最适合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黄狗蒲扇百灵鸟    B.小院茶壶青花瓷    C.老树新房四合院    D.老爷肥狗胖丫头

 

作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这首小诗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微生物让你爱上大草原

①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那里芳草青青,红花艳艳。置身于草原茫茫的天地之间,人们总是心旷神怡,情思悠远。即使没有去过这样辽阔的大草原,我们如果去郊外踏青,也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小草的清香之中。

②在过去,草原产生的令人愉快、宁静、健康的心境被认为是不可靠、不科学的,而且被童话、小说和诗歌渲染得有些夸张。然而,生物学和医学界的科学家们花了很长时间,得出了新的观点:我们的身体由微生物支配,这些微生物就像春天的草坪一样生机勃勃,所以在我们的体内,会有草原的特征和记忆。

微生物支配我们的身体

③科学家说,我们的身体里其实有着发达的生态系统,没有这种生态系统,我们就不能分解和消化食物。而在这一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微生物。

④微生物在健康的人类中完全占主导地位:在我们身体的 100 亿个细胞之外,有 1000 亿个微生物在我们的新陈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身体生息繁衍过程中的选择:如果我们把微生物的基因包括在内,那么我们的身体里就有超过10万个基因,而不只是 2 万多个。

⑤美国微生物学家布鲁斯·比伦总结道:“我们的身体是细菌的殖民地。”我们的身体被微生物所占领,不同的菌落在不同的身体器官里发展,尤其是在肠道里,细菌对我们的代谢过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⑥肠道的细菌生态系统的类型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们吸收营养的成功程度。例如,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的儿童出生时,肠道组织中便携带着一种固氮细菌,这种细菌一般存在于植物和藻类中,而在这种细菌的帮助下,即使这些儿童多年吃素,也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有肥胖倾向的人有特别有效的消化细菌,只咬一口饼干,他们就能吸收饼干中所有的营养物质,而瘦子们吃掉的食物则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

⑦不仅是新陈代谢,我们的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的平衡也不能完全由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控制。科学家认为,一个人感觉幸福与否,很可能也取决于身体里的细菌。

人与草原融为一体

⑧再来看草原,微生物的“生物膜”覆盖草原潮湿的表面,数以百计的微生物种类纠缠、吞噬、消除、提取和合成物质,这其实和我们体内微生物的运作是一样的。

⑨可以说,人与草原的交流关系意味着我们是草原风景的一部分。人类早期从草原上得到食物的那一刻,也将草原和它的居民融入自己的身体和基因。因此,当我们身处草原,不仅能感知到数百种植物和无数的昆虫组成了草地的生态系统,也会把自己作为这个场景的一部分。

⑩同样,草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之一,身处草原,我们可以感受到平时无法正确理解的东西。而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这种情绪不仅仅只是诗人和歌者的隐喻,更不是一个武断的臆想,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体里的感受。关于草原的情思,来源于有机世界的物理学,而作为一个个体,只有融入自然的世界,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和愉悦。

1.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我们的身体里其实有着发达的生态系统,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微生物。

B. 除了新陈代谢,我们的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的平衡也不能由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控制。

C. 我们体内微生物的运作和草原上数以百计的微生物种类纠缠、吞噬、消除、提提取、合成物质是一样的。

D. 草原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之一,身处处草原,我们可以感受到平时无法正确理解的东西。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词准确,请结合文中画线句来分析。

5.结合文章说明的内容,说说微生物是如何让我们爱上大草原的。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厉害了,我的娘

米丽宏

①那年春天,我娘病了。我请假,把娘接到我们在南山上的场区小住。

②风轻日暖的时候,我搬个椅子,铺得软软的。扶娘出来,坐在阳光底下,跟她一块远眺近看,闲闲说家常话。远近的树,有的在发芽,有的在开花。

③娘指着一树杏花,讲她的幼年。那时,她要看弟弟,背妹妹,打猪草,拾柴火,可是,淘得很。也是春天,她一手托着背上的小孩儿,一手攀着石缝,爬上墙头,去折杏花。她说,一棵杏树,她只消两手一抱,两脚一缠,一纵一纵就爬上去了。

④真像猴子一样啊。她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稍一用力,就晃啊晃的,晃得杏花乱飘。

⑤泼辣娇俏的野丫头,转瞬长大、成家,煞了野气,成了三个孩子的娘。

⑥村里人,有个统一的价值观:不顶吃顶喝的事,你做,你喜欢,叫“猴”。看谁谁谁“猴”的。有点“追求花哨、不务正业”的意思。正业是啥?无非吃穿。

⑦我娘,是个“猴”女人,她欢喜着一些吃穿之外的东西。

⑧我们村东山坡上,种了满坡杏。惊蛰过后,杏花开得噼里啪啦,东山坡上白浪滔天,但没有人说到杏花的美,更没有人去赏杏花。

⑨至多是某天早晨,人们端着饭碗在门外吃饭,有人朝杏花坡看一眼,轻描淡写说:“杏花开了。”多数的人朝那里瞅瞅,说:“该锄麦了。”也有人惋惜:“可惜那一坡杏,又酸又涩巴。种白杨的话,能当梁了。”

⑩但我娘年年要折几次杏花养着。我上学后,弟弟小,娘被家务困住。杏花开时,娘总让我给她折杏花。我乐意这样的差事——大约“猴”的基因,已流在血液里。

⑪我拣花苞繁密的,折一把回来。娘边夸边插在老花瓶里;然后装水放窗台上。此后天天早晨,她在花枝下梳头,很快乐的样子。纸窗上,投影着花枝阑珊,看着简单,却很难画。

⑫村里放电影《红楼梦》,关于林黛玉葬花,乡亲们普遍觉得这个编戏的人,有点太能扯了。至于吗?落个花,就哭成那样儿?

⑬只有我娘为那林女子忧伤着。

⑭其实细想,娘那时跟别人一样,天天在吃穿用度的困境里打转转,满脸愁容;为家族的纷争,断不了生些闲气。

⑮那时,我娘为三姑常来讨奶奶占点小便宜,颇不满。她说她们俩是“猪嘴狗獠牙,死不对眼法”。最厉害的一次,两人竟榔头闷棍、揪头拔毛混战起来。我奶奶站在堂屋高台,眼看着两人翻来滚去、乱成一团;拍下大腿,长叹一声,回屋念佛去了。

⑯三姑撤退以后,我娘理了理乱发,竟跑去北屋,向奶奶赔不是。我娘说:“娘,你宽心,我不是冲你的。你当娘的,接济儿女,没错;她做女儿的,不该!”

⑰混战殃及了种在影壁前的一株刺玫。娘好容易寻来、养活的花树,已打苞含朵,却被连根拔下,花叶狼藉。

⑱多年过去,娘说起当年的惨烈战事,好不羞愧。生活好起来以后,三姑也变了。她们和解,宽容,常常是有一点好东西,马上会想到彼此,交往也多起来。大的农活,干脆两家合起来一起做。

⑲不变的是,娘的“猴”。

⑳她对花儿、草儿、戏文的痴恋,简直近似恋爱般的情感,入迷,绵长,坚毅。我想,也幸亏那些“猴”吧,让人在饱暖之余,拥有另一个世界。心被花枝掩映、庇护,虽埋头尘世,却不会被时间和世俗风化。

1.文章以“历害了我的娘”为题,有何妙处?

2.文章写了有关娘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文章第③④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②茗(míng):茶。罍(léi):酒杯。蹇(jiǎn):这里指驴。泉、茗、罍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差,骑驴。③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④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⑤堕(huī)事:耽误公事。⑥恶()能:怎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风力虽尚______

(2)呷浪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选文是从写柳枝麦芽、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游览满井的喜悦之情的。

5.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慘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2.发散性思考:“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中,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综合性学习。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为“和”宣传)“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要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限20字以内)

(探“和”方案)所有的和平到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义之战是和平得来的基础。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在宜城殉国。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同学们实地考察,凭吊英烈,请你完善考察方案。

考察前,查找资料,了解张自忠将军抗击日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

考察中,         

考察后,写一篇日记,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寻“和”之用)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共享单车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方便了市民出行,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次放学时,你发现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同志正在给一辆共享单车加装私锁,准备自己随时能用单车。你及时劝阻,他却振振有词:“关你什么事了?你这个学生不好好学习,管什么闲事?”这时,你怎么应对?

 

诗文默写。

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②《大道之行也》中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的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憧憬美好,反思现实,是经典诗文中的永恒主题。“__________,君子好速。”(《关雎》)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北冥有鱼》)庄子奇妙的想象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卖炭翁》)卖炭翁凄惨的处境令人深思。

 

阅读名著,少不了摘抄。请把你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过程中摘抄下来的那段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写在下面。

 

根据例句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例: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衣无缝”“海枯石烂”“前进的步伐”“读了两遍”。(这四个短语类型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

B.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从句子的语气看,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C.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经过小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难忘印象。

B. 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 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孩子们唱响,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

B. 观众喜爱的演员邓超日前来到枣阳汉城,参加电影《影》的拍摄,并在这部电影中演绎了一个重要角色。

C. 在玫瑰海景区中的摩天轮转了一圈后,我顿时觉得目眩神迷

D. 唯有胸怀目空一切的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才能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八年级学习之旅即将结束,在旅途中我们欣赏了震hàn______人心的安塞腰鼓,感受了草长yīng______飞的春天美景,见证了王叔远精______的微雕技艺,领略了青藏高原上接______而至的风雪奇观……一路走过,一路收获!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清代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2.“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的“老”“瘦”是否妥当,试分析。

3.诗中有一句起过渡作用,找出来,加以分析。

4.最后一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乐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背诵《李凭箜篌引》,用诗句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 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 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因为它们都是作者喜爱的。

C.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D.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对课题《心血凝成的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指冼星海的作品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B. 形象地指出了作家在艺术道路上艰难而执著的追求。

C. 课题用夸张的手法,指出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尽心尽力。

D. 抒情化的题目,便于作者真情地赞美。

 

给加点的词解释

高秋______           ②不流______          ③ 中国_____

______             ⑤秋雨______          ⑥ 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