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

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⑾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盈然:漫溢的样子。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一、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断二: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以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

片断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4.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诠释题目含义最完整的一项是(     )

A. 感动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 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永恒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说明文阅读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②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③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④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⑤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⑥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从文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奇妙的对称世界”?

3.第④段画线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对照课文《苏州园林》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资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兵十万。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家贫,无从书以观________

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

③自谓可兵十万________

有土寇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一致的一组是(      )

A. 无从致书观/人多书假余

B. 每假借藏书之家/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C. 自练乡兵与角/手指不可屈伸,弗

D. 所擒/人几

3.翻译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新闻,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人民网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①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古人写景写物往往有神来之笔,比如写潭中鱼游来游去“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写春冬三峡水“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走进名著。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上面文段节选自元末明初___所著《三国演义》,它描述的是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__________。文中的“云长”是指关羽,在原著中,曹操被描绘成“奸绝”,诸葛亮被描绘城“智绝”,而他被描绘城“_______”。从文段可看出,他最主要的一个性格特点是忠肝义胆。请写出另外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

 

“人情与世态”多反映在凡人的故事里,即所谓的“人情小说”。下列对“人情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 《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

C. 《家》《春》《秋》——短篇小说——鲁迅

D.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作家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们都是好样的。”听完海上民兵连维护祖国南海海洋权益的感人事迹后,参观者们表示很受感动。

B. 外交部部长王毅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电话。王毅说,我们反对任何一方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言行,不允许任何人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

C.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D. 为了看书,那时的莫言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帮人家推磨、割麦子以换取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读得熟到以至于能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找出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方希望法方保持克制,避免再次发生冲突导致事态升级,同时积极回应相关人员合理诉求,主张广大旅法侨胞依法、例行维权。

B.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也是绿色树苗。

C. 多年来曾被“恐韩症”把中国队吓怕的队员们,在主教练里皮的精心调剂下,找回了精气神,3月23日在长沙以1:0战胜韩国队就是最好证明。

D. 为进一步加强“四项课程”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市中小学“四项课程”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市一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周,特级教师做客电视台“中考快车”栏目,在席间没有高谈阔论,而是言简意赅,为初三学子复习迎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 老师强调考场作文应质朴真实、以情动人,文采藻饰过盛就可能忽视了对内容、主旨的的追求。

C. 模仿经典能提高写作水平是有例可援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就借鉴了崔颢的《黄鹤楼》。

D. 平时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才能捋顺自己的思路,完善作文的语感,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形美质优的效果。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掺假     和蔼     诀窍     立杆见影

B. 热忱     躬行     玷污     焕然冰释

C. 荒僻     弧线     演绎     明眸皓齿

D. 料峭     笙萧     教诲     耿耿于怀

 

下面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jié)   玉(bó)     亮(zèng)   强不舍(guā)

B. (jū)    芳(xīn)    弱(chán)   人声沸(dǐng)

C. 暑(chǔ)   进(pián)   黑(yǒu)    瘦骨嶙(xún)

D. (lóu)   店(pù)     桑(xī)     相得益(zhāng)

 

请以“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规范。

 

阅读格尼的《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说那人很特,包含着反感、不讨人喜欢。

②田万方家就很特。早些年,人们没发现田万方家很特。田万方一家人都喜欢笑,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样子狡诈了些,人却憨实耿直,乐于助人。那时,龙老三家还没儿女,眼看年纪往上长,非亲非故的,田万方倒急得睡不好,常去寻些偏方,不是挖蚯蚓就是抓蚂蚁,泡了酒给龙老三喝。龙老三四十多岁得了双胞胎,田万方乐得像撒欢的耗子,看起来倒像他家生了双胞胎。屯里不管谁家有啥难事,田万方都是这样热心,平时也不招谁惹谁,遇见两家互不待见的,田万方就两头劝。那时,人们还没意识到田万方一家人整体很特,他们是多么喜爱田万方那黑不溜秋的一家人啊!

③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屯里的壮年男女开始往外走,他们看够了低眉顺眼的土坯房和一声不吭的漫天繁星,去那满眼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地方,赚钱,生活。

④田万方家的儿子媳妇没走,一直没走。人们问田全有为啥不出去,田全有说:“种地就好好种地,地里啥都有。对劲儿!”

⑤起先谁也没在意,出不出去是人家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也碍不着谁。屯里年老的人只是在老天爷用冰雹、山洪、烈日、狂风把庄稼毁了的时候奉劝田万方:“让你儿子出去吧,外面好找活,好赚钱。”田万方挺起枯瘦的脊梁嘿嘿两声笑,露出两排小尖牙:“要不是因为钱能换拖拉机换衣服换电,我不种那么多地,种够口粮完事。不出去。”又一个灾年之后,大伙又劝田万方让儿子出去,再不出去找点活,裤子都穿不上了。田万方望望天,看看地,俯身抓把黑土揉捏半晌,又慢慢起身把花白的头发挠了很久。“不出去!对劲儿!”田万方扯扯破旧的衣襟,斩钉截铁地说。

⑥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人们不会意识到田万方家特,心尖上也不会一点点生出矛头来。田地到外面玩,不是手里的豆包被抢了,就是裤腰上别着的木头枪给折断了。田地哭,回家拱到爹妈怀里蹭上一会就好了。这让那帮爹妈不在身边的孩子心里尤其气恼,回家朝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爹要妈,把老头老太太要得直抹泪。

⑦他们开始设法怂恿田全有出去,说不通田万方和田全有,就找老田太太说。老田太太不管事,他们又让外面回来团圆的人给田家媳妇说,把外面说得天花乱坠。他们还用外面寄回来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馋田地,让田地找爹妈要。哪知田万方一家人穿连档裤的,就是不为所动。田地有时爬到田全有肩上,像个小巨人出现在孩子们中间,惹得那些孩子回家闹腾。人们怨气也就上来了,背地里少不了议论。

⑧“那家人特,不是一般的特。看他家起那些名吧,田万方,田全有,田地,越叫越没边。简直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掉田字格里出不来,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的货。”

⑨田万方一家人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他们的排斥怨忿,使人们牙根痒痒的是这家人即使撞见大伙议论,也仍然是那副样子,小眼睛一眯,嘿嘿两声,龇出一排小尖牙。让人有怨气也找不到正地方发。有时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出现在傍晚话家常的人群中,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更让屯里的老太太们心生嫉妒,气得呸呸直吐唾沫。“这年头装腔作势的人总是有,碍手碍脚碍眼睛。”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像听不懂一样,双眼带笑,黝黑的猪腰子脸凹成深槽,把黄灿灿的夕阳盛得满满的。

⑩“这家人,不是一般的特!”人们说。

(节选自《啃春》,有改动)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万方一家人“特”的具体表现。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加点词“低眉顺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人物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如“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出息的货”“种地就好好种地,地里啥都有。对劲儿!”等。

B. 小说中描写田万方一家人的外貌,“黑不溜秋”“猪腰子脸”,实则反衬其情怀之高尚。

C. 第②⑤⑨段多次写出田万方“嘿嘿一笑,龇(露)出一排小尖牙”,写出田万方不为众人劝说所动,表现出他性格执拗。

D. 第⑨段中写“老田太太和田家媳妇手挽手,田家媳妇时不时给婆婆揉揉肩捶捶背”主要是为了表现田家媳妇体贴、孝顺。

4.比较第⑨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试分析写法上的相同点与用意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鲁迅《孔乙己》)

写法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意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在书信中与文化重逢》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近日,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在某网络平台开播了。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大咖云集,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然后由来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为喧闹的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节目一经播出,点击量就达几百万。

②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司马迁激愤的《报任安书》,韩愈义正词严的《祭鳄鱼文》,林则徐的私信,曾国藩的家书,徐志摩热烈的情话……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可入信,或壮怀激烈,或柔情缱绻,书信记录了爱与痛,穿透了历史烟云。

③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同是表达思恋,我们通常只会说“想你”,而在武肃王钱镠的信中,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在左权的抗战家书中,又是感人至深的“何时相聚?念,念,念,念!”而“云中谁寄锦书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悠长等待和对文字的珍重,在当下则更是难得。

④这些被公开的信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⑤今天我们谈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书信中对民族的挚爱,对真理和艺术的思考,对朋友和孩子的期许,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情,那些纠结与顿悟、忧愁与喜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远比浮夸的表演和快餐式的网络文字更加丰富饱满、生机蓬勃。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见字如面》的热播,引出“书信”的话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 第②段列举众多的名人书信,论证“书信的文学价值高”观点。

C. 《与朱元思书》流传至今,这一事实能作为论据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D. 本文语言生动,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彻。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2)与《见字如面》一样,近年来,《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节目,都取得了口碑和关注率的双丰收。结合文章,谈谈此类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喝汤弃肉不足取》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关于肉汤,有一个流传很久、影响很广的观点:“肉汤精华多,肉渣没营养。”所以,很多人有喝汤弃肉的习惯,认为鸡、鱼、肉骨等经过长时间炖煮,营养物质都已释放到汤里。

②研究证明,肉汤里面的营养价值很低,不足肉本身的1/10。喝汤弃肉是对食物和营养的极大浪费。肉汤的营养全部来自肉,肉类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营养成分。经过炖煮,汤里只有一些水溶性的物质,比如维生素C、氨基酸、小肽和钾元素,还有少量蛋白质会溶出来,但只有1%—2%。肉类所含的许多营养物质是非水溶性的,钙、铁和90%以上的蛋白质等还保留在肉块中。

③也有人说,不能溶在汤里的物质都是不易被人体消化的东西,吃了也没用。这是错误的观点。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喝汤弃肉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得到的营养太少了,起不了补铁、补钙的作用,蛋白质的摄入也不足。

④还有很多人以做出乳白色的浓稠汤汁作为烹饪成功的标准,认为乳白色的汤比较营养和滋补。其实,这种汤还不如清汤,它的脂肪含量更高,常喝无益。汤能变成乳白色,要归功于脂肪,乳白汤汁的形成过程就是脂肪乳化的过程。

⑤肉汤中脂肪含量高,钠盐和嘌呤含量也不少。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体内尿酸偏高,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痛风患者和“三高”人群喝汤尤其要注意。另外,也不能长期喝过热的汤,这会伤害口腔和食道黏膜,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人们“喝汤弃肉”缘于哪些错误的认识。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说出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________

A.肉类所含的许多(重要)营养物质是非水溶性的,钙、铁和90%以上的蛋白质等还保留在肉块中。

B.也有人说,不能溶在汤里的物质都是不易(难以)被人体消化的东西,吃了也没用。

C.这些物质可能(也许)会引起体内尿酸偏高,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D.痛风患者和“三高”人群喝汤尤其(特别)要注意。

3.下面这段材料拟用作本文的结尾,结合文章材料内容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材料】对于部分儿童和老人、术后体虚、肠胃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肉难以消化,而肉汤进食难度小,能快速被人体吸收。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说“喝汤滋补”也有一定道理。即便如此,喝汤也不要过量,以免影响正餐、加重胃负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汤文正公斌,抚吴莅任时,夫人公子皆布衣,行李萧然如寒士,日给惟菜韭。公一日阅簿,见某日市双鸡,愕问曰:“吾至此,未尝食鸡,谁市此者?”仆以公子对。公怒,立召公子责之曰:“汝谓苏州鸡贱于河南耶?汝思啖鸡,便可归去。岂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并笞其仆而遣之。又公抚吴时,有司报湖荡有莲芡,公驳还。吏固以例请,公曰:“例自人作,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惠。且莲芡或不岁熟,一报部,即为永额。欲去之,得乎?”后至京,贫益甚,赁居尾巷,御寒只一羊裘。冬月入朝,卫士识与不识咸目之曰:“此羊裘者,即汤尚书矣。”人谓公之廉直似海忠介,而去其烦苛,精敏似周文襄,而行以方正。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释】①抚,担任巡抚。②永额,固定的税赋额度。③烦苛,繁杂苛细,多指法令。④周文襄,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谁此者_________

其仆_________

③或不_________

④吏以例请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谓苏州鸡贱河南耶

A. 管夷吾举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 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其剑自舟中坠水(《刻舟求剑》)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有  司  报  湖  荡  有  莲  芡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5.文中划线句有何作用?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汉语魅力,某中学开展了“汉语周”活动。

【展示书法】学校橱窗展示了书法社团成员的作品。

①小华的作品是一幅楷书,请从下面三幅图中找出: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华作品字体的特点是_______

A.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B.行云流水、灵动飘逸      C.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诵读经典】九年级准备举行“唐诗中的物候”诵读比赛,小华选择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参赛,你认为不符合比赛要求,请向小华说明原因并向他推荐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语言】校报征集“汉语周”活动的新闻稿件,小华撰写的新闻稿有一处存在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A“汉语周”活动分为汉字书写、经典诵读、即兴演讲三个部分,由语文组负责策划与落实。B整个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自信大方,展示了广博的文化积累与独特的审美情趣。C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同学深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有语病的是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同志们,这本书是我从营政委那儿借来的。我读了很受感动。要是大伙好好坐着听,我就念。”

“快念吧!没说的!谁也不会跟你打岔。”

保尔看了看大家,大声地念了起来。最后几页念完了,他放下书,望着篝火,沉思起来。

选文中“这本书”书名是什么?书中主人公对保尔的精神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两项_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剖析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B.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牛魔王,从罗刹女那里借出芭蕉扇,熄灭了大火。

C.《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主人公汤姆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D.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故事充分表现了武松有血性、恩怨分明的性格。

E.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如救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与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在“百草园”里寻斑蝥、摘覆盆子等。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②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③为川者决之使导,__________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

⑤诗词中常用典故含蓄地表达思想。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重新得到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借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希望。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大国工匠》所介绍的24位工匠,技艺精湛,业绩非凡,令人叹为观止

B. 人们听了巫漪丽和吕思清合奏的经典曲目——《梁祝》,不由得触目伤怀

C. 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5月14日,川航一客机出现机械故障,机长刘传建力挽狂澜,将飞机成功降落机场。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五月的公园百花齐放,黄有孔雀草,粉有福禄考,红有矮牵牛——好一片“彩虹花海”!

B. 梦想的阶梯,需要艰辛的奋斗步步攀登;伟大的航程,离不开思想的灯塔指引方向。

C. 有人认为:中美贸易战落幕,双方声明的内容意味着美国赢了,专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D.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被评论家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第十届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在凤城河pàn隆重开幕,祥泰之州jiā宾云集。裸眼3D投影秀《意象凤城》,以盐税博物馆建筑立面和波光liàn滟的凤城河水面作为载体,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无与lún比的视觉盛宴。

 

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用相机留下美好的照片,这些照片就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瞬间,也记载我们生命中的故事。

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抒写真情实感,不套题、不抄袭。(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学术界按照大的方言区,将中国方言大致归为北方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等7大类。在7大方言区内还有众多的小方言,林林总总,难以精确统计。我国很多地方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之说,以闽方言为例,就可以进一步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和莆仙等5个次方言,属于闽东话的福州方言和属于闽南话的厦门方言相互之间基本上听不懂,足见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之大。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材料三】

图一、闽南语地区普通话水平调查情况

图二、某校八年级同学闽南语使用情况调查情况汇总表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

B. 汉语方言差别很大,大多数方言之间完全听不懂。

C. 从图二可以看出只有少数的同学会说闽南话。

D. 方言里蕴含着文化,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一的主要内容。

3.作为闽南语方言聚集区,有人提出让闽南语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略说分寸感

王子潇

①最近,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微信小游戏悄然流行起来。游戏画面极简,玩法也十分简单——让“小人儿”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通过触屏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起跳物的弹性,顺利跳到下一处则游戏继续;“不幸”掉落,则游戏终止。完成跳跃的次数越多,落点越接近降落物的中心处,分值也就越高。

②这款朴素至极的游戏迅速“火”起,原因自是众多。于我而言,这款游戏的魅力,不只其带给我的休闲与放松,更在于它让我从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有关“分寸拿捏”的趣味——按的时间太短,跳不到下一个“箱子”;按的时间太长,反倒容易跳过。想获得更高积分,就要力争跳到“靶心”处,这便要求手下的分寸感更精准无比。一次次跳跃的完成,也是一次次分寸拿捏的考验。这款游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分寸感带来的乐趣。

③仔细想来,分寸之事,似乎蕴于万物之中。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不至沸点水不开,行百里者半九十。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为山九仞却可能功亏一篑。火候不到或尺度失据,都会引来成效未满或过犹不及的遗憾。不久前有关“油腻”中年和“佛系”青年的热议话题,本质上也是关于分寸拿捏的思考——欲望过量、心态膨胀自是“油腻”萌生之肇始,但只看“病症”不看中年负担之重、奋斗之艰,未免是另一种“有失分寸”的偏颇之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的处事观念确有可取之处,但失掉青年朝气、放弃进取之心甚至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反倒陷入另一番失当的心境。大到自然万物、社会百态,小到人情拿捏、琐事处理,分寸感都扮演着微妙且重要的角色。

④只不过,人人皆知分寸重要,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常常因错误的理解引来另一番“失度”的行为。譬如,有些人将为人的分寸感理解为圆滑世故的“会做人”,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发现问题也要“视若无睹”,唯恐伤了“情面”、得罪他人,恰若《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务源,只求“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把责任感放在心上。这样的人,于事业上是慵懒无为、逃避责任,腐蚀高效务实的社会肌理;于生活里易虚与委蛇、心口不一,污染正直敢当的现实风气。  

⑤有些人将知分寸看做懂“规矩”,认为不懂“规矩”便是不明事理、不知分寸的表现。诚然,规矩要守,万事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是,如何正确理解“规矩”二字,结果往往千差万别。分寸不是陈规,更不是桎梏。守规矩、知分寸不等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是束缚思想、缺少创新动力的个人借口。

⑥当年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居民包产到户,在多少人看来是“不合规矩”“不知分寸”的莽撞之举。如今中国尽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回头想来不禁为当年小岗村敢为人先之举赞叹不已。  

⑦分寸之重,贵在精准。精准于尺度拿捏,更要精准于理解正确。做人通情理但守原则,做事讲法度但肯创新,这般的分寸才不会失准,这样的“功夫”值得我们继续修行。

1.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 一些人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就是“分寸”。

C. “知分寸”和“创新”之间并不完全矛盾,两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调和的。

D. 文章第⑦段总结全文,但是作者呼吁读者修炼分寸之“功夫”,多此一举。

4.结合本文的观点,对下面材料中人物的做法给以简要评价。

【链接材料】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告,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由于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父爱的盔甲

邓迎雪

⑴我们单位新来的养花师傅是一个怪人。

⑵他看上去约莫有四十来岁,个子不高,又黑又瘦,平日里话不多,整天阴着脸,好像有着沉重的心事。有时闲暇之际,同事们坐在田间地头拉家常,他则蹲在一边,头低着,一支又一支地抽烟。

⑶我原以为我和这个怪人会像陌生人一样平静相处下去,没想到,有天,我和他发生了争吵。

⑷事情的起因本来是一件小事。那天下午,我因为家里有事,忘了给菊花浇营养液。这件事被他发现了,第二天一上班,他劈头盖脸地冲我就是一顿训斥。

⑸我向他解释,他还是不依不饶。我有些生气,赌气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次没浇吗?”听我这样说,他顿时火冒三丈,瞪着眼睛,提高嗓门,大声说:“你还有没有一点敬业精神了?再这样下去,今年这花要是开不了,全都是你的责任!”

⑹我和他大吵起来。

⑺从此,我对这个脾气古怪、暴躁的人厌恶极了。

⑻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⑼那天,我和他一起在花田里忙碌,他的电话突然响了。

⑽他接通了电话,一开口,就让我大吃一惊。只听他的声音像调了蜜,透着无比的谦卑和柔和:“张老师,您好您好!我是梦帆的爸爸。”

⑾原来是他儿子的老师打来的电话,怪不得这样热情。

⑿电话那边不知说了些什么,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欣喜、激动。也许是这喜悦太突然,他有些语无伦次:“我这孩子不争气,老是不断犯错。他这次旷课那么多天,还不听从批评,简直是无法无天!我和他妈这阵子都气得不得了,快愁死了,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学校开除他。我真是太感谢您和学校了,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我这就告诉他,让他明天来学校上课,真是太谢谢了!”

⒀原来他的儿子在学校犯了错,现在老师宽大处理,让他回来上课。

我继续看向他,只见他像个态度极其认真的小学生,一迭声地在电话里答应着什么,眼角、眉梢绽着浓浓的笑意,脸上的表情舒展多了。

⒂接完老师的电话,他走到一边,低头拨电话。

⒃“帆他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张老师告诉我,学校同意让帆回校上课了,咱们不用担心,帆不会被开除了”,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抬起手,抹了把脸,停了一会,继续说:“我们以后要多用心管教他,可不能再放任自流了,尤其是你,可不能再娇惯了。”

⒄打完了电话,他坐在田边,嘴角噙着微笑,一动不动地望着眼前的花苗。

⒅发了一会呆,他又拨通了一个电话。

⒆“小帆,学校让你明天去上课,”他的声音里有一丝强压下来的欣喜,又有一种努力想表达的威严,“你要好好珍惜学校给你的这次机会,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上学后,要多请教老师和同学,抓紧把耽误的学习给补上去。”

⒇完全是一副严父的口吻。

(21)那天,他的心情明显比以前好了许多,脸上的愁容消失不见了,我甚至听见他在花田里悄悄哼起民谣。看着他消瘦孤独的身影,我忽然对他这一段时间来的冷漠和急躁释然了。

(22)我无意中看见了他生活里的另一面,在他看似坚硬的阴冷的盔甲背后原来深藏着一位父亲的无奈和脆弱,以及敏感又深沉的慈爱。

(23)爱是到达心灵最近的距离,我决定原谅和他以前的种种不愉快,只是不知,他的儿子有没有懂他的那颗心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表坚硬阴冷的“他”,内心却蕴藏着无奈、脆弱、敏感和深沉的慈爱。

B. 文章叙述“我”和“他”争吵的事,主要是为了体现“他”脾气古怪暴躁。

C. 第(15)段“接完老师的电话,他走到一边,低头拨电话”是个过渡段。

D. 第(21)段的“脸上的愁容消失不见了”与前面“整天阴着脸”相互照应。

2.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以展示“我”对“他”的情感变化。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14)段画线的句子。

4.文章以“父爱的盔甲”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武帝①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②,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注释】①晋武帝,即司马炎。②申其怀:申诉自己的心意,在这里指劝说晋武帝废掉太子司马衷。                               

(节选自《世说新语·规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    (2)王之甚矣__________

(3)帝在陵云台上坐________    (4)如醉跪帝前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B.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C.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D.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4.邹忌和卫瓘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