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 面对姹紫嫣红的花朵,你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

C. 溱潼会船节开幕式上,龙船呀、篙子船呀、划子船呀……每条船驶过观礼台前,都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D.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各部门要心无páng wù抓生产,合理tǒng chóu做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件中

汲取到快乐,他无法拒绝

这每一天的馈赠!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要求: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片段。

    少年正是读书时。①鲁迅先生少年时读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有困意,就会吃一个辣椒振作精神。②宋濂少时家境贫寒,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③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小时候和哥哥姐姐玩捉迷藏时,常拿着一本书,藏在角落或桌子底下看书,忘了做游戏。④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多次立下战功,但是却不爱读书,在孙权的劝导下,吕蒙开始读书,很快让人刮目相看。⑤书法家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年少的日子里,让我们捧起书本,努力读书吧!

(1)文中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意见为:______

(2)文中①到④句,第__句与文章中心联系不够密切,可删去。其余三句顺序应调整为:_______。(填句子序号)

 

我的和蔼、善良的行为博得了皇帝和朝臣的欢心,军队和人民也普遍地喜欢我,所以我就抱着在短期间内可以获得自由的希望。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他们。人民渐渐不大害怕我对他们会有什么危险了。有时候我躺在地上,让五、六个人在我的手掌上跳舞。男孩子和女孩子也敢走到我跟前来,在我的头发里捉迷藏了。我在听、说他们的语言这一方面,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他们在一根白色的细绳子上表演,那根绳子大约有两英尺长,离地面有十二英寸。

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会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

大官们也常常表演这种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掉本领。大家都认为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跳得比全王国的任何大臣至少要高一英寸。他曾经在一个固定在绳子上的木盘里接连翻了好几个跟头,这是我亲眼所见的。而那绳子的粗细就像英国最普通的那种包扎绳。如果我并没有偏袒谁,那么据我看来,我的朋友内务大臣瑞颛沙的本领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大臣的本领也都不相上下。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曾经有几个人就是因为跳绳舞而摔断了胳膊和腿,这也是我亲眼看到的。大臣们奉命表演的时候,危险就更大了。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比以前更有本领,更想胜过同僚,过分卖弄自己,所以难得有不失事的,有的人甚至跌过两三次。听说在我来到这里以前一两年,佛林奈浦险些儿跌死。要不是皇帝的坐垫恰好摆在地上减轻了跌落的力量,他的脖子早就折断了。 

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寸长的精美丝线放在桌上。一根蓝的,一根红的,还有一根绿的。这三根丝线是皇帝预备下的奖品,用来表示他对一些人的特殊恩典。这种典礼在皇宫大殿上举行,候选人员都要在这里比试和前面完全不同的技艺,在新、旧大陆的各个国家中我都没有见过类似的玩意儿。皇帝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和地面平行,候选人员一个个依次跑上前去,有时候跳过横杆,有时候在横杆下面来回爬几遍,这完全要看横杆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形而定。有时候皇帝和首相各拿着木棍的一头。有时候也由首相一个人拿着木棍。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他们都把这些丝线缠两道围在腰间。这种丝线朝廷上几乎人人都有。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三章,有改动)

1.选文中的“宫廷游戏”主要有哪几种?大臣参与游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宫廷游戏

大臣参与游戏的目的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他曾经在一个固定在绳子上的木盘里接连翻了好几个跟头,这是我亲眼所见的。

曾经有几个人就是因为跳绳舞而摔断了胳膊和腿,这也是我亲眼看到的。

(《格列佛游记》是想象性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亲眼所见”“亲眼看到”?)

(2)这种丝线朝廷上几乎人人都有。

(从 “几乎人人都有”中,你读出了什么?)

3.结合选文及下面片段的内容,说说利立浦特小人国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皇帝的野心总是无法测度的,他似乎一直在想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灭掉,化为自己的行省,派一位总督去统治。他要彻底铲除大端派亡命之徒,强迫该国人民也打破蛋的小端,这样他才可以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君王。

(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第五章)

4.下列原著内容,属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经历的是(  )

A. 为获得自由,格列佛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木箱被老鹰误争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得以脱身。

B. 格列佛在这个国家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替国王递送信件、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C. 格列佛随身带着火石、火镰、取火镜等物品烤食物吃,他用自身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人类最易满足;需要是发明之母。

D. 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受到优待很不满。格列佛只得在伙计的帮助下,造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该国。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材料三】

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1)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2)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3)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雷冬梅,2003年第15期,有删改)

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对说明大雁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2.下列诗句借雁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请将其归入材料三对应的小标题中。(只填序号)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应归入小标题______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应归入小标题_____

3.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

4.仿照材料三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下面诗歌借孤雁抒发的感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注释】①帖帖:安静的样子。②残灭:毁灭。③豫:通“与”,参与。④易与:如同说容易对付。⑤经义目: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⑥汗漫:这里指文字洋洋洒洒。⑦梨洲先生: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皆______      (2)俄顷而______     (3)于书无所不读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先 生 窥 视 架 上 有 明 史 料 数 十 册 读 之 甚 喜 数 日 而 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记叙了万斯同的早年故事,一个顽劣的少年转变为一个喜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的少年才俊。

B. 选文先写父兄对万斯同的轻视、嘲笑,再写父兄对他才华的吃惊、重视,前后对比,收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C.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一句,描写了伯兄的神态、动作,从侧面表现了万斯同“应试”所展现的才华。

D. “几失吾弟”“几失吾子”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弟弟(儿子)差点失去生命,为此而伤心难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掀起了全民“诗词热”,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乐呵铺子】:节目中诗词大多耳熟能详,很多就是中小学的课文,让人觉得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一点也不生僻。节目组也针对不同的歌手、不同的人物故事去找与之相适合的诗词。

【灯火阑珊】:节目注重经典性与时尚性结合,时尚性就是当下的音乐。主创人员在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不是沿用,而是创造,这样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

【飞龙】:被邀请的传唱人不一定是大腕,但一定是适合这个舞台的人,他的身上一定与古诗词有着一段故事。现实中有很多普通人都在做着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有关的事。

【ak47】:不论是文章诗词还是歌曲,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精致细腻的技巧,而是其背后蕴藏的真情实感。

1.根据前三个网友评论,简要概括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三大特点。

①选材避免生僻,耳熟能详;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从下面课文中选择一篇作简要分析,来印证网友【ak47】的观点。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 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D. 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7)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自古多情伤离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李白依依惜别的深情;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类似的表达。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 和xù______   (2) 震hàn______   (3)默____  (4)  心如意______

 

请在横线上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句子。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个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时节中,总有一些人、事、景、物芬芳了这个世界,点亮了我们的生活。

请以“春天里的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散文《那条河流》,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我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那条河流”的含义。

2.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认为理所当然→_________→ 明白→__________ →怀念(反思)

3.请分析短文⑨⑩在文中的作用。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给第③段划线句写一段批注语。

 

阅读《老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段对老王个人品质方面的表现,可以一个_____字来概括。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____________ 的品质。

3.“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请你说出其中的含义。

4.选段“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体会“强”字的表达效果。

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战国策·西周策》)

【注释】 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同“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⑴ 以 钱 覆 其 口              ⑵夫 射 柳 叶 者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__   (2)尔安敢吾射 ___________

(3) 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   (4)左右皆曰“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根据《卖油翁》一文内容拟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康肃公开弓射箭显神技”,你能拟写出下联吗?请将你拟写的下联写在横线上。

下联:                       

5.【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本诗描写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作者也经历了一个由_______________的心路历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

2.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王维《竹里馆》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完成试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⑴上述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

⑵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他的命运三部曲是:_________

——不甘失败——__________

⑶ 江海中学七(2)班拟举行“书香悠悠伴我行”读书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星期天上午,班长王东前去邀请老舍先生的儿子、知名作家舒乙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大家做名著阅读专题讲座。假设你是王东同学,见到舒乙老师之后,你准备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gē yǒng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A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 yōu ji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níng jù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青少年要发扬和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人生中总会有许多新的起点,而每当我们面临新的起点时,心里总会有一些忐忑,但同时也有产生一种力量催我们前进,这力量可能是鼓励、自信、勇气、爱……,这力量可能来自他人,也可能来自自己。但只要我们带着这力量上路,我们一定会迎来灿烂明天。

请以“带着 __________起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生, 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 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 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 与班上的其他同也极少来往, 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 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 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 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 循声望去, 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 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 你笑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 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 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 一把抢过他的画, 圆睁着愤怒的双眼, 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 “潘小锋, 你给我站到墙角去! ” 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 竟敢丑化老师! 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 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后, 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 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 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 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 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吧。知道这一切后, 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 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 坐一坐, 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 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 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⑾“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 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 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 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 您瞧, 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⑿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 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 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 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 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 说道: “老师见笑了, 小孩子瞎画着玩, 上不了台面的。”

⒀我笑道: “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 别说还蛮像。”

⒁“对不起, 老师! 我不是有意画您, 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 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说道。

⒂“潘小锋, 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习, 可以向这方面发展, 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 “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

⒃“我会的, 没问题。” 他爽快地答应了。

⒄我欣慰地点点头, 说: “好了, 我也该走了。” 他父亲忙说道: “那我送送您吧! ”

⒄“不用, 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 他会有出息的。”

⒅告别了他父子俩, 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 抬头望着天空, 繁星满天, 装饰着静谧的夜, 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 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 虽然小, 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阅读全文, 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第12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请简答。

3.小说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作标题有何妙处? 作用是什么? 请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③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涉:趟水,步行过河  ③道:指规律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①自_________   ②________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自夸    B. 之  斜着眼睛看    C. 与水居  一天    D. 见舟而之  害怕

3.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综合性学习。

我校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信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默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主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炮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文段选自《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

(2)文中的“双寿”是指_____,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他新生活的开始。

 

仿照例句,完成下面的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在沸腾的操场上,_____________,在教室的课桌上,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 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 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创卫工作”让临泽城悄然蜕变:社会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B. 在临泽二中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初三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第三、四组。

C. 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 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