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路上,我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 (提示:成长路上,我收获了……或者:成长路上,我丢失了……)(2)叙述亲身经历及其感受。(3)不少于600字。(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校名。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②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1)________(A.热烈  B. 酷烈  C. 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③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④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⑤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         他不放弃,         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⑥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2)_______(A. 阻挡  B. 影响  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⑦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将其代号填入文中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

2.阅读第五段,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

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试做简要分析。

4.文中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赏析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追上我后又为什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身归去?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中学到了什么?

 

向生命鞠躬

◆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他活捉了。此时儿子还没有害虫益虫之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儿子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⑥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跑了!跑了!”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方法逃跑。

⑦儿子手里捏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里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⑧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相信我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

⑨儿子手里握着的草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儿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蹑手蹑脚”这类词很有特色,请在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

2.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段儿子连忙。这一分别表现儿子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4.根据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它是害虫而轻视难以想象→【     】→为之震惊→【    

5.在小说结尾“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我为何“鞠躬”?说说你的理解。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体可遭辱没,家园也可破败,但故国却不能忘记。”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1.读了全文,你觉得“失根”怎么理解?

2.写出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六字成语_____

3.第⑤段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在文中漏掉了,请问应把它还原在哪两段之间?

5.请把第⑨段划线句加以提炼,使之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对仗。

6.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读第⑥段划线部分,请再续写一句。

7.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神童庄有恭

粤中①庄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③非凡遂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指厅事④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⑤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厅事:指大堂。⑤卒:军中伙夫。

1.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时为放风筝之_______

曾读书否______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______

指厅事所张画幅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遂诘之曰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4.读完这则文言故事,可以看出庄有恭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5.古今中外辑录了很多像庄有恭这样年少有才的“神童”,比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求写出人名和事例)

6.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仔细观察下面的对联,完成填空。

上联:日在东,月在______,天上生成明字  下联: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______字。

 

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⑴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中侧面表现吕蒙进步之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描写诗人因闻笛而思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晚春中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些词语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桑梓”代表“家乡”。请写出下列词语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①梨园_________汗青_________ ③杏林_________ ④丝竹_________

 

请根据你积累的文言知识和音乐常识选择填空(选填代号)

A     B     C     D

古代的音乐讲究八音,即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金,如钟、铃类;石,如____类;土,如缶、埙类;_____,如琴、瑟类;____,如管、箫类;匏,如笙、芋类;革,如____类。

 

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微不      意思:________     章显志  意思:_________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斓,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我便陪着父亲在门槛上坐了一会

_______改为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五星红旗之所以耀眼夺目,是因为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_____红的热血染成的。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________而不舍。

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_______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sǒng________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2)书写工整规范。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

(1)本文中的第⑤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都运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请简析这样的设计在各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本文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许是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顶霜傲雪的梅花。

②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太阳挂在空中,很明艳,却总好像放不出一点热量的光芒。一排排落尽树叶的杨树树梢吱吱地奏着寒冷的冬曲,更加衬托出寒彻刺骨。街上行人渐稀,都给寒冷的北风逼仄到温室里去了,只剩下一天一地的寒潮。这时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降临,那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天寒又见梅花开。我家室内阳台上的那株腊梅又开花了。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花诗意盎然的气息。

③到过广州南雄梅岭的游客或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1926年12月7日,何香凝来到广东大余县时,正值冬日,梅岭为大雪覆盖,只有红白的梅花盛开,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何香凝,以致她在岭下等船时,又独自返回梅岭观赏。梅花傲立雪中,悄然开放,何香凝感慨无限,赋诗一首《重游大庾岭》:“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表达了自己相信革命终有一天要胜利的信念。

④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感受了梅花的孤清高洁,见过梅花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乱写梅花纵复横,千株万株虬如铁。”这是当年武将彭玉麟看梅的感觉。“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陈元晋对月饮酒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这是文人的感觉。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之一):“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香雪”,指梅花,他说我有江南的铁笛,我要靠近一枝香雪的梅花,而且要“吹彻玉城霞”,使我的笛声一直飘到天上,飘到“玉城”的云霞之中。张惠言说,因为我受了感动,所以我要让铁笛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的玉城,让那玉城上的云霞都受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⑤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叫王梅,在高密一家金融部门工作。一听她的名字,就让人想到梅花,她的人品犹如梅花。那是去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节,她的年已80岁的婆婆被摔倒跌成重伤造成骨折,卧床不起,需要照顾。她的85岁的公公因腹部主动脉血管瘤,亟需手术治疗。这当儿,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梅,一边劝身体还在养病的丈夫,一边联系潍坊人民医院需手术治疗的大夫。等到潍坊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公公作为85岁高龄虽然手术成功,但身体极度虚弱。三天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公公拉尿在床,都由她一个人收拾,不明内情的病人家属夸这位老人有个“好闺女”!过年回家后,需要24小时看护,这副重担又几乎全部落在了这位柔弱的女子身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对王梅来说,“公婆就是俺爹娘”。在她看来,“照顾好公婆,才是俺做儿媳的本分呢!”有同事这样赞美她道:“王梅心中有大爱,困难面前不言败;伊人心中有大德,绚丽梅花朵朵开!”

⑥别样梅花别样情。辗转斗室,静观梅花,无言诉说着倾慕,尽情享受着心灵的纯净安然。此情此景,我的情牵梦绕,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1.请阅读第④段,分点简述梅花给人带来的影响。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3.文章以“天寒又见梅花开”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简析。

 

①一位朋友对紫苏情有独钟,遂买了几盆回家,经常浇水、修枝。然而,待紫苏长成后,却始终不闻其香。朋友不禁感慨:看来有些“关心”实属多余。

②同为紫苏,置身野外,香味清爽而持久;放于室内,照顾有加,反而失去了芬芳。植物的这种特性,与人的职业发展规律颇有几分相通之处。俗话说,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经过反复摔打、磨炼,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并且,在这些人看来,困难既是挑战的同义词,也是成功的垫脚石;不回避眼前的苦,恰恰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③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惧艰险、不辞劳苦,情系百姓、为民服务,牢牢扎根基层一线,才能丰富阅历、增强本领,赢得群众的认可。当年兰考风沙最大的时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用心血浇灌出绿荫成片的焦桐树;海南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总是天不亮上班,天黑了还没下班,找最难的事去做、找硬骨头去啃,引领边陲贫苦山乡大变样。正是依靠无数党员干部带头“自讨苦吃”,一件件大事水到渠成,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干群间的距离也因此大大拉近。

④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平坦,在前进过程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正如宝玉没有雕琢难以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产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艰辛、不挑战一次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最终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一家国外天文台在他逝世后发文哀悼:“我们怀念他的勇往直前和对天文学的热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砥砺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

⑤“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世界上没有无解的挫折,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当我们习惯在逆境中积蓄前行的力量,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1.根据全文内容,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述本文标题的好处。

2.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论证方法,把_____________比成宝玉需要雕琢、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①-③段的论证思路。

 

①前两天,一条微博意外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发帖称,“天哪,楼里有家人,貌似媳妇怀孕了,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家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该微博被很多媒体转发。

②WiFi辐射成为公共议题,舆论当然不是乐在戏谑这位“中国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因为随着WiFi的普及,各种“想当然”的担心还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③事实上,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有时张冠李戴,就带来了心结般的“辐射恐惧症”。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比用于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差了上亿倍的量级,比一次CT则差了近万倍。WiFi其实与手机信号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

⑤再说了,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生活中电磁波辐射量,只有24小时不停地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下,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⑥这几年,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防辐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妇的“标配”。只是,专家早就提示,类似说法纯属商家炒作,都是忽悠。

⑦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但如果一味将辐射妖魔化,恐怕只会因噎废食。眼下,我们身边的辐射源确实越来越多。然而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只须坚持“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既不掉以轻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电器辐射参数指标,适度远离辐射中心,理性关注,科学防护,辐射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危害,完全不必担心。

B. 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

C. 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纯属商家炒作,不足为信。

D. 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

2.根据本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第①段由一条微博谈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把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量和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以及CT的辐射量进行比较,具体说明了        

3.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你的同学小明也患上了类似文中的“辐射恐惧症”,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劝他放下心理包袱,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辐射。

 

杨震孤贫好学,明①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②,众人谓之晚暮(晚暮:年纪老了,出来做官太迟了),而震志愈笃。邓骘闻而辟③之,时震年已五十余。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④,道经昌邑,故(从前、原来)所举荆州茂才⑤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遗震。震曰:“故人(老朋友我)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①明:精通。②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③辟:征召(某人做官任职)。④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⑤茂才:秀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众人之晚暮___________            

②而震志笃  ___________

③夜怀金十斤___________         

④密而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邓骘闻而辟之

A. 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B. 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3.用“/ ”按要求标出下面两句的朗读停顿。

(1)时 震 年 已 五 十 余(主语和谓语间停顿)

(2)不 答 州 郡 礼 命(动词和宾语间停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⑵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5.选文中的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述。

 

阅读杨巨源的《折杨柳》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自选角度,赏析诗歌的最后两句。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兴楚学校积极响应兴化教育局的号召,开展了“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为主题的“深度阅读”活动。

【读书倡议】下面是兴楚学校在本次活动中发出的倡议。

(1)倡议书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指出来并修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倡议书补写一条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秘探幽】有同学在读书活动中搜集到了以下的两诗句,请你说说从中探究到的物候现象的规律。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

你的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指农历三月)。(柳宗元《梅雨》,写于广西柳州)

   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杜甫《梅雨》,写于四川成都)

      三时(指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写于浙江湖州)

注:柳州、成都、湖州的地理位置依次往北。

你的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讲】为全面展示本次“深度阅读”的活动成果,学校举行了读书报告会。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在活动现场所作的开场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时代)人________(人名)。这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源是黑暗和腐朽的社会造成的“________”。

2.下列对于名著的表述的选项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王子》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作者以孩子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们缺乏想象力、充满功利、爱慕虚荣和相互欺骗等等“劣根性”,表达了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和对真善美的讴歌。

B. “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是一个明辨忠奸、正义机智、勇敢善战、除恶务尽的形象。

C. 保尔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女人在小说中出场的顺序依次是达雅、冬妮娅和丽达。

D. 《水浒传》一书中108将好汉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史进,因为他的肩臂胸膛纹了九条龙,人称九纹龙。

E. “林冲水寨大并火”中林冲杀了气量狭小的王伦,推举深得大家推崇的及时雨宋江做了山寨的头领。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

⑤古代诗文表情达意的手法多样。范仲淹《渔家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暗喻和典故,真实地写出了守边将士思念家乡又更想抗敌立功的心理;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类比,表明自己拥有远大的志向,也要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开展“阳光体艺”。

B. 晚上9点了,还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

C. 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一改过去相对严肃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人耳目一新。

D. 特快列车驶过大桥时,我站在窗前看到了正在桥头日夜站岗的战士。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他非常着急地问道:“怎么了,你?”我看着他那样子,扑哧地笑了起来。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才能共同构筑护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能最广泛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小说。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ōu gē美好、神圣、庄严,biān tà丑陋、污秽、邪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对象。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题目自拟。

A.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豁达大度、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勇于探究、吃苦耐劳、自尊自信

B.孝敬长辈、友爱互助、言而有信、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正直无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题目二:根据对《木兰诗》的阅读理解,请以木兰十年征战的故事为背景,展开联想想象,以木兰的一日为题,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眼中的女英雄形象。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永远的长者——怀念启功先生

赵珩

    ①2005年6月30日下午,我回苏州的途中,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告诉我启功先生走了。启先生走了,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长者,还有长者所拥有的文化风范。

    ②启先生博学通儒,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学养真可谓是后无来者。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启体”,效法者无数。而启先生的绘画作品并不在其书法之下。先生一生经眼的古代书画真迹无数,得其真髓,他的竹石章法可远溯文同、夏昶;他的山水神韵得法于大痴、云林,直至四王。我见过一些启先生40年代至70年代的绘画作品,功力之深,取法乎上,皆堪称精品。

    ③启先生是博学儒雅的,更是真诚的。

    ④启先生与我的父亲赵守俨是挚友。父亲小启功先生十四岁,他在辅仁大学就读时,启先生就已经是助教了,应该说情在师友之间,但因为他们都曾先后受业于戴姜福、陈垣先生门下,所以他们一直互以“师兄”相称。1971年春,父亲开始负责二十四史的标点校勘工作,由于增加了《清史稿》,父亲便借调启功先生来中华书局参加点校工作。此后父亲与启功先生朝夕相处,直至近十年后这项工作结束。

    ⑤启先生与父亲的交谊是典型的君子之交。

    ⑥除了工作关系之外,启先生与父亲、与我们家交情甚厚。我自十岁出麻疹后患了哮喘病,70年代是发病最多的时候,那时经常要到医院去输液,这件事给启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给我介绍了不少偏方。时至多年后,启先生每见到我,第一句话总问我哮喘犯过没有,我告诉他早就好了,可下次见面还是要问,并问我吃什么药好的,他说要把这方法介绍给别人。

    ⑦80年代以后,启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向他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有不少人知道父亲和启先生的关系,登门转托父亲向启先生求字画,但一概被父亲回绝。父亲的理由是不能给启先生添麻烦。他自己与启先生交往二十多年,从未张口向启先生要过一幅字画。

    ⑧1993年6月,父亲查出肺癌,启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焦急,多次打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1994年春天,他从香港归来不久也住了院,出院后就立即扶杖到病房来看望父亲,令父亲至为感动。为了使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他主动为父亲的经治主任、大夫都写了字,画了画儿,并题款派人送到医院。我知道他这都是为父亲做的,十分不安。

    ⑨1994年4月13日父亲病逝,我一再嘱咐中华书局的同志不要惊动启先生,可是在父亲的告别仪式上,启先生还是来了。那天灵车因故耽误了时间,原定九点钟的仪式拖至十点钟才开始,启先生居然在八宝山大礼堂的休息室中坐等了一个半小时。仪式开始前,我们夫妇去休息室向大家致谢,启先生握着我的手,一句寒暄客套话也没有,但却老泪纵横。

    ⑩后来,父亲的文集出版,启功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书名。据说后来有人问他:您题写了那么多的书名签,觉得哪本书写得最好?启功先生不假思索道,“赵守俨文存”写得最好。

    ⑪2004年,为了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书品》组织了一些纪念文章,第一篇就是启先生的。那时启先生身体已渐衰弱,已经不能写文章了,可他还是口述录音,请别人整理了回忆父亲的文字。在先生的口述中,我惊奇地发现,先生现在居然还记得我少年时候标点《汉书》的事。而近些年来我对启先生的问候却不如以往多,不觉心中满是惭愧

    ⑫而今,启先生走了,那么多人去送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多人知道他、认识他、崇敬他,因为他是通儒大师,因为他是书法名家,可在我眼里,他永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文章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第段回忆了启功先生与父亲之间君子之交的表现。这些表现包括:____,启先生扶杖探望父亲并主动为医生送字画,___ ,启先生为父亲的文集题写书名,___

2.品读第段和第段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不安惭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是在平实的叙述中抒发深情。请从第段找出一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请根据文章的题目或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阅读问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在贵州正式投入使用,它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天眼”。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2.25倍。

图- FAST天眼的系统构成

【材料二】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金科村的大窝凼。项目所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形成的漏斗“天坑”如一个巨型“大碗”,刚好能够建成口径长达500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平塘县年均降水量大,而喀斯特地貌正好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在大窝凼里形成积水。该地区平均海拔710米,空气稀薄,能见度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测设备的效能。“中国天眼”的运行,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要尽量避免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保持天眼的灵敏度。选址在大窝凼,最近的乡镇也离此5公里之外,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周边电波对天眼运行的干扰。

【材料三】

    “中国天眼”真正令世界瞩目的,是它的三大自主技术创新。它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三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具有哪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2.阅读【材料二】,说说中国天眼选址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三大技术创新发生在图一所示的哪几个构成部分中。

 

(题文)请从下面《红岩》的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相关事迹,阐述你对红岩精神的理解。

A.许云峰    B.江雪琴    C.成岗    D.华子良

 

(题文)根据《骆驼祥子》,完成下面小题。

(1)请从内容、主题、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对下面的语段进行批注(两处)。

    节选文字

  批注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

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

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

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

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

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

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

在水里挣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原著的相关内容,写出你对祥子悲剧原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元桂传

    陈元桂,抚州人。淳祐四年进士。累官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门廊鼓翼蔽之者,麾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日:“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县其首于敌楼,

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选自《宋史》)

注:①[累官]积功升官。②[知]掌管。③[制置使]官名。④[顿]驻扎。⑤[麾]指挥。⑥[县]同“悬”。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当涉猎            微颔之

B. 杓酌油沥之      门廊鼓翼蔽之

C. 双兔傍地          有欲抱而

D. 大兄何事之晚乎    其发矢十中八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孙权劝学》中,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而开始学习;《陈元桂传》中,陈元桂宁可战死也不接 受吏卒的劝告离开。他们的接受不接受都令人赞叹。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他们两人令人赞叹的原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