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人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o然guan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huò_______然  guàn________

2.对第②段括号中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

A.     B.     C.     D.

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和“不求甚解”各有所指,其中,“好读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甚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内容冲谈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应当删去。你同意这个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履于肆。仆私其直①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②,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③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谬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①直:价值。      ②过:探访。   ③踵:到,走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仆友人之履以归       窃________   

(2)适使其仆履于肆         市________

2.“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_________

3.文中楚人的友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传(节选)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刻画了巢谷有情有义的高尚品质。

B. 本文赞扬了巢谷不畏牺牲的侠义精神。

C. 文中突出表现了巢谷对朋友肝胆相照。

D. 本文语言朴素平易简洁却又回味无穷。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表现了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悲凉之情。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小令都运用了“天净沙”这一曲牌。

B. 两首小令开头都描绘了寂寥萧瑟的秋日景象。

C. 两首小令都运用了乐景反衬悲情的笔法。

D. 两首小令都将丰富的情感融汇在“景语”之中。

 

默写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   (《蜀相》)

(2) _________________ ,时有幽花一树明。   (《淮中晚泊犊头》)

(3)黄芦岸白蘋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东风  渔夫》)

(4)夕阳下,____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寿阳曲·远浦归帆》)

(5)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后引申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请你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所写的另外两个事例。

烧烤摊前卑微的老妇人兜售五香花生,不被人重视;

2.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3.品析下面的句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从加点词语含义的角度品味)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4.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5.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甲】文节选自____________(填朝代)的___________(填作者)的《桃花源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还家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_

(3)老幼男女耘于田间__________     (4)自不如远甚也____________

(5)答之_________                  (6)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5.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2.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诗词名句默写。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带“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作者: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名著阅读。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文段中的“你”是指名著《傅雷家书》中的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体裁)文字名著。其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傅雷,他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__________》中的大部分都翻译成了中文,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的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 “太极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题文)(2017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武松打虎》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 六月的洮河岸边,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 家乡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诗词大赛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燥    欺侮    褪色    草长鹰飞

B. 砂砾    晦暗    迁徒    叹为观止

C. 劫难    耳畔    腐蚀    天衣无逢

D. 磅礴    怅惘    恬静    翩翩起舞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wò)    雾(ǎi)     然而止(ɡá)     参差披拂(cēncī)

B. (sù)    绊(jī)     草连天(shuāi)  悄幽邃(chuànɡ)

C. 皱(zhě)   奋(kànɡ)   销声迹(nì)     往来忽(hé)

D. 杂(rǒnɡ)  猎(shòu)   风雪途(zǎi)    然开朗(hu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后引申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请你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所写的另外两个事例。

烧烤摊前卑微的老妇人兜售五香花生,不被人重视;

2.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3.品析下面的句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从加点词语含义的角度品味)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4.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1.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5.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甲】文节选自____________(填朝代)的___________(填作者)的《桃花源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还家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_

(3)老幼男女耘于田间__________     (4)自不如远甚也____________

(5)答之_________                  (6)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5.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2.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诗词名句默写。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带“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作者: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名著阅读。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文段中的“你”是指名著《傅雷家书》中的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体裁)文字名著。其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傅雷,他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__________》中的大部分都翻译成了中文,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的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 “太极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题文)(2017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武松打虎》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 六月的洮河岸边,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 家乡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诗词大赛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燥    欺侮    褪色    草长鹰飞

B. 砂砾    晦暗    迁徒    叹为观止

C. 劫难    耳畔    腐蚀    天衣无逢

D. 磅礴    怅惘    恬静    翩翩起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