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 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 牡丹之爱,宜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 命童子取土平。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什么?《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 《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 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 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 ,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 ,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 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进步。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心情愉快”是主谓短语。

B. “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C. “‘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子’的活动已列入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一句中“管理”是名词。

D. 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成分是主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许  里外合  细  屡见不  浩  首低眉

B.   锐不可  悍  虚无缈  荷  妄自菲

C. 白  大风景  词  冻饿之  红  妄自

D. 辈  本色当  扶  笑如花  渎  浑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②写出真实感受,不抄袭,不套作;③认真书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_____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_____

参加工作后

C_____

英语有小成

 

 

3.语言品味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语文综合实践

(1) 为了响应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号召,学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三物,配写一段贺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社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 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限四字)。

第一组:《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

第二组:《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组栏目:_____________

第二组栏目:_____________

 

默写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8)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

(9)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 于喧xiāo 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种植梦想,随时采xié,收获希望。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是清末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演讲稿,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借“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波浪、闪电象征一切反革命势力。

C.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通过僧人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

D. 《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下列有关语言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解说:以上句子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 “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热闹极了”。 解说:这几个短语依次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C. 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世间有东西。

D. 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 扬州将再添一“5A级景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将被打造成全国最好的旅游类高校。

C. 兴化千垛油菜花田、鉴真路樱花大道,这些赏花的好地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

D. 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艺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 六月的滨江公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垂钓,怡然自得

C. 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bèn)溅       强(guā)不舍      (pián)进       (shù)日

B. (yǒu)       汪洋万(qǐng)     恹(yān)        (qiǎn)滋暗长

C. (suō)       热(chén)         (chù)立        虚与(wěi)蛇

D. (wú)宁       (jiǒng)然不同      (dǔ)信        得(chě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名人墙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的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的天吗?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驼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你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用再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里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是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呀。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呀,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在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_______→哥② _____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___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①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的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③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3.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__        ②即刮目相待  ________

担而立  _________              ④但手熟尔  尔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涉猎         微颔之

B. 大兄何事之晚    其发矢十中八九

C. 为大有所益    钱覆其口

D. 涉猎          世无双

4.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

5.①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②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__________”高度概括。

 

按照提示默写《木兰诗》诗句。

①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一段话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①文中有一处语义重复,应删去的是____________

②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词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 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说》——司马光——《资治通鉴》

B.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

C.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 《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收敛   哽咽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 崎岖   斓语   气冲斗牛   锋芒毕露

C. 赫然   怪诞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D. 拖沓   竹蔑   刮目相看   群蚁排衙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与无误的一项是                 (     )

A. (è)     (sà)     (qiàn)     (zuò)

B. (suǒ)    (pī)雳    (zhàng)    (zào)

C. 子(biàn)   问(jí)    午(shăng)    (zāo)糕

D. 疤(chuàng) (pú)    (wŭ)辱       (zhu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  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味觉    视觉    听觉    B. 嗅觉    听觉    视觉

C. 嗅觉    视觉    听觉    D. 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喜    惬意    B. 迷茫   困惑

C. 沉醉    忘我    D. 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苏辙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释】①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②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③蓬户瓮牖(yǒ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④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⑤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之   乐:__________

(2)水清冽   尤: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__

(4)日光下   澈:__________

(5)以其境过   清:__________

(6)将何而非病   往:__________

(7)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   胜: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3.【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奇巧人曰王叔远        为字共三十

D. 向所志,遂迷            未果,病终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

(2)初极狭,通人   才:__________

(3)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__

(5)答之   具:__________

(6)此中人云   语:__________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从选段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没有战乱。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