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能否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B. 《通知》旨在积极发挥各级体育部门服务全民健身的职能,着力解决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 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有望将电子产品的存储速度提高约70倍左右。

D. 各地教育部门网站公告显示,目前,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已经结束网上报名工作。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整座教堂几乎是纯白的,令人难以置信地融合了现代派建筑的简洁轮廓和哥特式建筑的繁复线条。

B. Lonely Planet这座城市自有其无穷魅力,将现代和中世纪风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

C. 在薛家姐姐6岁时,父亲生病去世,次年,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精神失常而离家出走,至今销声匿迹

D. 个别民警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做了与人民警察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骨骼   赌注   凋零   风雪载途

B. 追朔   雾霭   瞄准   周而复始

C. 翩然   蔓延   萌发   诸入此类

D. 装置   迁徒   踪迹   夜幕降临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育(yùn)   难(jié)    连(qiáo)     山(lù)

B. (sū)    粗(cāo)    胀(pénɡ)     失(sànɡ)

C. (yàn)   腐(shí)    深(yuān)     默(jiān)

D. 皱(zhě)   鸟(tún)    猎(shòu)     嚷(xuān)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请概括哲学家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短的语句,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4)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公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5)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6)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7)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8)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9)“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10)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1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12)“法兰西万岁!”

(13)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按划线句子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用在这里的表达作用是(   )

A. 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 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 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D. 表示时间过得快。

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4.“我的朋友们,我——我——”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阅读会让你享受到很多乐趣,生活中你一定读过很多书,请你把你的体会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杨银叶

①记忆里,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②那时年少,还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有点小小的反感,因为每次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跟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③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大人有忙不完的活,总感觉大人看见我们小孩子玩耍就老大不乐意,总要逼迫着我们也去忙活。倘若我们流露出丁点儿的不愿意,就要遭到父亲的一顿呵斥,爷爷的一句说辞:“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其实,有哪个孩子愿意顶着毒辣辣的日头,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割麦子,麦芒扎得人胳膊生疼;掰玉米,在高我们一头的玉米秸子里穿梭,闷热难耐;拔花生,弄得满手洗不掉的油绿,弄得满身泥乎乎的土尘;给水稻打农药,在没膝的泥水里跋涉,要忍受呛人的药味,还要担心瘆人的水蛭……

④那时,家里养过牛、马、羊和驴子,这些都是食草动物,除了羊,那几个都是大饭量的。所以每到夏天甚至秋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割草喂牲口,吃不了的草还要晒干,然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当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爷爷都要带我们去割草,一人背一个大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只要有田地有沟渠的地方,我们都去割过草,有时还到邻村的田间地头去割。

⑤既然目的是割草,自然喜欢草多的地方。每每看见大片蓬勃茂盛的草丛,看见谁家田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都很开心,爷爷也很开心,但是他总要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懒得吧,地都荒了,杂草都长扑腾了。”遇见谁家地里干干净净的,草毛也没有,我们就很生气,爷爷却很高兴,依然会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多勤快,庄稼长得多喜人!”我们有时会忍不住问爷爷:“爷爷,您到底是喜欢草多还是草少?”爷爷就乐呵呵地笑:“都好都好!”

⑥小孩偷人家的瓜果梨桃,故意毁坏别人家的篱笆院墙……爷爷看见了就会大声地制止,还不忘教训人家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你们这是要毁呀!”邻居姐姐每天给瘫痪的姥爷送饭;大叔在河里打捞鱼虾,卖不了就分给大家吃;车子在崖头不好通过,有人过去帮忙……爷爷看见了总要笑呵呵地表扬人家:“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好人总会有好报,你们的善心老天都知晓。”

⑦如今,我们都长大了,爷爷也日渐苍老。每次回家去,跟爷爷拉呱,说起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家庭、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心情烦躁,也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的操心操劳和脾气为什么会时有暴躁。爷爷还是会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还告诉我们“所有的勤劳都不会白费的,所有的善心也不会白费的”。

⑧是的,爷爷说得对,“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且勤奋地除掉庄稼里的杂草;要想内心不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自然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来。

1.本文题目有何含义?

2.年少时,“我”为何听到爷爷说“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就很反感,而长大之后却认为爷爷说得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第⑤段中为什么爷爷看到谁家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也高兴,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也高兴?

5.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锄头·镰刀·石磨

董国宾

①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②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度年月。

③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

④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

⑤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

⑥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来,慢吞吞地说:“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

⑦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

⑧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母亲常常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

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

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日,自解归(自动离职)

B. 以为彭泽令(认为)

C. 为镇军、建威参军(又)

D. 应束带见之(告诉)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过起了田园生活,在他的《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便扶路,处处志之。

(2)未果,病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有多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找出其中任意两个写在下面。

4.下面句子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 如鸣珮环

D. 尝贻余核舟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篇目,陶渊明为世人勾画了一幅美好社会的蓝图,柳宗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静之所,魏学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珍品,《诗经》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让我们走进诗词的瑰丽世界,体味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知识抢答】根据自己搜集的古代诗词的常识,抢答下列问题。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近体诗主要包括_______和律诗。

【设计活动】为了使本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2)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经典】诗歌按照内容可分为咏物诗、咏史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请你任选其中的两种,写出连续的两句经典诗句。

(3)我选_______诗:________________

我选__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下面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__________的习惯。

 

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下面语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盖/大苏/泛赤壁云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下面语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臂挂念珠倚    B. 忘路远近

C. ,欣然规往    D. 乃记而去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寻向所,遂迷,不复得路

B. 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渔人甚

D. 居右者椎髻仰面

 

下面各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人各复至其家(延长)

B.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 余核舟一(赠)

D. 蒹葭萋萋,白露未(干)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及郡下,(yì)太守。

B. 青树翠(màn),蒙络摇缀;凄神寒骨,(qiāo)怆幽邃。

C. (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石青(sǎn)之。

D. (tiǎo)淑女,君子好逑;溯游从之,宛在水中(chí)。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3)不少于600字。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1)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2)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3)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4)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5)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6)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7)“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8)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9)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10)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11)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辛勤的汗水,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12)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13)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通读全文,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好感——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加粗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3.第⑷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⑸段,联系上下文思考:玛娅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那条珍珠项链?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当途掌事______

(2)鲁肃过寻阳______

(3)蒙辞军中多务______

(4)目相看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理解

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②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③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概括选文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0字)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是什么?

3.请从所给的四个画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选文中作者提到杜甫“疏懒得‘一月不梳头’”的例子,有何用意?

 

综合运用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探寻黄河文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流传很久的历史传说故事,请你跟随班级一起走近黄河。

我列举的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传承黄河文化】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有许多成语、俗语、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各列举一例。

成语:____________俗语: ______________一句古诗或词: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为保护母亲河提出一条建议。

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_______是他的外号,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补上两个“如果……,就……”的句子,使句子构成排比句。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默写

(1)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坚强勇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标语,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①(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②(学校)请讲普通话!  ③(医院)欢迎再次光临!

④(楼梯口)不准停车,违者放气! ⑤(草坪旁)小草也是生命!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 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