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墨鱼自蔽

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鱼。②拳然:曲屈成一团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捕者往往迹墨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选择不恰当的一项(     )

A.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 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

C. 要学会隐藏自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句中的“孤蓬”喻指 _____________

2.、以下哪一个场景,可以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

A. 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相遇。

B. 班长告诉你,他即将回原籍参加高考。

C. 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 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 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 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 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仿写叠词

⑴绿油油____________     ⑵稀稀疏疏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是一个变式句,强调了小草的生机和绿色。

B.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写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沉入大海,写大雾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

C. 《清贫》中用“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等褒义词赞美共产党人的美德。

D.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初春西湖的美景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深邃   踌躇   相提并论    B. 酝酿    喉咙    眼花潦乱

C. 锦绣   蓑笠   别出新裁    D. 尴尬    涟漪    莫明其妙

 

默写

(1)少年辛苦终身事,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弟侄书堂》)

(2)______________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4)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酒》)

(5)______________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请以“这样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友情提示: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荔枝

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儿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__岁,□□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__岁的人了,□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着荔枝,像是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样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贴。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信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1.第①段的“□□……□……”应该填写关联词语:(      )

A. 虽然……更……    B. 居然……也……    C. 可是……都……    D. 甚至……却……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第3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托”的妙处。

3.课题是“荔枝”,却用了不少篇幅写“沙果”。请任意找出文中两处写到“沙果”的内容,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4.本文以“荔枝”为题的好处是: 从结构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荔枝”也饱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作者言犹未尽,他想表达什么?再替作者写几句他没有说出的话,30字左右。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抉别。

⑤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④段中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____应改为_____

2.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好让儿子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3.认真阅读第2段和第6段中的划线句,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

(1)第①段中“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第⑥段对各色各样的菊花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第①段和第⑥段中都有“要好好儿活……”,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B.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秋天菊花盛开,睹花思人,“我”特别怀念母亲。

C. 菊花是母亲的象征,写菊花就是写母亲。母亲就像紫色的菊花那样,热烈而深沉,就像白色的菊花那样高洁。

D. “秋天”之景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烤肉。②辍:让出。③遭乱渡江:遭遇永嘉之乱,晋人纷纷渡江南下避乱。④左右:帮助,保护。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2.“常有一人左右”顾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文中可以看出,顾荣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学常识

加点字解释

句子翻译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人名) 

(2)形:______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陋室”环境特点是清幽宁静。

C. “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解释词语  

绿肥红瘦:

2.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卷帘人”因“浓睡”而误以为“海棠依旧”。

B. “绿肥红瘦”表达了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雨疏风骤”意思是雨大风急。

D.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伤春惜时之情。

 

默写

(1)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                《江城子》

(2)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

(3)三月残花落更开,____________。           《春晚二首》

(4)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请以《         教我怎样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如下:①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②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④不少于600字。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上课时,你的眼神常常会与老师的眼神相遇。请写一段话,描写你的眼神与老师眼神相遇时的情形和感受。不少于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联系课文《黄河颂》,围绕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写一段感悟。

写作提示:①不少于1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岁月的苍穹中,是一颗颗闪烁的“星星”让人类历史的天空变得那么灵动,令人神往。“见贤思齐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题目。

1.题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请为此活动题写一则标语。

2.设计活动。打开智慧宝匣,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

A、名人故事大家讲     B、瑕瑜互见说名人

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谁呢?请你从以下名人中选择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邓稼先闻一多鲁迅莫言景海鹏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写出《孙权劝学》中两个成语。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不同义。

(1)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对话为主,不多的几句话,就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以下人物的特点。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劝学的名言,请写出一句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中的“监狱”比喻_________________;“钥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划线词“忽然”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只做了一个手势向“我们”道别?猜想此时他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 《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成的。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平易温和。

D. 《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④⑥①②⑤③    D. ⑤②③④⑥①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于    对于   关于   除了 。解说:这四个词都是介词。

B.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解说:这一句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

C. 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解说:这一句中的“只要”“就”是连词。

D. 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果尸   心不在焉  锲而不舍  奠基

B. 慷慨淋漓   燕然勒功  妇儒皆知  澎湃

C. 深恶痛绝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疙瘩

D. 气充斗牛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祈祷

 

默写

(1)《竹里馆》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引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古代诗人歌咏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爱国”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一句话概述鲁迅的一生,要做到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美观。

 

 

 

 

 

 

 

 

 

 

 

 

 

 

 

 

 

 

 

 

 

 

 

 

 

 

 

 

 

 

 

 

 

 

 

 

 

 

 

 

 

 

 

任选一题作文。

(1)人的成长是有阶段的。请根据你的体会和经历,以“成长的蜕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给你印象较深或是在当地影响很大的人?请从中选择一位,以“              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文章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500字。

 

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暗”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国,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着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______________

(3)但坐观罗敷: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3.甲文中的主人翁是_________,该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的主人翁是_________,选文向我们展示了主人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两篇文章都是写人的,甲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乙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写人应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