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寓公移山》中从侧面体现移山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⑥岑参的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与“风掣红旗冻不翻”一样表现边塞奇冷的诗句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昀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昀乐府诗。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韩:丝织曲帘帐。

1.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2.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遗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下列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 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 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

B. 【甲】文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

C.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

D. 【乙】文太宗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4.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为了避免火灾事故不再发生,济宁市消防局加强了防范力度。

B. 实施火车票实名登记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票难求”。

C. 小小的饺子不仅象征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也象征除夕夜一家人的团圆。

D. 通过朝拜圣物、精舍禅修、佛教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汶上宝相寺吸引来了众多的游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痛入骨,才会用情真,写出意深远的悲凉之词。故国不回首,他能看到的,只是江山的影子、寂的影子。他的词,醒透深刻,可是他真的醒了吗?如果时光流,他是否会励精图治,(打理\打点)江山,重新俯瞰众生?不,他不会,他没有帝王的(霸气\霸道)和谋,没有高瞻远瞩的襟怀,没有披荆斩棘的魄力。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骨髓(suǐ)  真挚(zhì)     B.意境(jǐng)  不堪(kān)

C.寂寞(mè)  觉醒(jué)    D.倒流(dào)  谋略(luò)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厉精图治    B.俯瞰    C.高瞻远瞩    D.披荆斩棘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打理 霸道    B.打理 霸气  C.打点 霸道    D.打点 霸气

 

课外阅读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④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⑤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 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⑥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⑧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 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⑨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

⑩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处对树作了形象细腻的描绘,它们有的写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写出了树对人类的恩惠,有的写出了树的顽强。

B. 第⑤段写树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把秋天的月桂树描写得既富生气又富美感。

C. 文末引用两本诗集,两相对照,显示了人们对待树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D. 本文通过对秋天的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树的感激、赞美之情,也表达了 作者对人们摧残树木的强烈不满。

2.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

3.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中却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

4.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然后再从文中画线A、B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5.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读《安塞腰鼓》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7.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

⑴蛛蚕曰               语:

⑵蚕妇操汝入于沸       汤: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自杀                   固:

汝心之                   固:

我义不杀人               固:

今夫不受之天,众人       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4.蚕答蛛的话运用了____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5.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 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④⑤①②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 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

C.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 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②我母亲        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③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       出光明了吗?

④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       色彩。

A. 望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B. 瞥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C. 望见    管理    迸溅    神圣    D. 瞥见    管束    迸射    神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稳     束缚     大彻大悟

B. 骤雨     明淅     惊心动魄

C. 飞溅     篷勃     叹为观止

D. 晦暗     凝聚     嘎然而止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miǎo      明xī      羁绊jīpàn

B. 静tián      然mó      烧zhuó

C. 淋漓lín ní    仁tóng    颤栗zhàn lì

D. 杂rǒng      耳bàn     磅礴páng bò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的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

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请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做简要赏析。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 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渡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下面这则应用文有五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征文启示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①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②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③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2室。欢迎全体同学们积极投稿。

此致

敬礼

                                                        育新中学文学社

                                                       2017年4月10日

 

 

阅读《喊魂》,回答问题。

喊   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4.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5.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菊花》,回答下列小题

菊花

    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1.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

2.此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三种)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o。”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

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使阻风钱塘江   ______________    (2)上感悟,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_________优点,更有冲动易怒、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回答下列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之(仔细)    B. 臣之妻臣(偏爱)

C. 皆以美徐公(在)    D. 物喜(因为)

2.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_。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名著阅读。

(1)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已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帅府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打青州后上梁山人伙,梁山好汉中精名第17位。

①此人为《水浒》中的____________(人名),绰号_____________

②下列跟他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怒杀牛二  B、三打祝家庄 C、大闹飞云浦 D、江州劫法场  E、汴京卖刀

(2)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写出其出处。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尼摩船长血搏章鱼(《海底两万里》)

C、周进哭贡院_____________     D、秃鹤演伪军连长_____________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________、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__________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2)吊影分为千里雁 ,_________________

(3)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经商办企业,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问题是没有落实好。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请写出相关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传统零售的发展不是那么乐观,倒闭潮一波接一波,然而大家对新零售的探索仍然没有停止,有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永辉投资的超级物种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零售,新业态和新物种”。请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来概括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B. 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C.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D.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jué) 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被裹(jué)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有时却未必看见真相。我们只有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论所迷惑。

A. 掘    决  méi  yú    B. 崛   抉  méi  yú

C. 掘    决  měi  yú    D. 崛   抉  méi  yǔ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 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 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 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三、拓展阅读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他声嘶力竭的呼喊,父亲可能都听不到。

②突然,他看到父亲在陷阱口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但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里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陷阱昏暗潮湿,他坐在那里,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想,父亲找不到他就会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④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声音,好像是上面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对手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掉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去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里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没有退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没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上面的声音,他才又清醒过来。

⑤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里。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里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

⑥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⑦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陷阱口,任由他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

⑧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见死不救的父亲!

⑨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里面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⑩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请概述本篇文章的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第④段反复写“他”提高警觉,然后又松懈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请说说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请说说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5.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6.从文中主人公“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